"教”无涯,“研”不尽——记北港小学徐小志老师《认识周长》公开示范课

北港小学

<p class="ql-block">  每一节精彩的课堂,都离不开一次次深思熟虑的琢磨,只有一次次的付出,才能一次次的进步。为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钻研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北港小学又进行了数学公开示范课的教学研讨——徐小志老师执教《认识周长》。</p> <p class="ql-block">  大家看到孩子们都已经坐好等待徐老师上课,孩子们都非常开心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融入课堂,展现自我。</p> <p class="ql-block">  徐小志老师以瓢虫沿着树叶的边沿走一周的小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引出“周长”的定义。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徐老师的课堂善于鼓励学生上台表达,通过描一描三角尺、书本表面、钟表一周的长度强化感知。并且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描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认知什么图形有周长(封闭图形)什么图形没有周长(不封闭图形)。进一步总结出图形的周长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p> <p class="ql-block">  在讲授测量物体表面或图形周长的方法时,徐老师先后引导学生用三种方法(1.用尺子测量;2.先用绳子绕物体表面或图形一周,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3.滚动测量法)自己操作,自己总结,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收获知识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真听课,用心记录并思考。经过潜心的研讨,各年级组代表对徐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中肯的点评。虽然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教学时徐老师根据这一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质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徐老师整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很强。</p> <p class="ql-block">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大家一起经历,一起感悟,在研讨中一起成长。此次教研活动也体现了我校数学教学已走进深度学习,助推数学教研向更高层次迈进。</p> <p class="ql-block">监制:李 仁</p><p class="ql-block">审核:杨燕静</p><p class="ql-block">图文:万小红、严小芳</p>

周长

图形

老师

学生

课堂

教学

徐小志

封闭

研讨

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