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成“网” “语”你同行——记逸夫东校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线上教学展评课

云梦泽

<p class="ql-block">  11月15日上午第一节课,我们线上齐聚,共同聆听了杨晶老师的一节学标课。在正式上课之前,杨晶老师早早地来到了直播课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发起了签到,并发送消息提醒未来到的学生,以及课堂纪律的强调等等。</p> <p class="ql-block">学生纷纷打开摄像头,做好上课准备。</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这也是今天杨晶老师执教的课题——《只有一个地球》。</p> <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杨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这篇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章脉络,为本节课的继续学习探究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答如流,充分展现了六七班学生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杨老师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去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出示学习任务单,学生先自学。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杨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习的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关注相应的段落,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提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p> <p class="ql-block">  在杨老师一步步地引导下,学生从形状、颜色等方面说出了地球的美丽,还找到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p> <p class="ql-block">  接着杨老师继续发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堂氛围活跃。</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圈画课文列举的自然资源,思考:地球给了人类什么?人类又对地球做了什么?从而读懂自然资源的有限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内外联系。</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连词和副词的使用,用删词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也解决了课后题。</p> <p class="ql-block">  联系生活,发现身边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体会保护地球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得出: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又无法移居其他星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层层递进,得出结论。</p> <p class="ql-block">用填导图法,巩固本课所学。</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杨老师进行了方法总结:如何得出文章中的结论?需要一步步地理清线索,结合具体内容梳理文章脉络。</p> <p class="ql-block">  课前,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长闫老师诚挚地邀请学校领导和老师前来听课指导。</p> <p class="ql-block">  课后,我们六年级语文组老师对杨老师执教的这一节课进行线上研讨,杨晶老师先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想法,以及自己对本堂课的反思,其他老师也说出了听课后的感受,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些许的收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六语教研组将不断提升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p>

老师

学生

地球

教学

杨晶

课文

学习

引导

六年级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