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新高考,培训正当时 ——2022年河池市“区培计划”

多肉梁

前言篇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经过7天的培训,我们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提升,而且在政策理论层面也更新了认识。可谓受益匪浅,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念和认知。把最先进的教育政策理念、评价机制和课程思政渗透到我们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接受到最新的教育教改信息,紧跟时代步伐。</p> 红色研学,知行合一,学有所得 <p class="ql-block">  11月10号,我们走出“课堂”,走出“会议”,坐着大巴车出来实践与学习,我们来到了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去感受和领悟!</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境内,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脚山铺阻击战旧址所在地,纪念园包括纪念林区和纪念馆区两大部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分为三层,学员们逐层对纪念馆进行参观,跟随讲解员的讲解,加之馆内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清晰生动的黑白图片,宝贵真实的战争器物,较为全面地学习湘江战役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大家聆听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观看着一张张见证战火的历史照片,注视着一座座情景再现的雕塑展品,它们记录着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献身的壮举,传递着红军战士生生不息、不屈不饶、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纪念馆采用了多种先进展陈手段进行展示,展陈既有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等,又有大型雕塑、绘画、场景模拟和声光影像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系统全面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又重点突出了湘江战役的悲壮惨烈。</p><p class="ql-block">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道出了当年红军抢渡湘江,血染古渡的悲壮画面。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悲壮的一战,先烈们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奔腾的湘江水可以冲走烈士们的鲜血,但烈士们的精神却从不曾被忘记。发生在1934年底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牺牲在湘江战役的烈士有2/3是共产党员,共牺牲了十余位高级指挥员。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是这场战役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指挥员。“他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被隔在湘江东岸陷入重围,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重伤被俘,在押送长沙途中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p> 新高考、高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11日上午,桂林市教育科林宇萍老师作了《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的管理者角色》讲座。</p><p class="ql-block"> 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本轮课程改革的落地设计;二,新课程新高考给学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行动策略。其中提到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要基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p><p class="ql-block"> 通过实例向我们展示了个别学校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教学管理机制、学校课程建设等时所采取的措施,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选课走班、课程统整、课堂重构等方面给我们举出具体实例,体现出其可实施性,给我们在选课走班等方面指明方向,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东兰高中谭佳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听了桂林市教科所副所长林宇萍的讲课,感受颇多,林副所长以钱问钱答,分析对比东西方教育为切入点开启授课,带领我们一起回顾了新课程落地实施,为我们剖析了新课程改革,强调立德树人。</p><p class="ql-block"> 林副所长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改给学校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我们解读了选课走班,课程安排方面的内容。林副所长为我们讲解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讲了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林副所长用物理、化学、生物、语文等学科的教学案例,讲解结构化教学,创没情境,设计话题,把零散的知识,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总之,林副所长的讲话让我受益匪浅,回去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用教学上,提高教学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宜州区实验高中覃克平</p> <p class="ql-block">  我们伴着天公赠予的热情,来到了桂林漓江之畔求知问道,开启“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的学习之旅,今日上午学习便感果硕维宽!</p><p class="ql-block"> 通过林所长〝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解读我即随之所思:首先,我们该做什么?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站好教育岗位。同时在林所长对新高考改革的历程、背景、意义、问题、挑战、思考进一步使我感到方向的明确,更令我感到〝高改也是对教师的革新!“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把双刃剑,我们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城高中潘硕</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专家委员会姚世敏研究员主要围绕“什么是新高考?”、“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如何进行生涯规划?”展开讲座,他详细对新高考改革政策做了一个全面的解读,向我们宣传了高中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出了在高中开展生涯规划的具体做法。</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姚世敏研究员,让我认识到在高中开展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自身急需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学习。的确,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学生一生中的价值观、思维能力、行为准则、心理动态等人类最基本素质要素,在这段时光会有一个很好的被调整过程,同时,也是形成个体差异最后一次重要时期,而一旦被调整,被形成,将影响终生,终生也难已改变。</p><p class="ql-block"> 因此,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有责任为学生做出正确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宜早不宜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凤山高中韦联东</p> 小组总结,展望未来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半,精彩而紧凑的几天培训不知不觉接近尾声,最终在15个小组依次进行的总结会中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首先上场的是第一小组的代表河池高中蓝秀根老师,在他精心制作的课件中,指出了当前教师群体的压力和窘境,轻松幽默的语言引发大家的共鸣,最后和大家共勉,努力做有温度有高度的新时代好教师。</p><p class="ql-block"> 本组代表宜州一中的覃金纪老师本着务实的原则跳出大家共同的感受,提到了很多新细节新思考,令人深思。比如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外研学;师大和附中的合作交流是否可以给今后河池市的高中学校与河池学院的合作提供借鉴?本市的同行是否可以或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助推河池高中教育的发展大局?他还提到了此次培训的专家级一线教师陈燕华和李文芬等,希望她们身上的爱岗敬业、善于钻研的优点和精神能够指引我们进一步成长,为河池新高考做出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组是全组成员每人一段桂柳话押韵式总结,才华和地方特色赢得众人热烈掌声!其余小组也在各具特色的总结之余,热情招呼和期待和兄弟学校的进一步交流。整个总结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大家将带着收获和决心,趟过高考改革深水区,为河池市新高考工作添砖加瓦,助推河池教育取得新成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都安高中蒙俐伶</p> <p class="ql-block">  为期一个星期的新高考新课改培训终于在今天完美收官。在三新这样一个特殊的大背景下,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本次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培训和现场观摩,我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又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河池市的新课改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安高中梁韦贵</p> <p class="ql-block">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变,高考的考试机制,评价机制和导向也随之在变。</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听了专家们对当下新高考制度和政策的深刻剖析,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1.新高考体制下,对学生而言,不再是先选学校后选专业,而是先选专业后选学校。如果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对哪门课程或者哪门课程涉及的领悟感兴趣,那他的前途注定是迷茫的!</p><p class="ql-block"> 2.未来的高考,将会打破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评价机制。最终评定将会取决于两方面数据:一是平时学习过程和成绩的评定得分,二是高考考卷的得分。既重过程又重结果。</p><p class="ql-block"> 3.未来的课堂,评价机制不再是老师讲的多少,讲的好坏,而是看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技能,能否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否从不同角度出发应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凸现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能死教书只教书,而是要启迪智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不断成长进步。</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却是我从教6年来培训中最有收获的一次,真可谓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南丹二高陈柳帆</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 class="ql-block">第五组成员:覃克平(组长)、陈柳帆、梁国平、梁韦贵、梁燕雪、蒙俐伶、潘硕、谭佳若、覃金纪、韦联东。</p>

高考

高中

湘江

生涯规划

培训

学生

课程

我们

战役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