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中的不简单

清清玉儿

<p class="ql-block">  某日去学前班听公开课,班主任孔老师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们聊关于服装的话题。柔声细语的老师,童言童语的萌娃,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气氛。突然,在这一片和谐中传来一阵不和谐的声音,循声望去,一个孩子晃荡着小凳子左摇右摆,小屁股时不时在凳子上颠一颠,弄出咯噔咯噔的声音。这声音夹杂在老师讲课的声音中格外刺耳。我正琢磨这孩子怎么才能停下来,孔老师却笑盈盈地走过去,把一个小粘贴轻轻贴在一个认真听课的孩子身上,轻声细语地说:“老师喜欢认真上课的你,而且不弄出噪音,奖励你个小粘贴!”晃凳子的孩子向小粘贴投去羡慕的目光,身体停止晃动安静下来,端端正正坐好了。一节课下来,他再也没弄出一点噪音。 </p><p class="ql-block"> 这一幕让我内心涌起波澜。面对课堂上捣乱的孩子,老师通常的处理方法是目光提示、正面提醒,也可能是批评指责。可能产生的结果是:目光提示被忽视,正面提醒记一会,批评指责耽误正常的课堂教学,也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溜号观望。而孔老师巧妙的处理,悄无痕迹地给全班同学树立了正确的榜样,更让那个制造噪音的孩子自己改正了错误。这是润物无声的引导,是四两拨千斤的评价智慧。 </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搭积木。第一组很快搭完了,老师评价说“你们组搭得可真快!”第二组虽然搭得慢些,但是很有创意,老师评价他们说“你们组可太有创造力了!”再进行第二轮搭积木比赛时,第一组搭得更快了,他们把重点放到了“速度快”这个关注点上。第二组再搭时比第一次更有想法,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创造力”上。可见,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行为的指向性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 和一个一年级的青年班主任聊天时谈到带动学生读书的事,她说她在班级黑板上贴了一个表格,学生每天到教室里把自己读书读到几页记录在表格上,老师抽时间就按照他们自己登记的页数让孩子读一读,她发现孩子都能根据实际读的页数诚实地填写,最初不读书的几个孩子看着其他孩子的页数不断变大,看老师喜滋滋地夸赞爱读书的孩子,他们也开始着急,开始读书了。现在她们班学生不用老师督促,不用家长监督,自己就能主动拿起书本阅读。不用老师扬鞭,学生就养成了阅读习惯,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p><p class="ql-block"> 以上说的几个例子看起来都很简单,但这简单的背后却是那么不简单。很多时候,老师的一句评价,一个智慧的引导,胜过苦口婆心的说教,更胜过严厉的批评。尝试着把我们说得最多的鼓励性语言“你真棒”“非常好”“你真聪明”换成“你查的资料真有价值”“你真善于倾听”“你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你是最会查字典的学生”等更有指向性的评价;尝试着把老师严厉的监督检查换成引导性的榜样带动,教育定会事半功倍。</p>

老师

孩子

评价

学生

页数

读书

粘贴

简单

噪音

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