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修订)》的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提升信息科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科研能力,进一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评价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由辽宁教育学院主办,《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期刊协办,于2022年11月10日-11日在线上举办“基于学科素养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评价研究”工作总结交流会议。会议由辽宁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研员赵春芝主持。 会上,省学科教研员赵春芝做题为“基于素养的评价与学科教学改革”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新课标下新课程方案对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新要求,一是要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二是要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三是要创新评价方式方法。赵春芝强调,评价要具有导向作用,促进教与学的行为发生转变;评价要具有诊断作用,优化教与学的实施过程;评价要有甄别作用,提升教学和素养的发展水平。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辽宁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研员 赵春芝<b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于素养的评价与学科教学改革》</h5> 会议邀请到省内外教育专家做线上专题讲座,旨在提升学科教师在科研上的理论储备与实践能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圳市龙岗区教科院 吴向东</h5> 会上分别由鞍山市教研员潘卓、抚顺市教研员金光华、本溪市教研员李广智、营口市教研员赵广汪做经验交流。我市信息科技教研员李广智做了题为“核心素养下的模块学业水平评价策略”的经验分享报告。报告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分析我市模块学业水平评价现状;二、团队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立评价模式;三、科学选取实验目标,跟踪、记录评价过程;四、科学拟定量表,理论结合实践。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树立总体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通过具有真实性、多元化、多样性、全面性、指导性原则的评价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体现信息科技学科的育人价值。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本溪市信息科技教研员 李广智<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核心素养下的模块学业水平评价策略》</span></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鞍山市信息科技教研员 潘卓<br></span>《课堂教学学业评价方式的研究》</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抚顺市信息科技教研员 金光华<br></span>《以评促学,探索多元化的终结性评价机制》</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营口市信息科技教研员 赵广汪<br></span>《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评价机制研究》</h5> 通过本次工作经验的交流与汇报,进一步了解到省内各市信息科技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模式及现状,同时,展示了我市信息科技学科在模块学业水平评价上取得的成果,为促进我市信息科技学科学业水平评价模式向新课改所要求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模式转变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学科构建“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学考评价体系提供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参考依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编辑:李广智 文字编辑:李广智</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