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p class="ql-block"> 窗外寒风飒飒,屋内满怀热情,今天“国培计划(2022)”湘潭县自主选学小学数学工作坊A309-1第四分坊校本研修(课例研究)活动在射埠镇中心小学举行。</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由锦石乡中心学校的周悦老师和四年级30班的孩子共同探讨《梯形的面积》,从生活中梯形趣味变化引入,引导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变化,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等感悟“变”中的转化思想,体会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关系。课堂中周老师借助课中学习单,让学生剪一剪,画一画,直观感受出梯形的面积变化。习题更是层层递进,孩子们在探讨中深入思考梯形面积的本质。孩子们谈着今天的收获,带着课后作业单结束这节课。</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由射埠镇中心学校的陈汝馨老师和五年级27班的孩子共同探讨《三角形的面积》。在正式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前,先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方法,目的是为学生搭好学习支架,进一步强化“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为本节课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做好铺垫。然后让同桌之间一起进行“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贯彻落实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由花石镇中心学校的王增红老师和六年级23班的孩子共同探讨《数与形》。“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的和”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小正方形探究1,1+3,1+3+5,1+3+5+7,怎么摆可以既体现不同的数又体现所有数字的和,根据结果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通过举例:</p><p class="ql-block">1+3+5+7+9=5²,</p><p class="ql-block">1+3+5+7+9+11=6² ,</p><p class="ql-block">1+3+5+7+9+11+13=7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结论: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的和是N²。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由河口镇中心学校的肖术立老师和五年级23班的孩子共同探讨《植树问题》。肖老师注重知识的铺垫和兴趣的激发。一上课就和学生玩起了猜谜游戏,这个游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游戏中找规律,通过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来发现栽树的棵数、间隔数、间距、总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把学习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注重“优化”的思想,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数学知识的一种解读。肖老师上课的思路非常清晰,以创景引题---先学后教---巩固提升三个模块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p> 学员分享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研讨在主持人刘咪咪老师的介绍中开启。曾艳老师致欢迎词,希望经过这次研讨,老师们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三单设计学以致用。</p> 说课展示 <p class="ql-block"> 接着四位老师进行说课,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一一阐述。</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上午的课例展示,何利坊主对四位老师结合“三单”开展的精彩教学的予以肯定。何利老师结合四位老师的课例,对“三单”从是什么?如何设计?如何进一步开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三单”是帮助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的流程单。</p><p class="ql-block"> 课前预设单是唤醒学生知识、心理和情感储备。以周悦老师《梯形的认识》为例,除了找一找生活中学过的四边形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新知的前置思考与认知。同时还对比了陈汝馨老师《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区别概念课与探究课的侧重点,《梯形的认识》更侧重于概念可以采用预习的方式;《三角形的面积》注重知其然重点在于知其所以然。正因为有前置预备,才能更明确学生的问题在哪,要突破的重难点,让课堂提质增效。</p><p class="ql-block"> 课堂活动单是对课堂流程的精细化,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也是对课堂主要问题的的提炼。就王增红老师《数与形》这节课的活动单提出相关流程化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习题单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必要思想深化的辅助手段,即是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更是延伸。肯定了肖老师在《植树问题》中对“三单”教学设计的尝试与探究。</p> 积极研讨 <p class="ql-block"> 接着进入课例研讨环节,主要针对接下来要进行成果展示的陈汝馨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和将要进行杏坛之星赛课的王增红老师的《数与形》两个课例进行研讨。老师们各抒己见,研讨热烈。</p> <p class="ql-block"> 张瑜导师主要就《三角形的面积》和《数与形》这两堂课进行详尽的点评与分析。张老师就陈老师课前预备单中如何更好搭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梯子,帮助学生唤醒认知,准备新知,进行再设计。最终确定以填空题的形式,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在学生尝试探究三角形面积练习设计时选择更开放的形式,给一个在方格纸中的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 《三角形的面积》课中活动单的设计,倪灿组长提出把原有的活动进行整合,由猜想到验证,由特殊到一般,做到有数据的支撑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课后作业单的设计采用说一说、算一算多种方式呈现。倪灿老师提出《数与形》应淡化规律,重在找规律的基础上感知数与形的重要性。</p> 集体留念 <p class="ql-block"> 最后,全体老师拍照留影,满载而归,立将今日所学的小学数学课堂三单设计与运用,用之于今后日常课堂教学。</p> 卷尾语 <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引领课堂学海无涯良师导航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愿工作坊的小伙伴们都能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