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布镇文学艺术创作协会“乡村振兴行”采风活动剪影

廖宏义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13日,长布镇文学创作协会会员到栋新栋岭村举行《振兴乡村行》采风活动,主旨是讴歌乡村振兴,讴歌家乡风貌。上图是镇村部分干部与“采风团”成员在“新兴桥”上合影。</p> 镇村部分干部与“采风团”刚到栋新村栋新桥参观栋新段沿河通道的情景。 大家在“栋新桥”观看风流坪沿河通道建设情况。 上图为风流坪沿河建设好的路基。 栋新栋岭建设沿河通道筹备会秘书长廖宏义在介绍开始建设沿河通道的时间及说明全程的建设情况。 大家兴致勃勃的边走边看。 上图为“风流坪塅”与“河背塅”架接桥梁之处。 上图为栋新河背沿河通道到山蕉坑塅建设好的路基。 上图为栋新“新兴桥”,是廖爱民老村委书记原在职时兴建的。 上图:大家在观看“新兴桥”的芳名榜。本作者介绍说:廖俊元乡贤不但为兴建此桥捐款了25万元,他还关爱公益,情系桑梓,累计捐资600多万元,为建设家乡及社会各项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及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廖宏义在介绍“新兴桥”与“沿河硬底路”的建设情况。 上图是“大王爷”塅连接山蕉坑、河背沿河通道刚刚打好的“硬底路”。 上图是“新兴桥”下连接山蕉坑、河背沿河通道刚刚打好的“硬底路”。 上图是镇村部分干部与“采风团”成员在“新兴桥”上合影。 <p class="ql-block">  上图:栋新“大王爷”,是廖爱民老村委书记原在职时兴建500多米的沿河堤硬底路,白天方便分流通车,早晚就成了众多人们散步的便道。也就是去年“五一节”期间的早上,有廖俊元乡贤、廖爱民老书记、廖立标现任书记与作者等在这沿河路段悠然的散步,俊元乡贤突发奇想说,这里早晚散步真的太好了,如果沿河堤上连接“棉輋里前”,下连接“风流坪栋新桥”该多好啊!大家异口同声地赞同。他还说,要是真能成功,真不愧是栋岭下的“世纪工程”!此后,联动两村干部多次在俊元家里、栋新村委会、深圳、惠州等地召开村委干部、乡贤老板、有识之士等等联席会议,于2021年5月13日发出建设栋新栋岭沿河通道的倡议书,并成立筹备会。</p> 上图是栋二桥连接“田心塅”至“棉輋塅”已经建设好的沿河路基。<div>  <b>建设沿河通道筹备会机构</b>:</div><div><div><b>总 顾 问:</b>廖俊元 叶定思 </div><div><b>荣 誉 会长</b>:廖志钢 廖立汉 廖石泉(中山) 廖东江 廖笔锋 廖瑞奇 廖远良 廖国胜 廖耿强 廖维彬 廖文斋 廖文定 叶健辉 廖福坚(澳门)廖惠娴(上湖)廖远洲 廖远辉(大.上湖)廖袁生</div><div>叶新基 廖汉华(大桥) 廖巧华(竹园) 廖立成(墩头) 廖化明(大桥) 廖志辉(墩头)廖定凡(竹园) 廖旭文 廖振科 叶定旺 叶新城 叶健藤 廖立新 廖立成 廖文启 廖天灵 廖伟忠(竹园) 廖远平 廖国平 廖汉章 廖立卫 叶新权 廖国平(观国)廖伟章(四角)廖雄生 廖鼎强 廖日华 廖旭新 廖远标(四角)廖远枢 廖火荣 廖文立 廖日森 廖伯治 廖宏伦 廖世雄(澳门)廖继立</div><div><b>荣誉副会长</b>:廖汉杰 廖远平(四角)廖文思 廖汉雄(上湖)廖伟棠 廖远华(竹园)廖定豪 廖育球 廖茂宏 廖文力 廖伟锋(观国) 廖嘉锋 廖伟泉 廖碧根 廖运成 廖定波 廖立煜 廖远标(四角) 叶坚玉 廖俊锋 廖锦红. 廖继敏 廖锦豪 廖广超</div><div>廖锦才 廖添才 廖灼华</div><div><b>会 长</b>:廖爱民(大桥)</div><div><b>副 会 长</b>:廖立标(栋新村委书记)</div><div> 廖维标(栋岭村委书记)</div><div> 廖赐成 </div><div><b>秘 书 长</b>:廖宏义</div><div><b>会 计</b>:廖福茂</div><div><b>出 纳</b>:廖远雄</div><div><b>核 算 人员</b>:廖国初 廖新祥 廖章秀 廖家成 </div><div><b>理 事 成员</b>:廖巧富 廖健文 廖茂金 廖俊辉 黄丽云 廖春梅(布溪)廖岳伟 廖世机 廖茂雄 廖佰坚廖海浪 温雨霞 赖清霞 廖裕林 廖日伟 廖泗发 廖伟东 张丽芳 廖定昌 廖伯强(观国)廖善章 廖茂基(日坑)廖水强 廖道宏 廖育贤 李新梅 陈子云 廖木森 廖新光 廖茂君 廖德洲 廖育宁 廖育辉 叶勇玉 廖新科 廖育清 廖伟玲 廖汉优 廖东民 廖仲文(墩头)廖灼华 廖旭庭 廖瑜略 廖庆安 </div><div>廖福祥(上湖)廖俊良 廖建辉(逆水田)廖颂才 廖展良 廖日强(上湖)廖学胜 廖仲恩 廖育金 廖任全 廖亚四 叶剑锋(增田) 廖日标</div><div><b>工 程 监 督</b>:廖章秀 廖新祥 廖善文(包括两个村委会的全体干部)</div></div> <p class="ql-block">  干部与采风团成员在栋岭村石壁下刚刚打好硬底路上参观。</p> 邓汉荣主编对参观人员在讲解全程最为艰巨的“石壁下”路段工程。 长布镇党委宣传委员周灵方同志等领导边听讲解边观看路况。 栋岭村委书记廖维标同志进一步介绍全程最为艰巨的“石壁下”路段工程。 下湖塅沿河正在施工中。 栋岭下开基祖祠“峯公祠”外景。 邓汉荣主编在峯公祠门坪向大家介绍“五华县文物保护单位”的 --独特的仿生学客家民居峯公祠 。<div>  峯公祠是座客家民居,与众不同的其是“鲤鱼形"仿生学特色建筑。</div><div> “鲤嫲形”峰公祠,地处五华县长布镇栋岭村上湖。背靠洋塘髻,面朝湖洋髻下的美女飚梳。依鲤嫲山傍蒲江水,环境幽静秀美。其所傍之水是琴江源之一的蒲溪(江)河,在祠前2百米之外蜿蜒向东北,流淌3公里后与长布河汇合。祠左有上湖,右为下湖(地名)。祠前有个3亩大的池塘。鲤嫲形峰公祠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上有洋塘山溪与北洋溪两处汇合成蒲溪活水,下连江海,左右亦湖,无处不是水,仿佛就是一条大鲤鱼在静谧的水里游淌。峰公祠是五华廖氏十世观峰公,从大都约迁居长布栋岭下开基时,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始建,距今近四百年。该祠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结穴为“鲤鱼鳃上穴”,繁衍了18代,裔孙遍布世界各地,有十万余众。</div> 峯公祠从外观上看象似平房式土木瓦房,但屋内结构独特,是一座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客家民居建筑,典型的客家土楼特色老祠。该祠设一大门出入。大门为石门框,比普通民居较大、高、厚。门面设晒坪、池塘,屋左侧设转斗门。走进屋内,整座屋较高,后栋比前栋地基高出一米(前栋高8米,后栋高9米),天井较小,天井正中砌有5级台阶上落,台阶下有泉水常年不沽,供作饮用水的山泉。天井屋面有两层出檐,四周双檐出水。墙体为纯泥土夯墙,泥沙披刷墙面,整座屋不用石灰沙(因鱼怕石灰)。祠内房间布局与众不同,全以套房式设置:一扇门进入呈斜状,里面是两或三个不规则(三角形或半圆)房间互通的套房。 据考查,峰公祠类型建筑在全县乃至梅州市绝无仅有。2010年被五华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廖宏义在祠堂内介绍“独特的仿生学客家民居峯公祠 ”的“七大奇特之处”:<div>  峯公祠,因其是仿生鲤鱼形建筑,有着与普通客家民居绝然不同的七大奇特之处。第一奇是这样外型高大宏伟的房屋正面只设中间一处大门出入,且正面上下两层仅设置很小的窗户透光通风;第二奇是整座屋的建筑没用一点石灰,全以泥、沙夯墙,泥沙披墙;第三奇是天井四周都是双檐出水(如鱼鳃);第四奇是上堂正中三桁瓦坑,即使是倾盆大雨,也只有极少量的水流出(据说是被鲤鱼吃了);第五奇是整座屋的27个大小房间,没有一个是方正的,都是一门进入呈斜状,里面是两、三个房间的互通套房(一曰斜状为鱼鳃片,二曰鲤鱼便于繁衍产卵)。第六奇是:偌大的一个厅堂空间不用打扫,却很难找到一丝蜘蛛网(因鱼经常穿梭游动,蜘蛛结不成网)。第七奇是天井中间台阶下有终年不枯的涌泉,泉水清甜!这些奇特的设置和现象,与“鲤嫲”的形状,生理特点等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是建筑者的独具匠心,天人合一的杰作。 </div><div> 峰公祠的独特建筑,不少专家、文人墨客慕名前来勘察观赏。剧作家、五华诗社社长古从新观赏后,写下《栋岭下峯公祠留题》诗: </div><div> 梳头美女案相朝,背倚洋塘入望遥。歌爱鸟声喧古屋,池欢鱼乐泛新潮。双檐水结鲤嫲穴,万代丁添福地骄。却羡特奇风格异,客来仍恋画堂饶。</div> 参观“峯公祠”后,来到栋新村委会召开座谈会。 <p class="ql-block">  坐在主席台上的有:(从左至右)</p><p class="ql-block">  原长布镇文化站长、《石榴花》主编邓汉荣先生;</p><p class="ql-block"> 栋岭村委书记、主任廖维标同志;</p><p class="ql-block"> 建设沿河通道筹委会会长(2020年原栋新村委书记)廖 爱民先生;</p><p class="ql-block"> 长布镇人大副主席张海军同志;</p><p class="ql-block"> 长布镇党委宣传委员周灵方同志;</p><p class="ql-block">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公安作协会员徐水宏同志;</p><p class="ql-block"> 广东省作协会员、县作协秘书长张贺运同志;</p><p class="ql-block"> 栋新村委书记、主任廖立标同志(座谈会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座谈会主持人廖立标同志说:<div>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作家及釆风团的朋友们,大家好! </div><div> 十月阳春,风和日丽。有幸迎来了各位领导、各位作家及釆风团的朋友们,请允许我代表两村人民向各位的到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div><div>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阳光明媚的美好日子里,"乡村振兴行"釆风团的作家及领导、嘉宾朋友们,来我们村开展"乡村振兴行"的采风活动,宣传与推介我们两村,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大喜事,我们的欣喜兴奋之情,自不待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栋新、栋岭两村人民对此次采风活动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本次采风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及作家们再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div><div> 栋新、栋岭两村虽受道路交通的限制,但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和谐、管理有序,曾被县、镇很多年(次)评为先进单位和文明村等称号。</div><div> 近年来,我们两村致力于改善阻碍发展环境,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下大力气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特别是在改善交通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不仅是两村人民的不懈努力成果,也是包括各位领导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此次"乡村振兴行"采风活动选在我们村,这既是对我们两村近年来所付出努力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们两村搞好各项工作的一种鞭策。</div><div> 文学是一种语词凝炼、富有时代和节奏的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我们镇的文学创作在缪德良、徐水宏、张贺运等作家们的指导和带动下,形成了一种良好氛围并成为了我们镇的一块亮丽的特色文化品牌,为我们镇的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div><div> 我们期望,通过在座作家的笔触创作出更多更好赞美家乡的优秀作品。使家乡每一处的山水之美,名扬四海。</div><div> 在此,我们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使社会各界对我们村的了解和交流,共谋乡村振兴大计,推动两个文明再上新的台阶。</div><div> 祝各位领导、嘉宾、釆风团的朋友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祝本次采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div><div>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div><div> </div> 栋岭村委书记廖维标同志代表栋新、栋岭两村向在座的各位简介"乡村振兴"的工作情况。<div>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作家及釆风团的朋友们,大家好!</div><div> 今天,栋新、栋岭两村能有领导、乡贤和众多作家们的莅临关爱,两村人民感到十分荣幸和高兴。请允许我代表两村人民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div><div> 现在由我代表栋新、栋岭两村及“沿河通道建设筹备会”向在座的领导和作家们汇报一下两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重点简介一下两村联动建设沿河通道方面的大概情况。</div><div> 为缓解栋新、栋岭、北洋三个村的交通压力,方便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的出行需要,栋新、栋岭两村决计联合打造两村的沿河通道和桥梁,创建美丽乡村。此愿望在有识之士廖俊元、叶定思、廖爱民等的倡导和支持下,两村在2021年5月初达成了共识,并于2021年5月13日向两村人民和社会贤达、乡贤等发出了倡议,得到了全民的拥护和支持。 </div><div>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两村干部、群众、社会贤达、乡贤的共同努力下,近一年半的时间就筹措了建设资金660多万元,于2021年11月14日顺利动工,现已完成了全长3千多米沿河通道的征地、路基建设等工程。这喜人的成绩,离不开沿河建设筹备会和总顾问廖俊元等的辛勤付出和大爱。廖俊元先生他不但自己暂时捐出了70多万元,还与沿河建设筹备会总顾问、乡贤等想尽千方百计向上级争取了项目资金。目前,沿河通道工程已进入铺筑水泥路面阶段,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不日,栋新、栋岭、北洋三村的交通秩序将大大改变。沿河通道的建设也将会成为两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带来突破性的飞跃。在沿河通道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在有识之士廖俊元、叶定思、廖爱民、廖耿强、廖远良、叶健辉、廖立汉、廖志钢、廖笔锋、叶作平等乡贤和各村人民的积极支持下,通过两村村两委的齐抓共管,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俗话说:路通桥通财亨通。完善和建设沿河通道是社会发展所需要,更是两村人民的迫切期望。</div><div> 目前,剩下的600多米沿河通道路基和架建3座桥梁的建设缺口资金450多万元。我们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有两村人民和社会贤达、乡贤以及在座领导、作家们的大力支持,沿河通道工程和架建桥梁的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div><div>最后,祝在座的各位领导:家业亊业,业业兴旺,工作顺利,步步高升。</div><div> 祝釆风团的作家们:家庭幸福,创作丰收,身体健康,事事顺意!</div><div> 谢谢大家! </div> <div>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作家及釆风团的朋友们: </div><div> 此次釆风活动得到了镇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的重视并参加采风活动。首先,代表全体釆风团成员向镇及栋岭栋新两村委及热心乡贤表示衷心的感谢!</div><div>一、介绍釆风团组成情况:</div><div> 有镇委宣传和文体中心的领导。</div><div> 采风团文友主要有:</div><div>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县楹联学会会长徐水宏先生</div><div>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县作协秘书长张贺运先生</div><div>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县楹联学会副会长廖宏义先生</div><div> 省书协会员、市县楹联、书、画摄协会员钟立鹏先生(可以说是全能的)。</div><div> 还有市、县作协会员多人,美女作家黄彩容丶张小兰丶曾露媚等。共2O多人组成。</div><div>二、简介长布镇文学艺术创作协会</div><div> 该协会情况:通过申请等程序于11月4日被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批准。其前身是长布镇文学创作协会,成立于于2005年8月成立。该协会成立以来,至力于长布的文学艺术方面的挖掘和创作,10多年来坚持无偿编辑出版《石榴花》文学报50期。此前还分别出版了《大田风情》《长布风情录》等,为各级协会推送了大批文学人才,成为我镇一块亮丽的文化名片。</div><div>今天,在栋新栋岭村举行《振兴乡村行》采风活动,主旨是讴歌乡村振兴,讴歌家乡风貌。</div><div> 今天,能得到两村村委和热心乡贤的大力支持并为采风团创作好作品提供大量的现实素材和款代,我代表釆风团全体同仁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div><div><br></div> <b>五华县作协秘书长张贺运同志也在座谈会上发言。</b><div><div><b>发言主要内容:</b></div><div> 栋新,栋岭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旧时称蒲溪约。弯弯曲曲的蒲溪河发源于洋塘髻、北洋、琴口的千山万壑中,汇合注入长布河。它流走了岁月,流出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流出了许多精美的故事。文学艺术爱好者要通过这次采风,进一步认知蒲溪河两岸的人文风物,拿起手中的笔,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讴歌家乡,歌颂人民大众,助推乡村振兴。</div></div> <div>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作家、文学爱好者们:</div><div> 上午好!我是大田学校的教师黄彩容,能参加这次文学采风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 </div><div> 首先要感谢镇宣传部门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感谢缪德良主席及大作家们的关心与指导,感谢栋新、栋岭村委书记的热情接待,感谢廖宏义校长的热心张罗。感谢邓主编的信任与裁培,能与优秀的您们同行,我很幸运。</div><div>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去年有幸在张宏继老师的引荐下,加入了石榴花编缉部,作为新人的我,人轻言微,能在这样的场合讲话,还要感谢邓主编及编辑部的文友们给我提供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文学采风活动,我也是第一次参加,很是激动新鲜 ,一年多来,我亲自见证了编辑部前辈们从各自工作岗位退休后,文学创作热情不减,笔耕不缀,无私奉献,为长布人民捧上一碟又一碟,色香味俱全又可口的精神食粮,那种精神令我为之感动,每次编辑工作中,他们那种一丝不苟,字句斟酌的严谨,令我为之钦佩,还有多才多艺的钟立朋老板及其它编辑部的成员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告诉我,要想写出好作品,寻找写作好素材,就要走出去、多看、多思、多写。有幸与优秀的他们同行,我想,我也能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还请大家多加指导。</div><div> 今天,来到这灵山秀水,人杰地灵的栋新、栋岭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采风场所和创作素材。我们回去后将竭尽全力争取创作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作品来。</div><div> 祝栋新、栋岭村越来越美丽,人民生活越过越</div><div>红火,石榴花越办越辉煌。 谢谢大家!</div> <b>  长布镇党委宣传委员周灵方同志作总结发言。</b><div><b> 讲话主要的内容:</b></div><div><b> 一是祝贺。祝贺长布镇文学艺术协会正式成立,同时代表镇主要领导古书记、廖镇长对长布镇文学艺术创作者致以诚挚的关心和问候;</b></div><div><b> 二是感谢。感谢长布镇广大文学创作者的努力和坚持,为繁荣长布镇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b></div><div><b> 三是希望。希望长布文学艺术创者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多举办诸如“采风”式的文艺活动,多出品具有长布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传播长布好声音,展示长布好形象;</b></div><div><b> 四是祝愿。祝愿长布镇文学艺术创作协会越办越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长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b></div> <p class="ql-block">  <b>座谈会结束前,长布镇党委委员周灵方同志(左边)代表“采风团”赠送给了两村委会各一幅书法作品,是省书协会员钟立鹏(右边)先生书写的。</b></p><p class="ql-block"><b> 上图:栋新村委书记廖立标(中间)同志接受赠送书法作品。</b></p> <p class="ql-block">  <b>上图:栋岭村委会书记廖维标(中间)同志接受赠送书法作品。</b></p> 座谈会后,大家在栋新村委会门口合照留影。 <b>  上图:栋岭下寿美公祠外貌。</b><div>  <b>座谈会后,大家参观“五华县示范文化祠堂”--寿美公祠。</b></div><div> 由廖宏义着重介绍了寿美公祠示范文化祠堂开展活动的情况简介</div><div> 寿美公祠,是廖氏15世汝寿和汝美两兄弟名称,该祠始建于清朝中叶,曾在1901年和1997年两次重修,于2018年在原址按原尺寸拆除重建,祠堂占地面积近2000多平方米(包括池塘、门坪),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其结构为三栋上五下五式客家古民居。在2019年7月竣工,8月中秋神主登位转火,隆重庆典!</div><div> 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可见祠堂文化不仅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而且反映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div> 在2020年五华县精神文明办颁布的《关于在全县开展文化祠堂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导下,我们创建了“寿美公祠示范文化祠堂”,并按照文化祠堂建设“六有”标准进行开展工作。聘请有宗祠、族史学识的宗长参与和设立“文化祠堂管理机构”,开展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上图:寿美公祠全景。<div>  我们在文化祠堂创建中投入资金6万多元,添置了凳桌、灯光、音响等设施设备,以及展示村落的由来和美丽乡村,展示积极健康的家训、族训、族谱、堂联、先贤榜、村规民约等。组织村民开展文艺活动和道德典范教育。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祖德,树立榜样,以激励村民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光宗耀祖。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为理想和目标,运用国学、习俗、文明“宣讲员”文化魅力,发挥祠堂文化宣传教育的正能量,将其打造成基层先进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成为党组织的得力助手,成为在党的领导下传承文化、崇德向善的“文化祠堂”和“文明殿堂”。</div><div> 下来,在严格按照上级文化祠堂的要求开展活动之外,拟以祠堂为阵地,收集人们生产生活用品,使之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民俗″展览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