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尝试 <p class="ql-block"> 一开始,线上教学真似打仗一般,各类部署格外紧张,作为班主任的我每日收集着各类排查、打卡、统计表格。但经过学校井然有序的组织,我很快适应上手,在短短一周内确立了线上教学新的模式。 </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网课。面对着陌生的直播形式,我和同事开始不断地交流,进行线上试播,分析各种形式的利弊,与可能出现的问题……终于,视频连麦、在线编辑、线上批改等多种软件功能,在实践中被全面“开发”出来,线上教学在大家的团结之下,进入了正轨。</p> 一分改进 <p class="ql-block"> 比起线下教育,班级管理时间减少,线上授课也存在一些困难,我也在不断尝试中改进。虽然没有办法还原真实课堂的情景,我仍然选择给足学生分析题目、自我演算、屏幕互动的时间。课堂连麦无法全面覆盖,全班互动难以保证,我便改进为“痕迹追踪”,在设计作业时,比平日更多添了笔记整理、做题痕迹、思维导图……批改后,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公开化的优秀作业展示,给学生树立榜样。 </p><p class="ql-block"> 备课方面,我相信联合的力量。线上教育期间,我经常与同组老师、搭班老师、学校前辈交流,互相交换问题,提供想法与解决方案,这种共同体意识使我受益匪浅。并通过学校教研安排, 与年级组和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利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同时,县教研员在课例展示中的教学关键环节、教学关键问题等内容与教师们在线上进行互动研讨,不断的学习交流使我的课堂充盈丰富。</p> 一种仪式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这线上课程再次延长,一转眼就是两个多月。从作业、课堂互动、师生沟通中,我明显感到,同学们的学习心态,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封闭的环境、亲子的冲突、失群的孤独,折磨着每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必须有改变发生。</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做出了一系列尝试,试图给同学们建立仪式感。试着将班会开成分享会,隔屏与学生聊天,分享生活。在课前将美好的里的照片、乐事同大家分享,鼓励同学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线上学习。发起“趣味打卡”和“每日挑战”,在班级群表扬作业完成度高的学生,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p> 一份志愿 <p class="ql-block"> 新冠肺炎疫情病毒反复,防控任务格外艰难而繁重。在9月份接到上级需要抗疫闭环志愿者的紧急号召后,我深知到了为家乡出一份绵薄之力的时候,毅然在报名表上填上自己的名字,投身到疫情防控核酸采集信息录入的志愿者工作中,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收拾行囊,入住闭环宿舍,起早贪黑,为家乡的安全守候,披星戴月,为家乡的明天守护,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危急关头站在一线为群众服务这是义不容辞的。</p> 一次逆行 <p class="ql-block"> 在大通县战“疫”中,有一支队伍,承担疫情点及重点区域的消杀工作,做好环境消杀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传播,他们就是——消杀组,大通环境安全的“守卫军”,我在接到被抽调至县疫情防控消杀组参加志愿工作任务时毅然领命,同时感到责任重大,简单收拾行囊后再次闭环参加县域内消杀服务。</p><p class="ql-block"> 无论白天黑夜,一接到通知我们消杀组的志愿者们就要穿着防护服动身,有序开展各项工作,通过消杀机械对县域内消杀场所所进行全覆盖、地毯式的消毒消杀。自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和消杀组队员们并肩作战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二十多天,至今仍在坚守阵地。每次对消杀点彻底消杀完毕,耗时费力,我们几乎精疲力竭。但是责任在肩,我会一直奋战到疫情结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战胜疫情,指日可待!</p> <p class="ql-block"> 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只要有需要,我们教育人就在!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必胜信念坚不可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战胜疫情,指日可待!我们静待云开“疫”散时!</p> <p class="ql-block">监 制:贺清云/陈莲子/王三辈/祁祖宏/靳彩霞/伊有元</p><p class="ql-block">制作部门:学校办公室</p><p class="ql-block">摄 影:程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