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里的故事(二)

顾惠明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文——顾惠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 副连长带领投实弹,英勇舍生救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的下半年,雷达连一年一度的半自动步枪、轻机枪的射击和手榴弹的实弹投掷又开始了。射击训练每年都进行得比较顺利。所以,连队把手榴弹的实弹投掷任务当作安全工作重中之重来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年,负责实施手榴弹投掷任务的是雷达连副连长。他首先让大家了解手榴弹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以便能够正确的使用它。当时我们使用的木柄手榴弹有三部分组成:彈体、装药和引信。彈体由金属材料组成。它决定了手榴弹的杀伤力和有效的杀伤范围。装药是决定手榴弹的用途。引信是引爆装药的一种机械装置,在手榴弹拉暴以后,里面有一段导火索,起到延时的作用。当时我们使用的手榴弹通常延时是3—4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手榴弹的投掷开始了。我们选择的投掷的地点前面是一个斜坡,斜坡延伸下去是一个比较深的山沟,投弹者站在上面往下投,把手榴弹投出去在山沟里爆炸,上面的人立即卧倒,弹片在一般情况下飞不到上面,投弹的人没有任何危险。不投弹的人在掩体里呆着。副连长亲自给大家作了投弹的示范。于是,叫到名字,按次序一个个有条不紊进行投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面叫到的名字是新兵卫生员,看上去他心里有些紧张,他回答“到”!的声音不洪亮,也不干脆。这时候的卫生员,心砰砰直跳,无所适从。他来到副连长的面前,副连长给了他一枚手榴弹。首先让他打开后盖,然后取出铁环小心地套在中指上,最后用力往下扔就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正在卫生员准备要投掷的一刹那,他手中的手榴弹突然掉落,这时候副连长急中生智,上去抱着卫生员向山坡滚去,砰!手榴弹爆炸了,呆在掩体里的战士们听到手榴弹爆炸声音不对,知道肯定是出事了。大家立即出来一看,副连长和卫生员已经没有了踪影。后来他们往下一看,发现他们一起躺在山坡中。虽然两个人满身泥土却安然无恙。副连长仰天长叹:俺的个娘哎!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战士们全都松了一口气,都夸我们副连长:“选好掷点是关键,危急关头能脱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隔五十七年之后,卫生员和副连长在战友聚会中重新相聚。他们共同回忆当年的往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指导员精心施巧计,闺女开口叫爸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十年代的军嫂,通常人都很羡慕,因为嫁给一个部队的干部,有一定荣誉感。但是军嫂的甜酸苦辣只有她们心里最清楚。当家里人遇到头疼脑热和孩子生病需要帮忙时候指望不上的,所有的事情只能靠自己,苦和累只能自己忍受,自己挺住。不少人都说,军队的干部,中看不中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那时的连长指导员都是56年入伍的。连长指导员是连队最基层的干部,尤其是雷达兵,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相当艰苦,为了保证战备,往往一年一度的探亲假也得不到保证,长年累月,聚少离多,所以孩子已经5、6岁了,还不熟悉爸爸,不肯叫爸爸的事屡见不鲜。我们连长的闺女就是其中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连长的爱人带着她的闺女(小名叫小英子)来连队探亲,那年小英子已经六岁。小圆脸,非常漂亮,人见人爱。唯一的问题就是不肯当着连长的面叫爸爸,指导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他想方设法帮连长解决这个问题,让小英子开口叫爸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英子来连队以后,指导员主动和她接触,发觉她聪明伶俐,喜欢画画,喜欢听电话。一天下午,指导员特意给她布置了一份作业,题目是:“画画你们的家”。小英子兴致勃勃的答应了指导员要求,并在连长的宿舍里开始认认真真地作画。全连官兵和小英子妈妈此时都在连队菜地里劳动。突然,营房里响起了一等战备的电铃声,接着宿舍里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这时候小英子一看周围没人,急急忙忙地拿起了电话。电话中传来的紧急的呼叫声,小英子!小英子!山上的机器坏了,叫你爸爸快上山,快去啊!去晚了就来不及了!聪明的孩子立即开门,飞快的向连队的菜地奔去,菜地距离营房有几十米。当小英子离菜地10来米的时候,她气喘吁吁地大声喊,爸爸!爸爸!刚才接到电话,说山上的机器坏了,指导员叫你立即上去,快啊!一旁的妈妈和战士们一下子惊呆了。经过几秒钟的冷静以后,大家回过神来都高兴地跳了起来,说:连长的闺女开口叫爸爸了!这个时候,我们的连长抢步上前抱起小英子浓浓的亲了一口说:闺女,爸爸知道了,爸爸现在上山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场演习顺利结束,大功告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连长和他的爱人都被蒙在鼓里。战士们都夸指导员:“足智多谋施巧机,闺女开口叫爸爸!”。从此以后,小英子左一声爸爸,右一声爸爸地叫个不停。</span></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部队是一个大熔炉,战友们在大熔炉的得到锻炼。部队是一座大学校,战友们在大学校里学习、进步和成熟。战友情,情深似海,亲如手足,亲如骨肉。一生战友,终身兄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