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英雄纪念碑修缮记

杨继云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9月,受长阳县公路建养中心的信任和委托,接受了高家堰筑路英雄纪念碑修缮任务。隔日,我来到了碑址处。</p><p class="ql-block"> 筑路英雄纪念碑位于长阳县高家堰集镇丁字路口东头,318国道一侧,占地70多平方米,碑身座北朝南,高10米,碑形整体为十字形,砖混结构。远远望去,台阶之上,它的正面写着“筑路英厷纪念碑”。两旁各有一个花坛;东南北三面临公路,西面与街道住房紧紧相邻;碑的背面写着“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走近碑址,看到左侧花坛下刻有“榔坪大桥”浮雕;右侧花坛下刻有“古老背渡口”浮雕。古老背渡口(长江汽车轮渡码头)!记忆中远去的地方,却在此地出现,当年它因长江之隔而建,承载着一段历史时期,南来北往的重要交通任务。无数次乘车来到码头,望着江对岸等船的情景一下浮现在脑海。</span></p> <p class="ql-block">  踏上四级台阶,在碑的下方,看到了纪念碑文:</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川汉天然气管道公路,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批准,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十分关怀的国家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区枝江、宜都、长阳、秭归、五峰等县的民工,干部技术人员和人民群众五万余人投入战斗,担负了东起江陵县万城大桥,西至长阳县八字岭,一百七十三公里的修建任务,工程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开工,一九七九年六月竣工。三年多的时间总计完成五百六十万土石方,新建大桥两座、中小桥三十二座,长江汽车轮渡码头两处,涵洞八百八十道,砌筑工程一十五万立方米这条公路的建成,对于开发鄂西山区扩大物资交流,加速四化建设,加强战备都将发挥巨大作用。此项工程的顺利建成,应归功于各级党委,各级指挥部的正确领导,归功于成千上万的筑路英雄儿女和沿线广大人民群众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援。他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团结战斗,顶住了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战胜了重重困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共产党员向述荣等三十一位同志,为修建这条公路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的功绩,英雄的名字,将永世长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湖北省宜昌地区川汉天然气管道公路修建指挥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span></p> <p class="ql-block">  在碑的两侧分别刻有“龙潭沟桥”、“偏岩大桥”浮雕。据附近的人说,初建时,在碑的后面也设有台阶,前后是相通的,台阶旁也有两个花坛,上面同样有两幅浮雕,因年代久远失修损坏,其浮雕也不见踪迹,不知上面刻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来到碑的背面,下方记录着为修建这项工程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向述荣 王国贞 付庆法 邓德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向宗荣 向昌顶 江世全 乔士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刘素英(女 )李松林 李秀英(女) 李书洪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余刚林 张开年 陈绪菊(女 ) 林学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郑家祁 罗大洋 罗维元 杨明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凃用廷 胡少富 秦小平 詹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黄家新 彭恢香 覃先华 覃亚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曾令元 廖家清 韩庆生</span></p><p class="ql-block"> 共三十一人。</p> <p class="ql-block">  根据碑文,此碑为建设川汉天然管道公路宜昌段而立,建设时期,正是我当年在高家堰公社青岩下乡当知青时,实际上我们也是这段管道公路建设的见证者,那时,亲眼看到原简易公路两旁的树被砍倒,看到民工在青岩这段路施工。记得在王子石炸高岩时,我们正好在那里,听到炮响后,看到河里翻了很多鱼,我们跟着下河去摸鱼,由于潭水很深,扎猛子下去,因气力短扎不下底,只看到水底有鱼,但却摸不上来。那时,因修路造成交通不便,我们回家只能从青岩步行走到王子石,再经黄家坪、盒子坳走到城关;到高家堰粮管所买的供应粮,只能在丹水两岸,河左河右交叉走着,背回知青点(未修管道公路时,可以用板车运回),这段时间好像持续了一年多。那时,我们根本没认识到生活的不易,人世的艰辛,也体会不到这一代筑路人,是在为我们后来人造福。</p><p class="ql-block"> 碑建起时,我还在那地方,四周根本没有这么多房子,远远望去,感到空旷、宏伟、醒目。</p><p class="ql-block"> 春来冬去,经过四十多个春秋的日晒雨淋,风雨侵蚀,碑身的建筑逐渐呈现出时代的年代感,碑身、碑文、浮雕,花坛,旧迹斑斑,无不反映出当年那个时代烙下的印迹,沉淀着那段历史。没料想机缘巧合,在四十多年后,从此碑经过无数次,到今天,对此碑的修缮,我却直接参与其中,给了我认真怀念那段历史的机会。看着碑铭,重温旧事,敬畏历史,崇尚英雄。没有先辈的艰辛,怎有后来的福祉。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暗暗想到:一定要用心,尽全力完成此次修缮任务。</p> <p class="ql-block">  经过精心的准备,按照业主的统一部署,我们于10月3日开工,根据设计要求,在保持原样基础上,我们首先对碑身进行清洗除尘,涂喷真士漆。</p> <p class="ql-block">  对文字进行填写加深处理。</p> <p class="ql-block">  碑体完成</p> <p class="ql-block">  接着,对碑址场坪进行修整,拆除旧有小隔墙、变形的花坛砖墙及台阶,清理场内渣石。</p> <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对台阶、花坛进行重新砌筑;场坪、花坛铺贴地铺石,安装花岗岩栏杆与外围相隔。</p> <p class="ql-block">  经过37天的努力,到11月8日为止,完成了修缮工作的全部内容,维修后的纪念碑庄重、明亮、整洁、瞩目。筑路英雄纪念碑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公众视野。</p> <p class="ql-block">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按程序施工,注重细节,力求完美。</p> <p class="ql-block">  当地村民认真阅读碑文。</p> <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当地村民非常热心,积极支持、关心纪念碑的修缮工作。老朋友崔爱华知道是我们在这里施工后,积极帮忙联系工程用水、用电事宜,豪爵.铃木销售店老板李建华更是全力支持,差什么提供什么,给了我们极大的方便。很多热心村民对修缮工作提供了宝贵建议,使我们更好的完成了修缮任务。在此我衷心的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在维修时,遇到了热心的乡民周山武,他说“早就应该维修了,”随后讲述了他亲历的往事,“当年修管道公路时他只有10岁,在麦坪亲眼看到施工人员打炮洞、放炸药的情形,一个洞就要打一、两个月,记得那次放大炮过后,由于山岩松散没有注意,施工运渣过程中,山上出现滑坡,垮塌下来,一下就牺牲了几个人,身首分离,腿子,膀子都不知在何方,死得很惨,而今想起当时惨状,心犹难过。修好纪念碑,代表了我们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我也在认真了解当年修这条路的事情,凑巧,我在网上看到了当年的参建者,土家族作家王永红为纪念修管道公路写的文章,文章中他是这样记录五峰县人员来长阳修管道公路的: </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6年初春,五峰县组织全县两千民兵,参加川汉天然气管道公路建设。五峰划分的工程段十公里,指挥部设在长阳县贺家坪和榔坪交界处附近的炉子坪。 </p><p class="ql-block"> 炉子坪海拔1000多米,高山之巅,群山之中,风口之处,奇冷无比,一年四季离不开火炉烤火取暖,炉子坪便因此而得名。有谚云:没得三件衣,难过堡子的。堡子冷,只是一个名字,冷的还是炉子坪。 </p><p class="ql-block"> 在民兵大部队到达之前,已有先遣队提前到达工地,搭建了工棚。工棚简陋至极,竖立起几根木柱,绑上几根横木梁,屋顶用杉木钉成房顶形状,盖上牛毛毡,房屋四周也围上牛毛毡,工棚便搭成,投入使用了。在工棚里砌灶做饭,置桌办公,铺床睡觉。零下十度的气温,嗖嗖寒风钻进屋里,横冲直撞,钻心彻骨,大家齐心协力,从冰天雪地的山林中拾来枯树干枝,生火取暖,抵御风寒。 </p><p class="ql-block"> 民兵指战员全部到了工地,以公社为建制单位,安营扎寨,集中到炉子坪召开了誓师大会后,以各营(区、公社)为战斗单位,各自为战,破土开工了。指挥部工作人员也按连分工投入工作了。 </p><p class="ql-block"> 1976年3月21日,从贺家坪碑坳到榔坪槐树坪,整个工段全面破土动工。</p><p class="ql-block"> 2000名五峰土、汉族儿女,头戴柳条帽,身系安全带,汗流浃背地挥锤舞镐奋战在悬岩绝壁之上。锤声、镐声、号子声、冲炮声、乱石滚滚声交织在一起,像一曲威武雄壮,激人心弦的交响乐,飞绕崇山峻岭、深涧沟壑。 </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中午和傍晚,指挥部广播站播放的放炮通告和各营工地信号旗同时响起和升空,15分钟后,万炮齐响,山摇地动,硝烟尘土腾空飞落遮天蔽日,成千上万立方米岩石有若洪水奔腾而下,十公里的长蛟阵上展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战斗景象。 </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过去了,建设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那种建制,那种团队精神,将一去不复返了。尽管那时条件艰苦,设备、工具落后,待遇极差,但人们的精神却是富有的,充实的,只要一声号召,就会有人响应,就会有人毫无任何保留的投入到火热的工程建设中去。</p> <p class="ql-block">  在王永红的文章中,也看到了当年工地上的妇女们赛诗会的照片。那是当时建设中最真实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一位牺牲的同志静静的列在碑上,我们一个都不认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牺牲的,通过王永红的文章,我知道了排在第一位的向述荣同志牺牲的过程,他是五峰傅家堰人。王永红在文章中是这样记录的: </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31日,这天下午3点半左右,傅家堰民兵营的一个排42人在副营长向述荣带领下,在龙潭沟出口处工地头顶烈日,挥洒汗水紧张施工时,突然半山一声巨响,1700立方米的岩石从70米高处呼啸而下。 </p><p class="ql-block"> 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向述荣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的纵身跃上路外一处高约2米的乱石堆上,指挥40多名民兵向两头安全地带撤离,在他的指挥下,36名民兵战士得救了,他却被倾泻而下的滚滚乱石推下100多米深的龙潭沟底,光荣献身。 </p><p class="ql-block"> 8月1日在指挥部召开了追悼大会,许楚安指挥长含悲忍泪亲自书写了挽联:五峰儿女碧血洒龙潭群山落泪,筑路英雄浩气贯长虹永激后人。 </p><p class="ql-block"> 听人介绍,在三十一人牺牲中,有的同志牺牲时还不满十八岁,想来令人惋惜。那时,牺牲的人没有什么赔偿问题,如果放在现在,仅费用补偿就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p> <p class="ql-block">  修缮一新的筑路英雄纪念碑表明,国家没有忘记这一代千千万万造福后世的筑路工人! </p><p class="ql-block"> 同样向筑路牺牲的英烈们及他们的亲人表明,后来人没有忘记你们!后来人也不会忘记你们!就像碑上写着的: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