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为持续深入贯彻诸城市教体局“1238”教育战略要求,深入挖掘诸城历史文化中蕴含的爱祖国、爱家乡的德育要素,引导学生探究诸城历史文化古迹,用眼睛观察诸城巨大变迁,用笔墨描绘诸城发展蓝图。 2022年11月10日星期四下午,诸城市府前街小学组织三年级全体师生参观老城墙研学,我们三年级五班师生与志愿者家长一起完成了本次研学活动。 <b>一、老城墙的历史故事</b> 诸城古城墙是东汉时期为抵御战乱所建,“原城墙东面像一个凸字,北小南大,共有五个城门,南面一个,东西面各两个,均是瓮城,设重门,门系厚木板制成,铁皮包裹,布满茶碗口大门钉,六个城角各建一座角楼,城外护土坡下有十米左右平地,外面宽5至8米,深3至5米左右护城壕沟,可以说异常坚固,易守难攻”。 1930年,正值民国十九年,军阀纷争,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半年之久“围城之战”,让古城墙满目疮痍。随着战争结束,生活变迁,古城墙没落于繁华都市之中。 随着国家重视文物保护,本着传承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经济等多重意义,古城墙被精心修葺。 沿用明清风格,以“修旧如旧,恢复原貌”为原则,修复保存古城遗址。 修复后,东西长253米,南北长71米,呈“L”型。西南角城楼处,城墙外面设为八角外包形承合,上设一座八角形二层魁星阁,在城墙内侧建设一座文昌祠,城墙周围公共用地建设成游园,供市民游玩休憩。 <b>二、“玻璃橱窗”——古老历史文化与现代人文的重构</b> 下午1:50,我们从学校集合列队步行出发,看得出来孩子们都很兴奋,心儿早就飞到了城墙根了。 大家都迈开了脚步,队伍走得很整齐,也走得飞快,十字路口,警察叔叔像往日一样,呵护着孩子们往来路口。 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我们从东边小径进入,拾级而下,古城墙全貌便映入眼帘:青砖白泥,挺拔耸立,像长城一样的城墙结构,自东向西蜿蜒开去。 队伍慢慢前行,孩子们抬头看着高高的城墙,一排排整齐的垛口,“这是古时候用来打仗保护家人的!”、“射箭的”不知哪个小学者在发表意见,叽叽喳喳、欢呼雀跃。 走到一半,便是城门洞,门旁立有县级重点文物单位“诸城市古城墙”题字石碑,由诸城市人民政府2021年6月立。 拱门跟城墙一样的厚度,内墙刷成白漆与青砖相互映衬,更显出它的古朴厚重。站在拱门前向里一眼望去,便是内城,远处仿佛有听到走街串巷货郎的叫卖声、“至今东武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朗朗读书声,苏学士出城打猎是否已凯旋而回? 站在拱门往外看,已是一休闲公园,正对着新修了篮球场,旁边老大爷、大妈在健身器材上练得正忙,远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沿城墙继续西行,便是魁星楼了,二层楼飞檐流线造型属于传统的中国古代塔楼建筑风格,诸城市政府为了保护传承老城墙,2017年根据老城墙照片在原有剩余城墙遗址上做修缮。 西面城墙南段底部的老城墙采用外罩玻璃橱窗保护方式,将这一历史文物以这样的方式展示给大家。 孩子们将小脸使劲贴在玻璃上,好奇的看着橱窗里被风化的千疮百孔夯土内墙,听着老师讲智慧的古人如何用黄土夯土成墙、用糯米灰浆加固粘合。 这黄土和泥,和西安的兵马俑是一样的啊!这是古代与现代的重构,是新时代的人文景观,传承着历史文化的灵魂。 <b>三、参观老城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b> 队伍城墙向北折行,孩子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画下城墙的样子,用纤细的字体工整的写下见闻,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老城墙的古老。 “玻璃橱窗里有真的城墙,城墙凹凸不平的”、“城墙是花 gang 岩……”在夯土城墙上我们仍旧可以看到一个个伤痕累累的弹孔,那是战争留下的痕迹,我们很多家长仍还记得小时候来挖过机枪子弹。 青石阶上,孩子们和老师们坐在一起合影留念,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很多话要和古城墙要说,刘老师说要工整地写在信纸上。树下,孩子们采摘红叶当作书签,要带回去做一枚日记书签。 古城墙它像个头发斑白的老者,向每一个触摸青砖的孩子诉说着他的沧桑历史; 它也如同一位睿智的中年人,向过往孩子们讲解着琉璃瓦上的六个瑞兽; 它也正像这座有河水穿行的城市一样,历史悠久而又面临新的现代发展机遇挑战。 相约金秋,醉美家乡,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会更爱国、爱家乡、爱学习的!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