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感恩母亲

赵三保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八(公元2022年11月11日),是母亲100周年诞辰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缅怀母亲,纪念母亲,感恩母亲。</p> <p class="ql-block">  母亲,李春英,1922年农历十月十八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砂石乡柳东村胜绿排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时值民国年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母亲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二个妺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很懂事,常常替外公外婆操持家务,照顾弟妹。</p><p class="ql-block">  母亲从未上过一天学,17岁那年嫁给了父亲(父亲赵连卿,1912年农历五月二十六出生于邵东县流光岭乡新桥村桥角组一个普通农家),母亲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嫁给父亲后,家境仍然贫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于1945年初从邵东县逃荒到了道县城里安家落户。</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二十年间先后生养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孩子,生活的重担象山一样压在父母的肩上。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不善言辞,只晓得埋头苦干,一心扑在工作上(在道县百货公司工作,每年都获评先进生产者或优秀职工奖)。父亲很少回家,家里的一切全靠母亲劳心、劳力、劳神的操持,苦撑苦熬的支撑这个家。</p><p class="ql-block">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连续遭受天灾人祸,人们时常吃不饱穿不暖,不得不靠野菜、树叶、树皮及坏地瓜充饥,艰难的生活着。我们家里也是最困难的时候,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养活我们六兄妹,全靠母亲勤俭持家、吃糠咽菜、忍饥挨饿,吃尽了人间苦头。她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勤劳俭朴,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操劳作家里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的运转着,日复一日地在为家里的生活和子女的成长而忙碌着。母亲一年四季,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不但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还要外出打零工,做点小生意来贴补家用。记得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常常在逢集日跟随母亲到乡下集镇摆地摊贩卖小商品,赚点钱改善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没有享过什么清福,没有上过饭店、没有进过影院,更没有外出去游历名山大川。一辈子含辛茹苦的把一颗心和全部的爱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兄妹六人。在那艰苦的岁月,家里穷,饭菜油水不多,每次吃饭,母亲总是把好一点的饭菜留给我们。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总是默默地先尽我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有时剩得不多,母亲也会忍饥挨饿的装着吃饱了,生怕儿女吃不饱。想起母亲的付出,写到这里,我的双眼不由自主的噙满了泪水。只有母亲,不分春夏秋冬,不管饥寒饱暖,一心只为自己的孩子。母亲的爱是最无私的,母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母爱是只知道给予而不企求回报的,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纯洁的爱。</p> <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堂,但她懂得文化的重要性,深知只有读书才会摆脱贫穷,才会改变命运。1956年小学秋季招生,母亲领着我到道县和平小学去报名上学,招生老师说我年纪小(当年小学招生要求年满7周岁而我未满6周岁)要等明年再来报名。但母亲坚持说我个子长得高可以报名念书了,老师拗不过母亲的纠缠和央求,接受了我的报名。母亲很高兴,回到家后找来一块旧布(家里穷,无钱买书包),细心的替我缝制了一个小书包。开学了,每当上学前,母亲都喊着我的乳名叮嘱我:“三伢子,上课要认真,好好学习,只要你用功,家里穷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过马路要注意车子,走马路边,不要爬树、不要到河边玩……”除了勉励学习,还时刻将安危牵挂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记得读四年级六一儿童节前一天,我在外面玩耍不小心把裤子掛破了。可第二天是儿童节,学校搞活动规定男同学要穿白衬衣蓝裤子,而我也只有这一条蓝裤子,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母亲看见了连忙安慰我,叫我不要急,说现在白天事情多,等晚上帮你缝补好。当我半夜醒来时,看到煤油灯还亮着(1960年山区小县城还未装电灯,家家都点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正在一针一线的为我缝补裤子……第二天早晨,我发现床头放着一件补好了的叠得整齐的裤子,母亲慈祥地抚摸我的头,笑着说:“来,试试看,补得好不好?”霎时,我看见母亲额前的头发被煤油灯窜出的火苗熏燎地卷了起来,满头青絲中掺杂着几根白发,身体也憔悴了许多,我的眼眶里不由得噙满了泪水。</p><p class="ql-block">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生活中的母爱,都体现在一针一线这些小事中,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还是远隔千山万水,母爱都会在你身上紧紧缠绕。母爱的伟大,是无法用语言来能够叙述详尽的,也是不能光靠手中的一支钢笔写出来的。我只能说:母爱是一曲最深情的乐谱,为我们弹奏出最动人、最灿烂、最圣洁的音韵。母爱很朴实、很温馨。母亲,她像一位美丽的天使,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母亲还像一把结实的雨伞,为孩子挡风遮雨;儿女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每一滴爱,儿女是母亲用自己的爱浇灌而成的小树苗,让我们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妇女,就像大山里的一棵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勤劳一生,任劳任怨,用一生的心血,养育了儿女;无论家里如何艰苦,也要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地省下钱来供我们上学。只因母亲没有文化吃了不少苦,所以总是希望子女们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过上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也牢记母亲的谆谆教诲,很自觉地埋头学习。在高中时期我一直担任班长,学习成绩优秀,每次考试均名列前茅。在毕业时由于那个阶段正处在文革时期,大专院校停止招生,使我失去了上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我们这届学生还因为停课闹革命而推迟了一年毕业。当时国家对中学毕业生的政策是四个面向:面向工厂、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基层。而我是面向工厂,进厂当了工人,没有机会上大学,未遂母亲的心愿,让我深感遗憾。</p><p class="ql-block">  进厂工作三年之后,1973年大专院校开始招生工农兵学员,我被厂里推荐到湖南水电学校学习。记得当年即将告别母亲去长沙读书,母亲有些依依不舍,一直送我到汽车站,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出门在外要保重身体。汽车开动快出站了,我透过车窗看到母亲仍然站在原地,初秋的晨风吹撩着母亲满头华发,她的背影在风中有些孤独,有些期待,还有些挂念。此时,我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混出个样子来,让母亲宽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4年9月,我去南昌工程学院(前身叫江西水专)学习三年,将一双儿女放在道县由母亲带着,母亲对她的两个孙子女关爱至极,平日里细心照料着孙子的健康成长。有母亲在,家就在,欢乐在。当年母亲关爱的孙子、孙女如今已过不惑之年,都有了各自的幸福家庭。</p><p class="ql-block"> 母亲那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岁月在母亲脸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看着她每天为这个家操劳而渐渐累弯的脊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超过孩子对父母的爱,很少有孩子能像父母当年抚养孩子一样照顾年迈的父母。我想,也许这是因为长大以后,孩子也成了父母,他们的目光总是在追逐自己孩子的方向,却忘了回过头去望一望,那束永远跟随着、凝视着他们背影的深情目光。</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种岁月,每一缕白发,每一道皱纹,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记载着岁月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爱。</p><p class="ql-block"> 这是母亲在1990年春节与她的孙子女和外孙女(即我的一双儿女和大妹的2个女儿)在道县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人活天地间,母爱大无边。世上有母爱的幸福,才是最圆满的幸福。而我们缺失母爱的幸福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在20年前的2002年1月5日凌晨3点钟,母亲溘然长逝,享年80岁。当我在单位(我在株洲市炎陵县工作)上班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强忍着巨大的悲痛赶回道县家中,见到母亲的时候,她已经穿就一身新衣,安祥的、静静的不再醒来。骨和肉的分离,撕裂般的痛,抚摸着母亲那瘦削的脸颊,拨数着她那根根银发,我的眼泪长流不止,我明白母亲和我从此是在阴阳两个世界了。那一刻,我认识到了生命之脆弱,感悟到了阴阳相隔之痛苦。我真后悔不该在您病重时没有在您的身边,没有尽到伺候您的孝道,这成了我一生中永远无法弥补的过错,也是我心里永远的伤痛。</p> <p class="ql-block">  慈母永别千载去,儿孙泪洒几时干。</p><p class="ql-block">母亲走了,我们耳边再也听不到您那和颜悦色的唠叨,眼睛再也看不见您和蔼可亲慈祥的模样;母亲走了,带走了儿女们的牵挂,留给亲人无限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母亲走了,您生前对我们的浓浓母爱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永难忘记,而这种爱只能化作永久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了。</p><p class="ql-block">母亲走了,您的儿女是多么的留念与不舍;母亲走了,走进了天堂,走进了属于您的幸福;母亲走了,您一路走好,您一生带给儿女们阳光平和的心态与诚恳、勤劳、正直、聪慧、坚强的品质以及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会永记心中;母亲一路走好,您人走了,您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都会让儿女亲人们永远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我也是一个秃头的耄耋老人了,站在父母的坟前(退休后几乎每年会回道县清明扫墓),不由得思绪万千。小时候,对母亲是一种依赖;青年时,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舐犊之情;只有当我们自己也逐渐变老了,想起母亲为了我们所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心血,此时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敬畏。</p><p class="ql-block">  其实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想到母亲,觉得自己这点苦和累算不了什么。母亲虽然不识字,却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我们正直和善良;母亲总是告诉我:人不要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受母亲的影响,我们都继承了母亲干干净净、老老实实做人做事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每次跪拜在母亲的坟前,一种说不清道不完的思念一起涌上心头,我把自己的情感和感恩之心完全融入在这块墓碑中,愿我的母亲在九泉之下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母爱恩慈情未尽,来生再续跪苍穹。</p> <p class="ql-block">  此时写《怀念母亲,感恩母亲》,与母亲浓厚深重的恩情相比,总显得那么单薄、那么不堪。如今我只有含泪把这份迟来的祷告作为祭文邮寄给远在天堂的母亲,祈求上天保护您,让您在天堂没有病痛,没有烦恼,能够过上舒心的好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孝男: 赵三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11日(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八)写于炎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