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傲霜凌雪向艳阳</p> <p class="ql-block"> 朔风刺骨,周天寒彻,傲霜挺劲松,凌雪映艳梅。知福乐常在,随缘好运来。心中充满爱,繁花似锦裁。路漫漫,有梦想,一路追梦鸟飞翔。鸟飞翔,迎风穿雨向辉煌。</p><p class="ql-block"> 务农三年多,由不适应渐渐变适应;由“百无一用”的“嫩书生”,进而变为颇受农民欢迎的“赤脚医生”。对所处的环境、所担任的工作及农庄的日常生活,我也就习而优则“事”了。可命运之神,偏偏在这个时候冷不丁地捉弄于我。</p><p class="ql-block"> 1976年的冬季,是一个冰天雪地、松梅斗寒的冬季,对我来说,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让人寒冷哆嗦的、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时令。大队负责征兵的同志来到医务室,告诉我说:今年征兵工作开始了,对担任赤脚医生的适龄知识青年还会优先考虑。他问我,想不想去当兵,如想去,赶快写份参军申请书。我问为什么对赤脚医生要优先?回说:部队现在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苗子。</p> <p class="ql-block"> 我在递交了《参军申请书》后的第7天,被安排去大丰县小海镇征兵体检站体检,从五官科、外科到内科,从身高、体重到体表,从体液、排泄物到血检,从逐项单检到总检,我身体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县征兵办在统审前,两名穿着海军服的解放军同志,在民窰大队民兵营长杨凯胜同志的陪同下,他们先走访了部分农民群众,然后来到大队医务室,全程看着我给病人问诊、开处方、发药,给需要肌肉注射的病人“打针”,给需要换药的病人清理患面、敷药。之后,他们十分亲和地问了我一些问题。临走前,对杨营长说:“他(指我)很可能过几天就要被我们带去部队了,可以让他做些入伍前的准备,让他的家人对他的入伍也有个思想准备。”我得到这一消息,高兴得那些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是过了几天,来的是两个穿着陆军服的解放军同志,问我:如果海军当不成,到陆军部队愿不愿意?我说:都是保家卫国,我愿意。又过了几天,我却被家里人召回了家,说公社姓顾的公安员要找我谈话,结果我到了家就被软禁了。顾公安员说:有人给县里征兵办公室写了“人民来信”,举报我对党的“上山下乡”政策不满,不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去北京冲击人民大会堂。“鉴于这种情况,你的参军资格被取消了,在公社送新兵仪式举行前,你必须在家静待,哪里也不许去。”我申辩说,我没有人民来信中反映的那些情况,你们可以走访调查。可顾公安员说:人家带兵的已去了你们大队走访调查过,得知所谓的“人民来信”的内容都是“莫须有”的,但公社人武部有人仍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是不同意部队带兵人员的意见。你这次肯定是当不成兵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得知公社人武部的一位卡关人物,在此之前,与我的父亲有过“过结”,他找过我在供销社任主任职务的父亲,要我父亲把那辆用于奖励种棉能手的凤凰牌自行车指标调剂给他。我父亲说:“这不行,我们办事要讲诚信。”我父亲坚持原则的做法,惹恼了得罪了这位征兵工作中的关键人物,此人于是就炮制了一封“匿名信”,导演了这出“报复戏”。</p><p class="ql-block"> 我无奈地只好对顾公安员谎说我要上厕所,然后我就悄悄地回到了大队医务室。顾公安员经多方联系,得知我已回大队医务室才放心,同时通知大队部要加强对我的监控。我的参军梦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p> <p class="ql-block"> 半个月后,大队领导说,现在上面给了我们大队几个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名额,我们考虑到你表现一直很不错,兵没当成,还蒙受委屈,但你却没有闹情绪。经大队部研究会办,决定推荐你去应考,你这几天就回去好好复习功课,一定要争取考上。后来我请我上高中时的班主任(我的语文课老师)赵仿模、学校数学课老师李瑞云、校长(政治课老师)江林标、邻居家理科高才生杨明(县城一家企业技术员)等人帮我补习功课。</p><p class="ql-block"> 临考的那天,下了一夜的大雪,我骑着自行车,到距离白驹十五公里远的草堰公社草堰小学去应试。应试课目有时政、语文、史地、物化、英语。我因为要报考医科,还加试了医学常识。那天考试后,我自我感觉还是蛮好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春,那些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考生”,都陆续接到了入学通知书而入学,但我一直没有收到被录取的消息,我这次真的很沮丧。我那一直坚持“儿孙自有儿孙福”观念的父亲,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跑到县教育局去“讨说法”,答复是名额有限,还有“人民来信”的影响。局领导同情我的遭遇,但表示无能为力,说以后每年都会招生的,只有再等机会了。</p><p class="ql-block"> 没法,我想还是农民群众淳朴、真诚,跟他们过一辈子其实也是蛮好的。从此也就打消了“人往高处走”的念头,不再做“鲤鱼跳龙门”的梦了。一门心思只想做个好赤脚医生,用医者仁心与医技报效,去逐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吧。</p> <p class="ql-block"> 1977年4月3日上午,我正在大队医务室为一名病人左背部蜂窝组织炎换药,门口忽然停了一辆吉普车,从车上走下了我的父亲和两个陌生人,原来这两个陌生人是盐城地区行政工署教育局招生办的,我父亲是给他们带路才随车而来的。他们带来了我被江苏师范学院盐城分院政文系录取的《入学通知书》,我拿到了通知书,万分激动,立即报告大队领导,大队领导高兴得立即张罗午饭,对给我送来通知书的同志表示谢意,对我能被补招入学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饭后,盐城来的同志和我父亲就先走了,而我把手上的工作作了移交,把宿舍生活用品整理了一下,带上临时行李就走上了前往学院报到的路上。附近20多位得知我去盐城读书深造消息的农民群众,有的帮我收拾生活用品,有的帮我手提行李,有的肩挑我的木质衣箱,有的还送来鸡蛋、花生、米油等物品(物品被我婉言拒收了),大队也给我送来一些钱物。那些曾经同患难、共殊荣、坦诚相待的同事 ,那些亲如兄弟姐妹的农友们,或在家门囗,或在村路旁,用目光为我送行。他们中还有10多人,步行10多里地,把我一直陪送到镇汽车站。一句句温暖关心的话语、一番番难舍难分的拥抱,让我热泪盈眶,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办理好入学手续后,我坐在指定的座位上,眼望着教室的墙壁、黑板,恍如梦境:昨天我还在民窑大队医务室忙碌着给病人看病,还是一个赤脚医生,怎么今天就安闲地坐到了这里,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做学生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是清明节,我们来到了盐城烈士陵园,瞻仰、祭扫革命烈士墓。站在纪念碑前,我默默地想,人活在世上究竟有什么意义,人应当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才算是有价值的,我们又应从烈士的精神境界与感人事迹中,获得怎样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在一系列疑惑疑问中,我终于有一天从他人的口中得知,我能被学院补招既是由一个偶然的机会造成的,也是由天道酬勤必然的规律决定的。事情的迷情变幻,经过竟然是这样的简单:</p><p class="ql-block"> 3月初,学院开学后举行了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大会上,学院宣布了学籍管理守则,守则中有在读生在学院学习期间,不得谈恋爱,不得结婚,不得生小孩的条文规定,而政文系二班有一名学员,入学前曾是生产大队里的青年突击队队长,是一个出类抜萃的优秀青年,得到了同村一名也很优秀的女青年的青睐,他们由相知、相助到相爱,并按当地民间习俗举行了定婚礼,不久的明天,他们就将有爱情结晶带来的欣喜。可现在学院的“三不”规定,让他只好退学回去。他退学了,计划经济的年代,计划招生名额是不可有缺的。时任地区行政工署,分管科教文卫的一位领导,调查得知入学的生源中,大丰县的生源素质相对好些,于是决定从被推荐参加入学考试的大丰考生中,拣文科考卷成绩最好的补招一名,结果排除了一切干扰因素,就凭文化成绩必须好的标准,把我给补招上了。</p><p class="ql-block"> 天道酬勤,如不是被下放到农村做赤脚医生,不是在艰难特殊的环境中得到了磨练,不是接受到了贫下中农美行美德的再教育,我就不可能被推荐成为工农兵上大学的对象;不是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功底,应试中若没有一份像样的答卷,在后来有好的决策者定调,在要以文化成绩必须好的标准补招学员的情形下,我就必然会失去被补招的特殊机遇。</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经历与遭遇都是不一样的,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感受和体会也就必然不一样。其实,人的命运的好坏与他人如何对待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关系。怨不得他人,怨不得天地。只要自己把握住了,并且勇于面对,即使出现不好的状况,也会让坏事变为好事,转变为好的命运。成功总是属于那些为理想机遇的出现不断创造条件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学院3年,我几乎每天夜里3点钟就起床了,来到学院湖心亭夜读、做笔记。周末大多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每两周回家一趟,或是骑自行车,或是乘轮船,舍不得乱花钱,把省下来的钱用于购买相关的书籍。学院给我们每月18元的生活费,其中12元用于购买饭菜票,2元茶水费,2元临用钱,2元调剂给特困生。在有同学认为中国的大学生还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情况下,学院食堂尽可能改善我们的伙食条件,早饭有稀饭、面食或糕点,中、晚饭都有一荤两素一汤。饭堂及宿舍也都很整洁,园林般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心旷神怡。我感到有这样的学习环境与生活条件,便有了一步登瀛的感觉,我已经很满足了。</p><p class="ql-block"> 3年时间,我完成了中国历史、中共党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中国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类社会发展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赏析、文学基础理论、文学评论等学科的学业。终于走上了中学教育、中学教学的岗位,先后担任中学语文、中学历史、中学政治等学科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服从组织安排,我被调任过乡镇组织干事、党委秘书、纪检监察干部、值班镇长、镇党委副书记。担任过县(区)驻卫计委纪检组组长,县(区)卫计委副主任,兼任县(区)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区卫健委机关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等工作。由于有一定的文化理论功底与社会实践功底,所以年年工作成绩显著,年年受到上级表彰。</p> <p class="ql-block"> 润苗成树方心慰,</p><p class="ql-block"> 折得红花仅少枚,</p><p class="ql-block"> 却也乐天无后悔,</p><p class="ql-block"> 醉迷往事味儿回。</p> <p class="ql-block"> 我爱好古典文学,注重地方人文景观的研究。我的诗词、散文作品常在《人民作家》、《来自大地的报告》、《华夏诗文苑》、《中评网》、《美篇》等微杂志上得以发表,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文艺出版社、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了我的诗词、散文作品集《韶华心语》、《白驹茶话》、《古镇情缘》、《水乡渔歌》等。我的人生体验正如我在《那时我在村里当医生》一文中的结语:腊梅迎新春,雨后见彩虹。</p> <p class="ql-block">你曾见:</p><p class="ql-block">少年壮志不言愁,鱼跃灵池任自由。</p><p class="ql-block">妙达幻园登象塔,梦游仙境入教楼。</p><p class="ql-block">有为昂首迎山虎,无畏抬舷接浪头。</p><p class="ql-block">莫道曲行途渐暗,品高何必把缘忧。</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董绍华,又名董韶华,网名韶华流连。1956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卫健委机关关工委常务主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人。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人民作家》会员、《华夏诗文苑》文学顾问、盐城市大丰诗画社社员。爱好古典文学,注重地方人文景观研究。著有诗文集《韶华心语》(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白驹茶话》(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古镇情缘》(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水乡渔歌》(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