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解密《道德经》预告片(曾仕强)</span></p><p class="ql-block"> 在奔腾的黄河和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置的雄关要塞,因其关在峡谷之中,深险如函,故被称为函谷关。</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古战场,还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写下《道德经》的地方。《道德经》仅仅五千言,却涵盖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被称为“玄而又玄”的学问。那么《道德经》究竟玄妙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函谷关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所建,是当时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 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p> <p class="ql-block"> 当年六国伐秦大军曾在这里“伏尸百万,流血漂撸”。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在函谷关打了几天几夜,也未能越过关隘半步。</p> <p class="ql-block"> 传说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函谷关守将尹喜看见一位老人倒骑青牛,缓缓而来,这位老人就是老子。老子为何倒骑青牛?他又为什么会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呢?</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甚至有人声称,已经掌握了宇宙的真理。但是老子为什么却说,没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宇宙的真理?人类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不断地接近真理之中呢?</p> <p class="ql-block"> 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了《道德经》之后,西行不知所踪。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老子留下的《道德经》,至今仍是人们认识宇宙与人生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天地是永存的,生命是短暂的。那么,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为什么痛苦却越来越多?学习《道德经》,真的能够解答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吗?</p><p class="ql-block">我们敞开心胸,我们面对《道德经》,我们真的要从根本去认识老子。我们一章一章把它搞明白。敬请关注曾仕强解读《道德经》。</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解密《道德经》~01天地之始</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研究《道德经》,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很清楚,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他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字,他没有办法用任何文字来说明,所以只好不得已,一画开天。</p><p class="ql-block"> 这一画开天,那一画,现在叫做符号,当时就叫象。可是这一来,就影响到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人,非常的执象,很迷那个象。看天,天象;看人,人象;看地,地象。</p><p class="ql-block"> 老子看到这个状况,他就感觉到,如果再这样执象下去,我们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往前进,那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因此,他就决定要破象立道。他这个道,是要把象破掉,然后把道立出来。</p> <p class="ql-block"> 但是他看到伏羲氏画象,大家就执象,因此他也担心,他一旦说出道来,大家都执道了。所以一开始他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非常有警告的意思。 </p><p class="ql-block"> 说各位,我是好心好意,我现在把伏羲氏当年,所没有办法讲出来的,我把它说出来。道,可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是我们心里头,要很清楚的一点。</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个道,我们现在很清楚,它是代表宇宙万象,这个包括人生的一切造化,都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 因此,这里头这个“常”字非常重要。“道”再加上一个“常”字,就变“常道”。“常道”就是恒常的道理。这里头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你看这样听起来,我们就觉得,它跟《易经》的道理很接近。</p> <p class="ql-block"> 那老子就说,名可名,非常名。名呢?名是名称。伏羲氏当时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出现“道”这个名称。老子当时,文字比较成熟了,所以就有很多名称。那老子就说“名可名非常名”。</p> <p class="ql-block"> 任何名称一旦说出来,它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现在不要受它的影响。所以,我们这里提出一个字,叫做“常名”。常名,就是它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那叫什么?叫万物的自性。</p><p class="ql-block"> 老子当年讲道,好像很玄妙。实际上现在的人,你如果跟他讲,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差不多大家都知道,那它就是本体嘛。本来就是本体,本体也叫形上。所以我们现在对道,究竟存不存在,道是什么,应该比以前人少很多疑问。</p><p class="ql-block"> 天道是老子所说的东西,这一句话我们很清楚。同样说道,孔子多半说的是人道,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他大概都在讲天道,天人合一。</p><p class="ql-block"> 从他们两个人身上,你一定要做很合适的配合。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向天道,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把它宣扬出来。</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它的源头是《易经》。所以《道德经》的第一章,它跟《易经》有什么配合的地方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易经》,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p>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无”和“有”代表着什么呢?和《易经》中的阴阳是不是一样的呢?</p> <p class="ql-block"> 《易经》它开了一个易门,叫做阴阳,阴阳《易》之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呢?《道德经》第一章,它也开了一个道的门。什么意思?有无道之门。</p><p class="ql-block"> 所以第一章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有,一个无,这两个不完全等于阴阳,否则它就用阴阳就好了嘛。</p> <p class="ql-block">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始”跟“母”有什么不同?“始”是开端,“始”是本源,它本来是从这里出来的。“母”是能够使万物化生的一种动力,这两个不太一样。</p><p class="ql-block"> 一切一切的总根源叫做“无”,但是“无”里面它会产生万物。这个要靠什么?靠“有”。如果没有“有”,它就产生不了东西。所以“无”跟“有”这两个名词,也是我们学《道德经》的时候,必须要好好去了解的。</p> <p class="ql-block"> 所以他下面孔劝我们,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的文字实在是很美。你看一个“常无”,一个“常有”。</p><p class="ql-block"> “常无”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我们常常要站在“无”的立场来想事情。你本于“无”的时候,你不离开“无”,而你想要观宇宙天地怎么变化的这种玄妙,这是有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 你常常本于“有”,然后你想要来看到宇宙万物,它们看得见部分的变化,这也可以做得到。两边用的方法都一样,叫做“观”。这个“观”不简单。“观”,不是说用眼睛看才叫“观”,“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眼睛看,其实那还不如叫做“见”,看见。“观”不一定看见,“观”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你看观世音菩萨,你看她眼睛有没有在看你?你也不知道,可是她的“观”是最高明的。你透过精神来“观”,比你用肉眼去“观”,要明白得多。</p> <p class="ql-block"> 在提出了“有无”的概念之后,老子紧接着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在人们通常的理解中,有就是有,无就是没有,它们是截然相反的。可是老子却说“此两者同”。“有”“无”怎么会相同呢?</p> <p class="ql-block">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里要加一个标点符号,“此两者同”,然后加一个标点符号,“出而异名”。你如果这样标的话,那整个意思就完全凸现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此两者同”,它告诉你,“有”跟“无”是相同的,它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为什么名称不同呢?因为它本来是在道里面,出来以后,给它两个不同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有”跟“无”不是对立,我们现在很喜欢用对立,其实世界上没有对立的东西,它只有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互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对立就糟糕了,对立就僵在那里了。</p> <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让任何事情对立,要让他对待,彼此尊重,彼此包涵,做良性的互动。</p><p class="ql-block"> 老子为什么在“名”之后,马上讲出“无”跟“有”?他就告诉我们,“无”是一个名称,“有”也只是一个名称,你不要太执着。千万不要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两个是不通的,这两个是对立的,不要有这种观念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 下面呢?“同谓之玄”。就是因为它同,所以才叫做玄妙。我想整个《道德经》的观念,这两个字也是很重要的,叫做“玄同”。“玄同”现在一般人看不懂,他认为是不同的。但是你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得更深入,看得更广,你会觉得,那本来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p> <p class="ql-block"> “玄之又玄”,为什么要用两个“玄”?它就是说前面的那个“玄”,你又要把它破掉了,否则你就是很玄很玄。你看现在很多人一听都说,啊!老子,玄啊!《道德经》,玄啊!他就是没有读道《道德经》。</p><p class="ql-block"> 所以“玄之又玄”,后面这个“玄”,就是拿来否定前面这个“玄”,说好,你认为这样是玄,现在我告诉你,这是不玄的。为什么?因为它是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 “众妙之门”是什么意思?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形象,这个“象”,是从“众妙之门”出来的。那大家一定会想到,这个“众妙之门”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讲的天门了,本来就是天门。天门是似有又似无,又有又无,那个就是道。</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你向内观可以观到道体之妙,向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这样呢,我们就把整个第一章,就看得很清楚。</p> <p class="ql-block"> 有几个要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道”,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常”,它是恒常,不能常常变动的。</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名”,它是不可靠的,只是个名号而已,你不要太相信。</p><p class="ql-block"> 然后“有”“无”,最要紧的一个字叫做“同”。</p><p class="ql-block"> 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说,为什么“有”跟“无”是相同的。所以老子第二章,他就开始要把“有”破掉,因为一般人痛苦的来源就是“有”。哎!怎么你比我多?怎么你用的东西比我贵呢?哎!怎么你升迁比我快呢?所有痛苦都是从“有”来的。所以人如果不把“有”破掉,那你永远痛苦不堪,所以我们接下来要看第二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