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军改后,空军实行“基地—旅”新作战体制,编有11个合成作战基地</p> <p class="ql-block">2017年,在深化国防体制和军队改革中,军委对解放军空军的领导指挥体制也进行了优化调整,但总体规模维持不变。除了设立五大战区空军外,其中最有力的举措便是建立“基地-旅”的新型作战体制,在五大战区范围内一共组建了11个空军基地。据《解放军报》的披露,新组建的空军基地之定位就是“战役方向的空军合成指挥机构”:集战役战术指挥功能于一体,具备指挥多种空地力量协同作战的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p> <p class="ql-block">截至目前,空军已对外公开的基地有“大同基地、兰州基地、大连基地、上海基地、福州基地、武汉基地、济南基地、拉萨基地、乌鲁木齐基地、南宁基地和昆明基地”,均为副军级单位。</p> <p class="ql-block">如此一来,空军部队现行的领导指挥和作战体制自然就演变为:“战区—战区空军—基地—旅—下属各战斗单元”。而在部队具体的管理和建设方面,则是实行“空军机关—战区空军—基地”的层级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军改后空军部队的指挥和管理完全分开,这也符合“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方针。个人认为,相较于军改前解放军空军的“作战指挥与建设管理合一”体制(空军机关—军区空军—军级指挥所—师—团),显然是军改后的“战、建分离”体制更细化更科学;“从肩挑数职”到“肩挑一职”,意味着战区和军种都能集中精力干好自己分管领域的活。</p> <p class="ql-block">此外,在本轮军改中,空军所属的空降兵部队(正军级)也更换了番号,进一步淡化了陆军色彩。目前,解放军空军空降兵部队统辖着9个作战旅和若干团级直属部队,规模约3.5万人,并和陆军集团军一样实行“军—旅—营”三级体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