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之路

清淡

<p class="ql-block">医学之路,任重而道远,道阻且长。作为一位医生的母亲,我对此深有体会。自孩子踏上这条道路起,便注定与艰辛和荆棘相伴。</p><p class="ql-block">高考后,孩子选择了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医学专业。堆积如山的厚重医书、大学教室最晚熄灭的灯光,无不诉说着医学生超乎寻常的学业重负。历经八载寒窗苦读,但通往执业医师的道路,才刚刚开始。</p><p class="ql-block">进入省三甲医院,才知“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含义。这里高手云集,竞争激烈。规培三年是起点,随后是主治医师的考核。孩子选择了骨科,这个专科领域广博而精细——小儿骨科、关节、脊柱、足踝、骨肿瘤等细分方向。在骨科,又是三年的轮转磨砺。</p><p class="ql-block">其中的艰辛,外人难以想象。连续24小时值班是常态,观摩或参与手术常至凌晨两三点,仅能睡上三四个小时,第二天又需精神抖擞地投入工作。睡眠,成了最奢侈的渴望。多少次凌晨下班,他骑着电动车,困意袭来,车轮打晃,险象环生,幸得深夜街巷寂寥。繁重的工作,短短几年便将一个帅小伙熬成了沧桑的“大叔”。</p><p class="ql-block">近几年,医生职业也难逃“内卷”。医院年年引进新人,而真正的大师级教授却屈指可数。目睹他们手术,堪称艺术:手术刀在手中行云流水,动作干净利落,令人叹为观止。能得到他们的指点,是莫大的幸运,再苦再累也值得。然而,僧多粥少,许多同样优秀的年轻医生难获亲炙,空有才智却缺乏施展的平台,只能长期担任助手,甚至无缘主刀。这行当,“仙人指路”何其重要,缺乏良师引领,攀登之路异常艰难。</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年轻医生,除了精进临床技术,还背负着沉重的科研压力。发表高影响因子的国际论文、申请国自然基金、争取硕导博导资格……如同攀登悬空的云梯,每一步都浸透汗水与心血。在连轴转的手术日和动辄接诊百余号病人的门诊日之后,早已精疲力竭,却仍需强打精神,挑灯夜读文献,直至凌晨。周末难得的空隙,也常献给了实验室。稍有松懈,便可能从“云梯”跌落,步步落后。这是对意志与体力的双重极限挑战。</p><p class="ql-block">巨大的压力让孩子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年纪轻轻便出现斑秃。作为母亲,心疼如绞。荧幕上那些风度翩翩、潇洒从容的外科医生形象,终究是艺术的塑造。现实中,无数医护人员默默肩负着远超常人想象的重担前行。</p><p class="ql-block">在这条布满荆棘的医学之路上,我的孩子始终坚韧跋涉。他心地善良,待人宽厚,视患者如亲人。我坚信,假以时日,他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当下网络舆论常将医生置于风口浪尖,负面声音不绝于耳。但我始终相信,绝大多数医者都怀揣着仁心仁术,竭尽全力救治病患。这份救死扶伤的成就与荣光,正是他们毕生坚守的动力与慰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