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的意义

范子盛

修道的意义<br>作者:范子盛<br><br>修道的意义在于延伸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高度。<br>如何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呢?《道德经》第七章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为什么长久不灭呢?因为天地没有自我的意识,天地既然连自我的意识都没有就更不会为自己谋求私利,所以天地总是能依照其自然规律,有条不紊地运行,恒久长存。人是一个小天地,人要想长寿就要效法天地的无私无欲,自然而然的生长运作。圣人都是无私忘我的,若是圣人不能忘我,汲汲于谋求私利就不能成圣,更不可能万世受人景仰,长存不灭。私欲会扭曲人的心灵、蒙蔽人的眼睛,使人言行失当,遭遇失败,折福损寿。<br>科学越发达,人的能力越强。人恶性膨胀的私欲还在损害天地。为了谋求一己之私滥砍滥伐林木,乱采乱挖矿物,乱排乱放污染物,造成山岳毁坏、河流污染、气候变异的新闻亦不断见诸媒体。天地在受损害后,运行失常,自然灾害频发,又大量造成人员的伤亡。可见人若想延长生命的长度,尽享天年,实现人自身、人与人、人与天地的和谐,是非要从屏息私欲做起不可的。<br>如何才能拓展生命的宽度呢?《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人们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只要能把私欲屏息立马就会觉得天高地阔,心安身泰,目光炯炯,思路清晰。以此种心态去做人做事就在大道之中。大道如大江大河,波澜壮阔,足以润泽左右两岸让田美禾佳、物产丰饶,我们又有何所求不得,所愿不能成就呢?<br>道无所不在,万事万物皆有道,三百六十行行行皆有道。只要得了道,按照道来办事,不管做哪一行,都可以做得好,都可以做状元!怎么才叫按照道来办事呢?就是这么几句话,首先是“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天下万事万物不论大小都依赖人来做,所以做人对于应做之事不可以有推辞之心,总是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好。其次是“功成而不名有”,任何事情只要尽力经办就会有功,但是有功不可居功,切莫把功劳看作自己的,要把功劳看作大家的,看作天地的,看作自然的。再次就是“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养育了万物,万物都爱戴“我”,但是“我”切不可有“为主”的心,因为“我”是无我的,万物是独立的。真正的大爱之心是成全而不是捆绑,是付出而不是占有!要用爱心来成全人,让所爱的人心愿能够成就,而不要有分毫居功自傲的心,完全顺其自然,这样生命就会越活越宽广,人缘福缘会越来越好。<br>如何才能提升生命的高度呢?《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们都希望登高望远,明见万里,洞晓天下。知天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睁大眼睛去看、游学万里去看、用显微镜去看、用放大镜去看、用望远镜去看、用哈勃望远镜去看。还有一种办法是,闭目内观。将眼睛闭起来,将心思静下来,来细细的体察自己心中的念头,分辨出念头的善恶真伪,去恶而存善,去伪而存真。外在信息获取得再多,终究要经过内在的思索才能分辨出是非,提炼出真理。而我们究竟能否做到真正做到选择正确,一次又一次地站在真理一边,或者尽可能多次数地站在真理的一边,这都是在考验我们静定的功夫如何,内省的功夫如何。只有心思极静无私无欲的人才能洞晓天机,不走错路,只走对路!<br>习近平总书记说:“道路决定命运。”试问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危机关头不都是涌现了内修外证公而忘私的大英雄大圣人带领我们走出危难,迎接光明吗?试问我们自己的人生历程,多少的风雨坎坷,每一次不都是在极其清静的状态走出了纠结发现了生机从而获得新生的吗?所以《道德经》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我们切莫神不守舍,将神识游荡于外,迷失了本性。我们要将精神内守,细心关照自我,才可以获得根本的智慧,才可以真正地知天下。<br>世上人无数,观点各不同。但是人人都想活出有长度、有宽度、有高度的生命,这一点应该是共同的,因而修道是人人想修的、人人要修的。修道实际就是修心,太上老君观心成道。我们的心如猴子一样顽劣,如野马一样狂放。但是只要我们去修炼它、涵养它,猴子可以变成孙悟空成为有通天彻地之能的齐天大圣;野马可以化作真龙有行云布雨之功;顽石可以琢磨为美玉;病苦可以成为良药;烦恼可以转变成为智慧;凡夫可以成长为圣贤;如此的美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