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儒家

张玉林

<p class="ql-block">  儒 家</p><p class="ql-block"> 张玉林</p><p class="ql-block">儒孔文明传统篇,</p><p class="ql-block">核心亲字永流川。</p><p class="ql-block">爱人仁者讲伦理,</p><p class="ql-block">互相尊重谊善连。</p><p class="ql-block">君事良臣揖礼貌,</p><p class="ql-block">卿恭御上定忠坚。</p><p class="ql-block">骨筋父子孝为要,</p><p class="ql-block">朋友如足信义先。</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5日</p> <p class="ql-block">儒家思想孔子</p> <p class="ql-block">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 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融入我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p> <p class="ql-block">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p> <p class="ql-block">夏、商、周更替</p> <p class="ql-block">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p><p class="ql-block"> 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p> <p class="ql-block">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孔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孔子的学生有三千人,身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个。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p> <p class="ql-block">西周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指礼节,有点像德育;乐是指音乐,现在时兴学钢琴,大概也算乐的教育吧;射,是指射箭,在当今社会不见了;御,就是驾车;书,即文学、书法等,包括阅读写作能力;数,算数和数论知识。</p> <p class="ql-block">孔子六艺</p> <p class="ql-block">鲁定公十一年,孔子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削三桓,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p> <p class="ql-block">孔子宰中都政德教育馆</p> <p class="ql-block">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孔子广收弟子,不遗余力地整理古代典籍,成为中国早期文化知识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光芒超越了有限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孟子看来,仁虽然是友爱他人,但是这种友爱应该遵从人类亲近亲人的本性,应该是从亲近自己的亲人开始,也就是说“亲亲,仁也。”由友爱亲人进一步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做到了仁。</p> <p class="ql-block">儒藏。把儒家典籍收集在一起,编成一大文库,即为“儒藏”,是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教之道藏、诸子之子藏、术数加之术藏相应。儒藏是聚集古代儒家的大百科全书,载有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学、历史、艺术、医学、化学、天文、地理、数学、技术各方面的丰富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儒家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主体,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p> <p class="ql-block">荀子 劝学篇</p> <p class="ql-block">仁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说文解字》仁,亲也。孔子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儒家认为应当用“仁”来处理伦理社会关系,主张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而孝悌是“仁”的根本。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p> <p class="ql-block">文王求贤</p> <p class="ql-block">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p> <p class="ql-block">花木兰替父从军</p> <p class="ql-block">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p> <p class="ql-block">桃园三结义</p> <p class="ql-block">为官者要清廉爱民,统治者要仁政爱民。</p> <p class="ql-block">狸猫换太子</p> <p class="ql-block">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p> <p class="ql-block">乐经</p> <p class="ql-block">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p> <p class="ql-block">孔子讲学</p> <p class="ql-block">《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479年,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这一伟大的革命家终于安息了。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居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p> <p class="ql-block">子贡</p> <p class="ql-block">儒家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儒教儒庙。孔庙作为一种礼制性建筑物,既是祭祀孔子及先贤先儒的专用场地,也是儒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景状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孔子在不同时期所获礼遇的程度,孔庙大成殿内所奉祀。</p> <p class="ql-block">山东曲阜孔庙</p> <p class="ql-block">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西方人心目中,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p> <p class="ql-block">孔子周游列国</p> <p class="ql-block">影响深远。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