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提升课程育人功能—新疆伊犁州中小学思政课金怡名师工作室线上培训(第三期)

霍尔果斯思政

春归万物生,策马踏新程。三月的春风还依然料峭,教学研讨的脚步已如约而至。为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2022年3月19日上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小学思想政治课金怡名师工作室开展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活动,诚邀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研究室,教育部基础教育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顾润生专家通过腾讯会议开展线上讲座。本次活动由名师工作室联盟:南京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唐隽菁名师工作室、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小学思想政治课金怡名师工作室、盐城市吴红明/程晓琳领航名师工作室、苏州工业园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张莉莉名师工作坊和盐城市王琴名师工作室联合主办,共吸引苏伊两地500余名教师同时线上学习交流。 培训中,顾主任从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教学三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进行了系统解读。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它有别于一个人潜在能力。顾老师高屋建瓴,明确指出核心素养的三层架构是从“双基层”到“问题解决层”到“学科思维”。老师们明白了素养是素质和教养的提炼,是秉性和习性的结合,决定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向,三维目标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能力和品格。核心素养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提炼整合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对三维目标的再提炼和再整合,使三维目标更具体、更具针对性,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实践,要围绕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开展教育,以规则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对学生形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讲文明,懂法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讲座的最后指向核心素养教学部分中的实践活动“做中学”、辨析学习“议中学”、自我反省“悟中学”,对于学科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三个半小时的讲座,顾教授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述道德法治与核心素养的联系,启迪各位老师面对新教材,新标准,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的德法教师。工作室成员苏港中学党支部副书记靳晓磊感触溢于言表,并作为代表进行了会议交流:顾老师的讲座让人有一种久旱逢甘露的感觉,反思十多年的教学,顾老师谈到的问题正是目前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如:如何更好的将三维目标转向学科素养,从“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之间的层次关系。如剥茧抽丝一样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在说到教书与育人间的关系时,更是让人感到深有感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确有过多的注重了教书的知识获取过程,淡化了育人功能。老师们也特别想在育人方面做的更好,但是在寻找教书与育人之间契合点并不是很好,在这方面需要在实践中做很多的尝试。对于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相比,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聆听了讲座让人深深认识到其实每个特定的专业术语都有区分度,需要老师们去认真琢磨,细细品味。 培训结束后,工作室成员聆听讲座后认真撰写了笔记,通过视频会议纷纷进行了心得交流,在新课程标准即将出台之际,本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训真是一场及时雨,让工作室成员对于核心素养从整体上有了更系统的了解 工作室主持人金怡老师总结:本次培训对于推进霍尔果斯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每位“思政人”都要重视课堂浸润,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思政课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实质就是将相同的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体现和落实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希望全体成员能够真正绘制最大同心圆,使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正所谓:循道而行,方能致远。本次名师工作室培训活动为思政教师们指明了航向,也提振了大家的信心,让大家对德法与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也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室的老师,以及全市思政教师都表示将以这次培训为起点,后期在课堂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感受,去提升,让德法课既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有惊涛拍浪的声势,真正上到孩子的心坎里。 文稿撰写:靳晓磊<br>美篇制作:陈琦<br>素材提供:各成员<br>报道修改:荆晶<br>图文审核:金怡<br>

素养

工作室

核心

名师

教学

思政课

法治

育人

金怡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