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八方教师各显神通,赏七彩课堂百花齐放——记余干县教学大比武语文赛区

涂霜女

精心策划,稳步推进 <p class="ql-block">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举国瞩目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不久,习主席在会议中高屋建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教育观:“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落实二十大的教育精神,锤炼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余干县教体局高瞻远瞩,积极搭建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平台,各片区如期举行比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1月4日,伴着瑟瑟秋风,夹着丝丝细雨,来自八所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师不惧轻寒,汇聚于百年老校余干中学,进行语文学科大比拼。余干中学非常重视此次比武安排工作,彭江东校长亲临指导。比赛前,众老师汇聚一堂,现场抽签后,大家聆听教研室章波辉书记重要指示,章书记言简意赅地表示:各参赛老师要赛出水平比出风采,各评委老师要严谨负责公平评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尺讲台催苗绿,一片丹心育花红。”评委老师们深知青年教师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以饱满的精神认真听取每一堂课,并及时沟通讨论评选标准。</p> 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p class="ql-block">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群芳斗艳争竞芳菲。参赛的8位语文老师能基于新教材、新课标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设计内容,课堂上各显神通,精彩纷呈。他们基本功扎实,教学形式丰富,有的通过主线情景引领教学,层层深入,生动感人;有的通过问题驱动,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体验式学习,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上,教师们教态自然大方,教学目标精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完整,展示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或亲切活泼、或慷慨激昂、或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余干三中王瑶《哦,香雪》,王老师以“哦”不同读音蕴含不同含义为主脉,带领学生一探香雪的美好形象。课堂设计精巧,板书展示画龙点睛,课堂上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轻松愉悦的语言,让初次见面的学生放下戒备,在活泼有序的互动过程中自然而然让学生明白了,要像纯洁善良、自尊进取的香雪一样,将小我融入大我,与家乡共同奔赴美好璀璨的新时代!王老师强大的亲和力与融洽的师生互动,给评委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新时代单婷婷老师授课,以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诗眼“归”贯穿课堂,带领学生梳理陶渊明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单老师眼里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反馈,最后在有感情地朗诵中结束了对文章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由余干中学周霏老师讲授《声声慢》,表现可圈可点,以李清照南渡前的《如梦令》自然过渡到本词,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引导学生感受女词人南渡前后词风变化,体现了文化性。</span>任务设计新颖,与时俱进,调动积极性。作业布置贴合单元目标,符合单元性。</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是英华中学戴芷儀的《将进酒》,以诗人与酒的紧密关系导入,衔接自然,精选濮存昕朗诵视频,带领学生把握李白“悲-欢-愤-愁”情绪变化走向,详析李白“万古愁”之丰富内涵,不知不觉让学生走进了诗仙逛傲不羁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课由余干一中李丹老师讲授《陈情表》一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学重点突出,紧扣陈情展开教学。</span>导入以一组对比引出“不忠之人,万人唾弃”与“至孝之人,代代传颂”的价值观,自然过渡到李密“忠孝难两全”的处境。在简介李密的“孝名”与晋武帝的“多疑”后,李丹老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生快速明白了李密陈何情,接着重点放在如何陈情上,为使学生更能设身处地感受,李老师设置了一段情景剧,自然而然地总结出李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示之以忠、告之以计”的陈情策略,最终感动了晋武帝。李老师对课堂的把控,对重点的梳理,老练成熟,加之温柔甜美的声音,让学生如沐春风。</p> <p class="ql-block">  第六课由蓝天实验教师祝晓寒讲授《包身工》,以十五六岁的我们与十五六岁的他们进行对比,自然过渡到包身工的生活,教学中抓住由芦柴棒到包身工的描写,由点到面,进而分析包身工制度出现的根源,最后联系当代工人自豪幸福、锐意进取的风采,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第七课由黄金埠中学的余冬玲老师解读《五石之瓠》,以庄子的两则故事得出庄子淡泊名利,在疏通文意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发现事物的不同价值,最后小结惠子看中实用价值,而庄子注重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  第八课由余干二中鲁淑霞讲授《说“木叶”》,由“王刚”名字的暗示性引入本课,设计思路清晰,以摆现象——析问题——下结论组织课堂,并精心准备了深绿的树叶与枯黄的落叶,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俏皮活泼的语言,与落落大方的教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师生互动氛围融洽。</p>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p class="ql-block">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相信众位老师,在经历这一番切磋打磨下,成长得更快更好!感谢余干县教体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平台。</span>也感谢参赛教师的辛苦准备,长久的酝酿,只为最美的绽放。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教学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p><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学无止境,探索无止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每一位用心的教师都会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扬帆远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