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4月1日,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实施,给一线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尽快实现推动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的目标,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东华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再次齐聚云端,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数学文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专题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11月2日上午,福山区教研中心迟振凤老师在全区小学数学分管主任群中发起号召并搭建好学习平台,东华小学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发动全体数学老师准时相约云端,展开线上学习。</p> 专家引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议伊始,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研室徐云鸿主任做了《深化数学文化教学研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专家讲座。徐老师围绕“深化、数学文化、学生核心素养”这三个关键词,从“深化依据”与“深化方向”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报告结合我省的数学文化教学研究历程,分别从“创新实施路径,破解规模化实施数学文化教学的难题;优化融入数学化的内容与教学结构,全面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构建以‘数学化’为主旨的‘情境串——问题串’探究学习链,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削支强干’释放学生自主发展空间,使高要求、轻负担成为现实”这四个方面为深化数学文化教学指明了方向。</p> 文化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芝罘区文化路小学郝志远老师《文以载道 春风化雨——奋进中的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于伟老师、盛男老师《漫步启智长廊 品味数学文化——校园数学文化长廊》,向我们展示了百年老校别样的数学风采。漫步校园,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知鱼之乐,从游知欢,文化的魅力传承至今。</p> 名师课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化路小学都丽丽老师执教的《扇形统计图》一课,以数学文化为载体,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生活、数学史等融入扇形统计图的研究过程,凸显扇形统计图独有的特点。整节课洋溢着探索的快乐,将恩格尔系数这一经济学内容贯穿整个课堂,展现了统计的无穷魅力,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让课堂焕发出更大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化路小学姜玉美老师执教的《分数除法》一课,以运算的一致性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分数除法的本质。姜老师充分利用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利用史料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路径,拓宽了思维,引领学生走上了采用通分法理解算理之路。同时,姜老师以“评价先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导向,从而有效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本节课的设计堪称精妙,将数学思想方法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的计算能力和推理意识,还能发展学生的的核心素养,一举多得,为我们打开了分数除法教学研究的另一扇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峰小学李玉波老师执教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课,将剪纸艺术融入数学课堂,以用长方形作品拼摆成正方形展板为任务驱动,为概念理解提供“形”的架构,体现了数学与人文的关系;在解决“摆花箱”的现实问题中培养爱国、爱党情怀,感受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本质;更突出的是以微课形式介绍相关内容的数学史和从古至今对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以数学文化为有效路径,增长学生见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促进学生素养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祥发小学张靖老师执教的《数的再认识》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系统地引入我国从古代整数、小数和分数等数学文化,体会到所有数的知识都与计数单位息息相关,打通了知识的隔断墙,认识到了计数单位的核心地位。引领学生感受了数学的独特魅力,培养了学生继续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和品格,这对激励学生未来继续学习数学和持续热爱数学有些非常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玉红老师、孙双喜老师、“好少年”数学团队分别对四节课进行了细致解读和精准剖析。精彩十足的四节课都实施了结构化教学并全面融入数学文化,分别将数学史、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人文艺术适时融入课堂教学,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较高,有效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目标。</p> 主题活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翠小学的小演员们演出了袁爷爷在田间地头的真实景象,3000多次试验,1000多个品种,14万株水稻,找了15天,平均每分钟观察6株水稻,不到10秒就要观察1株……终于突破了0.002%的可能,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一幅折线统计图,直观展示了超级杂交稻亩产从2000年的700公斤至2014年的1000公斤……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不再是梦,是一个个真实的数字和一粒粒饱满的粮食,令人震撼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通路小学的六位小演员针对“建国前平均寿命仅有35岁,现在已经提高到77岁。”这一现实情况,用几个简单的问题,反映了中国国力的增强,粮食的增产,农副产业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寿命逐渐提高。用数据说话,极大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通路小学的同学们用实物演示法、画图法、列表法、吹哨抬腿法、方程法等多种方法,生动形象、深刻的诠释了“鸡兔同笼”这一千古趣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所学校通过数学戏剧、数学萌娃小讲堂等活动,隔空对话先贤,演绎数学故事,将抽象的数学文化内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融合,发挥数学之用,分享数学之美,使学生真切感悟数学魅力。</p> 专题交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芝罘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于玲老师在《理性与感性有机融合 感受数学的至真至美》这一报告中指出,让正在接受小学数学学科教育的学生既能感受到数学的理性之美,又能感受到数学的感性之美,即感受数学的至善至美,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承担的神圣使命。于主任从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有什么用、怎样运用数学文化这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一些做法和感悟,其中提到的“瞻前顾后”“脚踏实地”和“高瞻远瞩”的备课及上课策略,为我们在目标和实操层面提供了专业指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化路小学杨勇老师作了题为《提升文化品位 彰显数学魅力》的报告。杨校长认为数学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应该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育中,把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素养融为一体,从而凸显数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魅力。杨校长指出,应该使学生在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享受有文化品味的数学。杨校长就如何提升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如何让环境助力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如何立足课堂深耕细作数学文化教育主阵地、如何让数学文化弥漫在课堂之外的数学文化主题活动中这四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了他们学校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峰小学李玉波老师作了题为《以纸为媒 构建跨界大课堂》的报告。李主任从基于成长与纸结缘、基于课堂以纸为链、智慧成长与纸为伴、跨界融合以纸为媒这四大版块向我们介绍了鲁峰小学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纸数学”课程的情况,通过“纸阅数学”、“纸绘数学”、“纸折数学”和“纸剪数学”的课程内容,将“纸”与“知”、“指”和“智”有机结合,力求改变学习过多依赖课堂、形式单一、与生活脱节的问题,改变教学重知识、轻动手实践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烟台市教研室的刘云霞老师以《加强数学文化教学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为题对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刘老师从回首和展望两方面交流了数学文化合理融入数学教学,彰显了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不仅较好地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真有用,中华祖先真有智慧,数学的发展一脉相承,“文化自信”的种子伴随着数学学习自然播撒。数学文化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基于知识把握,深入研究如何借力数学文化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p>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风正起,学履不停。站在新课标颁布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将继续深钻细研,让我们一起,不断朝着数学文化教学的研究之路勇毅前行,漫漫征途,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东华小学数学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审:东华小学教务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复审:林玉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审:迟振凤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