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洪武14年(1381)新化造黄册,全县行政区划分为3乡21都127村。阳硐村隶属太阳乡十都,1862年全县撤都置团,太阳十都定名安集团(安定和睦),太阳九都定名为大同团(天下大同),太阳乡十都的阳硐、花桥、岩口、永溪、铁山5村同年并入大同团,从此大同团领15村(包括阳硐村);1910年大同团改名大同镇,镇址三溪桥(今新邵二中附近),阳硐村隶属大同镇;1952年成立涟源县阳硐村被人为划入涟源,阳硐村今隶属涟源市三甲乡。据文献资料显示,阳硐地名已存在千年之久,早在宋开梅山之前就设有阳硐寨(砦),千百年来地名一直没有变化,它比安化、新化县建县时间还要早,更不用说涟源了。阳硐今地图上标注为阳硐村,而民间称呼各异:如杨龙山(寨)、阳硐山(寨)、阳洞、羊洞,反正都是些方言俚语或谐音与同音词。</p> <p class="ql-block">我最早知道阳硐的地名可追溯至1981年,那时父亲不知从哪弄来一册民国甲子年修的《新化璋琪李氏二修通谱》,其中我琪派仲章公六大房各房旧址:长子君道仙家在连溪牛角冲,次子梦兴宗家在田兴三尖峰,三子黑保公家在岩口洞头冲,四子季一郞家在璧洲老人冲,五子季八郞家在水竹萝卜冲,六君十二郞家在十都阳硐山。也就是讲,阳硐山李氏出自六房李君十二郞,与我连溪长房李君道仙是亲兄弟。于是那时就深刻记住了十都阳硐山与阳硐寨。</p> <p class="ql-block">据《娄底地区志·军事篇》载:“宋初,为镇压梅山蛮,在新化阳硐村置水竹寨”。《涟源市志·军事》载:“宋初,朝廷为镇压梅山蛮,在今财溪乡阳硐村置水竹寨”。清同治《新化县志·舆地》记载:“历代防守之地,唐以前无考,宋初梅山蛮为患,置水竹寨于今阳硐村以御之。”阳硐水竹寨所在的阳硐村今属涟源市三甲乡财溪,旧属新化县太阳九都即民国时期的新化县大同镇,为邵阳益阳交通要冲,附近的村、山、矿皆因阳硐寨而得名,如阳硐村、阳硐山、阳硐煤矿等。其具体位置随“梅山蛮”势力的盛衰而不断北移。如唐、五代时梅山蛮势力最盛,朝廷的防梅关寨筑在今梅寨坳和三口关,宋初撤梅寨,筑水竹寨于今水竹茶亭址,后蛮势式微,朝廷又撤水竹寨,置阳硐寨于今阳硐山。梅山王苏甘纳土归降后,阳硐寨又北移至杨梅岭南麓,已深入梅山西峒腹地。其北部就是冷水江市岩口镇,是苏氏聚居的“九岭十八坡”。古代战争因兵器所限,两军对垒的距离不可能太远,其军事设施也将很近。我们排查了现在仍居住在这一带的陈、梁、谢、黄、钟、李、阳、肖、辜、柯、闵、况、易等主要姓氏,他们都系宋神宗开梅后,从江西迁徙先至湖南各地后再陆续迁至阳硐寨周围定居的,宋以前,唯有苏氏聚居在阳硐寨北部的岩口、铎山、毛易、梓龙等乡镇,显然朝廷建阳硐寨防梅就是防岩口苏氏。这些资料虽有部分错误或疑点(比如:阳硐村旧属新化太阳九都,正确讲实属新化太阳十都;阳硐村置水竹寨,也有专家质疑,认为水竹寨设在时竹村),但整体来讲是相对准确的。综合所述,那么阳硐寨(砦)之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用来监视和封锁梅山苏氏的,以防止梅山硐蛮从此路出兵,经坪上-寸石-严塘-酿溪(沿207国道)攻打宝庆,阳硐寨这颗钉子也是北宋朝廷在梅山与邵州之间设置的重要关卡和军事要寨,阳硐寨军事控制活动范围有30-90里,并可直接威胁梅山苏氏老巢岩口,所以军事战略地位突显。</p> <p class="ql-block">《全宋诗》收录了郭祥正的《将归行》、《再游花山》等诗。郭祥正初知武冈军,后迁邵州防御判官六年,是第一位入梅山西峒招谕梅山苏氏的北宋官员,与苏甘曾有多次接触,在开梅置县过程中功劳很大。他在《将归行》的诗中写道:“低徊却入邵陵幕,梅岭招降建城廓。论功第一遭众谗,断木浮沉委沟壑”。此诗记述他在邵陵(即邵阳)的梅岭(即岩口杨梅岭)招降“梅山蛮”(即梅山苏氏)建二城(武阳、关峡)二邑(安化、新化)功劳很大,却不能被当局承认,故愤而辞官归隐,以泄不平。冷水江境内现有的几处小地名如“梅岭、花山、石槽铺”及有关联的“邵陵”能同时出现在宋神宗时代的三首古诗中绝非偶然。据此分析,新化、安化置县于宋熙宁5年(1072),此前就置有阳硐寨(砦),也就是讲阳硐寨之地名比新化、安化置县时间还要早若干年。先有阳硐寨、阳硐山,然后才有阳硐村,寨名、山名、村名、地名是一脉相承的。阳硐山阳硐寨的军事关卡、兵寨功能弱化后,才慢慢演变成为村落。因阳硐村正好位于交通十字路口,东至蓝田镇,西达大同镇,南通寸石镇,北望岩口镇。</p> <p class="ql-block">令人惊叹的是,阳硐地名宋初即有,从宋朝至现代千余年来地名一直未变。阳硐村范围古今虽有变化,就算村的面积范围缩小但村名一直沿用下来未曾消失。今阳硐村虽属涟源,但方言却讲新化方言,与涟源古安化方言完全两回事,而经阳硐的溪水(涟水)流到蓝田,到蓝田距离又近,后来1952年涟源建县就割划给了涟源。它历史上曾经是大同镇15村位置最东的一个行政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光明,巫山一段云。诗人,作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2.11.4</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