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之四》

寂静的河

今天的行程是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一日游,往返400公里。到新疆旅游的特点就是各景区之间相距甚远,大部份的时间都是乘着大巴车在赶路。今天是本次旅行单日耗时最长的一天,早上8点出发,到后半夜1点多才回到宾馆休息,时长17个小时多。 <h1><b>《达坂城》</b></h1><h3>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达坂城。达坂城作为乌鲁木齐的东大门,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联系南北疆的交通要冲,“达坂”维吾尔语是“山的脊梁”即隘口,自汉唐开始,即作为军政要地受到广泛关注,由此出现了重要军事通道和交通要道白水涧道(今吐-乌高速公路白杨沟峡谷-乌鲁木齐段),以及军事要塞“白水镇”,并由此成为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经过地。</h3> 2007.08.18.11.08 达坂城的外貌就像一座山寨城堡。 2007.08.18.11.10 达坂城的姑娘穿上漂亮的衣服为游客表演歌舞。她们的主要工作是为游人提供拍照合影,每次10元人民币。 2007.08.18.11.18 进入达坂城内游览,中间是一条水渠,水渠两边是石板铺就的道路。 2007.08.18.11.18 城内有好几家乐器店。 2007.08.18.11.18 都是一些新疆少数民族的乐器。 2007.08.18.11.19 乐器的种类以弹拨乐器居多。 2007.08.18.11.19 这种迷你小乐器礼盒是给感兴趣的客人买回去送礼用的。 2007.08.18.11.31 达坂城内有一处空地,竖立着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雕像。雕像基座用黑色大理石砌成,大理石的正面刻着王洛宾改编,闻名天下的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 2007.08.18.11.33 当年王洛宾曾居住在达坂城内的这间小屋。 2007.08.18.11.33 小屋门前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 2007.08.18.11.36 神仙眷侣与达坂城姑娘合影。 2007.08.18.11.39 达坂城的真名《白水镇》。 2007.08.18.11.40 2007.08.18.11.43 王洛宾题写的《达坂城》 2007.08.18.11.46 古城外有好几棵已经死去的胡杨树。 2007.08.18.11.48 千年不倒,千年不腐。 <h1><b>《吐鲁番沙漠植物园》</b><div>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10公里,园址坐落在流沙地上,占地面积40公顷。<br><div><br></div></div></h1> 2007.08.18.13.30 植物园大门外景。 2007.08.18.13.36 植物园内有蒙古沙冬青做行道绿篱,接着便是各种类群的稀有植物。 如柽柳类,民族草药类,老鼠瓜,沙拐枣类,甘草类,梭梭等。各种类群种数占中国荒漠地区植物分布总数80%以上。 2007.08.18.13.45 枝条上挂的沙枣个儿很大。 2007.08.18.13.47 圣柳,俗称红柳。 2007.08.18.13.48 成片的红柳开花,这在干旱的沙漠地带成为一道美景。 2007.08.18.14.00 植物园低于海平面,深达—80.97米。 2007.08.18.14.02 植物园的旁边有《坎儿井》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 2007.08.18.14.05 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007.08.18.14.08 进入地下渠道可以看到详细的介绍,这是在介绍栏拍摄的图片。 <h1><b>《葡萄沟》</b></h1><h3>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人口8972人。沟内有布依鲁克河,主要水源为高山融雪,因盛产葡萄而得名,是新疆吐鲁番市的旅游胜地。</h3> 2007.08.18.16.11 来到葡萄沟财主家参观,庭院的葡萄架上长满了各种各校的葡萄 2007.08.18.16.17 巴依老爷用新鲜水果西瓜、葡萄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2007.08.18.16.28 巴依老爷的妹妹穿着盛装为大家表演精彩的舞蹈。 2007.08.18.16.29 巴依老爷家的院子实在太大了,这个棚子大概是专门接待游客用的,两边排着好几张大铺,各个铺上面有低脚茶几,摆放着葡萄、西瓜招待前来游玩的客人。 2007.08.18.16.29 巴依老爷(新疆土财主的称呼)也站在旁边观看。 2007.08.18.16.30 大家品尝的水果,观看着维族姑娘跳舞,嘴里和眼里都是津津有味。 2007.08.18.16.36 巴依老爷请全体客人一起跳新疆舞。 2007.08.18.16.39 驴友小伙子向维族姑娘送花表示感谢。 2007.08.18.16.39 维族姑娘邀请小伙子一起跳双人舞,小伙子立马涨红了脸推辞,不敢接受这个维族姑娘的热情邀请。众人看了不禁哈哈大笑。 2007.08.18.16.40 与维族姑娘一起合影。 2007.08.18.16.40 维族人从小就爱跳舞,举手投足不经意间都是优美的舞蹈姿势。 2007.08.18.17.39 离开巴依家,我们前往葡萄沟游览,葡萄沟里面有一不大的宅院,说是传奇人物《阿凡提》的故居,宅院旁边有一座《阿凡提》骑着毛驴的雕塑像。 2007.08.18.17.40 长廊尽头碑石上葡萄沟三个鲜红大字。 2007.08.18.17.40 《阿凡提》和小毛驴的造型都带有几份诙谐,尤其是小毛驴的脸部造型,似乎在嘲笑巴依老爷的愚笨。 2007.08.18.17.45 葡萄沟接待站。这是为中外宾客开辟的游览场所。 2007.08.18.17.46 这里依山旁水,安静、幽雅,景物天成,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 2007.08.18.17.46 2007.08.18.17.50 当年周恩来总理访问葡萄沟时,与新疆青年一起合影的场所。 <h1><b>《高昌古城》</b></h1><h3>高昌是丝绸之路上有著名的站点。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汉族独立王国,先后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h3><h3>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高昌国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安史之乱时高昌被回鹘侵占。高昌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地处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h3> 2007.08.18.18.50 古城内禁止机动车行驶,游人只能坐毛驴车进去。 2007.08.18.18.53 由于长期干燥无雨,土路上积有厚厚的一层浮土。 2007.08.18.18.53 城墙变成断垣残壁。 2007.08.18.18.53 几段残壁竖在红土地上。 2007.08.18.18.53 残阳之下的断壁。 2007.08.18.18.53 曾经的辉煌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2007.08.18.18.54 毛驴车与古城的环境也有几份般配。 2007.08.18.18.54 因为没有铭牌,谁也不清楚面前的土墙原来是什么场所。 2007.08.18.18.54 回看刚才进来的入口处,乌云密布雷声隆隆。这地方全年降雨只有几毫米,这样的自然景观很少出现。 2007.08.18.18.55 竖立千年的土塔。 2007.08.18.18.55 远观长长的赭红色土城墙,修建时的一层层干垒痕迹还十分清晰。 2007.08.18.18.56 没有房顶的四壁。 2007.08.18.18.57 远处较深色的隆起就是火焰山。 2007.08.18.18.58 天边出现雨后彩虹。 2007.08.18.18.59 这段城墙有点高大的气势。 2007.08.18.19.00 毛驴车来到古城中心,游人下车观光。 2007.08.18.19.00 绵延起伏的残城墙,是西域几千年历史的见证者。在金色的夕阳下与游人作无言的交流。 2007.08.18.19.00 看向远处颇有几份苍伤感。 2007.08.18.19.00 2007.08.18.19.00 步行前往城中心的参观景点。 2007.08.18.19.01 毛驴车不能前往古城中心。 2007.08.18.19.01 与第一次乘坐的毛驴车合影 2007.08.18.19.02 2007.08.18.19.05 这座土殿是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经过高昌国时为高昌国老百姓升座讲经的地方。 2007.08.18.19.07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高昌国王麹文泰迎来了大唐帝国西行取经的玄奘法师。国王麴文泰率全城欢迎,热情款待,并请求永留其国。麴文泰坚决挽留,玄奘绝食数日,才获准允其西去。但是,还坚留玄奘讲经一月。图为玄奘法师讲经处。 2007.08.18.19.08 讲经处在古城中心。 2007.08.18.19.09 2007.08.18.19.10 到处都是断垣残壁。 2007.08.18.19.11 这里都是保护区,严禁挖掘行为。 2007.08.18.19.12 以下几幅都是以火焰山为背景拍摄的古城残墙。 2007.08.18.19.12 2007.08.18.19.12 2007.08.18.19.12 2007.08.18.19.13 2007.08.18.19.13 2007.08.18.19.13 2007.08.18.19.14 2007.08.18.19.14 2007.08.18.19.15 参观完毕,游人仍乘坐毛驴车出城。 2007.08.18.19.24 土墙后面冒出二个尖顶,心中猜想会是清真寺吗? 2007.08.18.19.25 走近才看清果然是隐藏的断墙后面的清真寺 2007.08.18.19.44 离开高昌古城驱车前往火焰山,途经葡萄沟长长的葡萄架。 <h1><b>《火焰山》</b></h1><h3>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火焰山的大名。火焰山的炎热干燥,皆归因于此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火焰山屹立在吐鲁番盆地北部。《山海经》中将其称之为“炎火之山”,维吾尔语叫“克孜尔塔克”,意为红山。</h3> 2007.08.18.19.54 火焰山山体沟壑林立,曲折雄浑,寸草不生。在炎热的夏季,裸露的表层在太阳烘烤下温度可达75℃,热浪翻滚,使人透不过气来。 2007.08.18.19.54 由于山地裸露,草木无覆,戈壁沙漠面积大,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盆地过低,热空气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纬42°线以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 2007.08.18.19.59 这个温度计的外形造的像孙悟空用的金箍棒,已是傍晚八点钟了,上面显示的温度依然还在40度左右。虽然温度这样的高却一点也不难受,汗水在干燥的空气中快速蒸发,就是感受到一种火烤的热。 2007.08.18.20.02 2007.08.18.20.03 拍张火焰山下的神仙眷侣照留念。 2007.08.18.20.04 七八头骆驼懒散地站卧在红土地上,棕色的驼毛反射着金色的光彩。 2007.08.18.20.06 夕阳就在下山了,骆驼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 2007.08.18.20.06 2007.08.18.20.06 顺着夕阳的光辉向东眺望,蓝天下的山岭和大地呈现一片铁红色,有点梦幻的气氛渲染着整个火焰山。 2007.08.18.20.07 由于地层堆积比较水平,加上岩层软硬相间,在经年雨水侵蚀下,顺坡形成一条条沟壑。山体侵蚀下来的物质,在山麓前形成红色的洪积扇裙,扇裙前缘在干旱环境下又形成无数多边形龟裂。 2007.08.18.20.09 美丽的光影时刻。 2007.08.18.20.09 《新疆行之四》的行程游览完毕。在这些从小就熟知的景点中慢慢走过,细细观赏,心中感到无比的开心和惬意。多年来心中的愿望已经达到,当年读西游记、读大唐西域记、听《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歌曲时心中的憧憬今天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