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前,买了第一款数码相机,看当时的照片,勾起好多回忆

东北风的视界

<p class="ql-block">时间进入到本世纪初,数码相机逐渐开始流行。不论是卡片机还是全画幅的单反机都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但说实话,那时候的数码相机都价格不菲。</p><p class="ql-block">作为上世纪未期开始学习摄影的人来说,胶片时代的摄影投入还是偏高的,相机不说,胶卷的成本、冲洗扩印等都需要持续支出。而数码时代似乎后期的投入相对减少很多。</p><p class="ql-block">抱着尝试的心态,我于2003年春天,购买了喜欢摄影以来的第一款数码相机一一佳能的卡片机G3。</p><p class="ql-block">说是卡片机,主要说的是其功能,而这款只有400万像素的银白色相机,体积并不小。我使用这个相机只有一年多点,拍了一些片子。但刚用数码产品,存储上并没有刻意关注。拍完了随意存在了电脑里,而随着时间推移,电脑几次更新换代,有些时段的照片已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这回又静默宅家了,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一些当年这款机子拍的照片。看照片内容,可以想起很多照片后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刚买G3相机的时候,参加了一场《大众摄影》黑龙江摄友的联谊会。</p><p class="ql-block">现场还进行了摄影比赛,这是时任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索久林先生在会议现场看片子。</p> <p class="ql-block">《大众摄影》的高琴社长与摄友交流中</p> <p class="ql-block">大庆的摄影大咖刘为強老师</p> <p class="ql-block">从03年春天买了这款相机到这年的深秋,这段时间的照片大多都找不到了,这张是春夏之交的时候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拍的夜景。</p><p class="ql-block">感觉这款相机的成像还是挺艳丽的。</p> <p class="ql-block">当时在通信企业工作,正值移动通信大发展的时期。公司每年都会组织部分人员休假旅游。</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夏天去九寨沟旅游时留下的不多的一张风景片。</p> <p class="ql-block">说心里话,当时喜欢摄影,更多的是喜欢拍摄风光照片,而人文照片多是随手纪录。而当时G3的高感质量较差,在弱光的情况下拍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拍摄对象在移动的时候,很容易拍虚。</p><p class="ql-block">现在回头来看,就是当时拍糊了的人文照片也会唤起许多当年的回忆。毕竟近20年了,不管是人还是场景,今昔对比,变化很大。</p> <p class="ql-block">当年工作关系,每年去哈尔滨学习的机会不少。每当去哈尔滨的时候常去松花江边、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地去看看。很愿意拍一拍游人在教堂前与广场鸽互动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张《嘎小子,白鸽子》的片子就是那时候拍的,后来在一个什么比赛中还获了一个小奖。</p> <p class="ql-block">03年的时候,家和单位在五大连池市,但工作上我们的管理归口黑河公司,去黑河开会办事的机会非常多。</p><p class="ql-block">冬天的时候从国际饭店到大黑河岛大桥一段江岔子里常有雾凇出现。每当黑河公干时,我都会早起到江边转一下,拍点片。</p> <p class="ql-block">当时市委市政府大楼两边没有啥建筑,大楼显得有些孤单。</p> <p class="ql-block">向西遥望,国际饭店还没有进行改造升级,但在那一片仍是一枝独秀。但现在国际饭店周边已高楼林立了。</p> <p class="ql-block">再往东看,大黑河岛桥还是单幅,没有加宽。</p> <p class="ql-block">大岛桥东侧的人家。现在人都已迁出,房子也都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当时晨光中的航标,现在仍在。</p> <p class="ql-block">这是江堤下界江边上一男孩在逗狗玩,他把冰块抛起来,狗狗快速准确跳起、叼住。</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中俄关系没有现在这么好,但边境管理却没有现在这么严。现在江面封冻其间,在市区下到江边已无可能。</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是03年底在五大连池市的讷莫尔河畔拍的。</p><p class="ql-block">回想起来挺有意思,那天早上上班,发现起雾凇了。但当天五大连池召开人大会议,虽然是列席参加,但也都有固定位置,虽然外面美景当前,但还是安心开会了。</p><p class="ql-block">当年的会议正好赶上换届,政府、人大相关领导等都要进行选举。选举程序结束后有半个多小时的计票核票时间,这边统计选票,大会临时休会。我利用这点时间跑出去,拿了G3去河畔拍雾凇。好在政府礼堂与我拍摄的地方也就两三百米,拍完回来继续开会,时间一点都没耽搁。</p> <p class="ql-block">本世纪初期,微信什么的还没出现。但互联网上的摄影论坛都很活跃,像《色影无忌》,《佳能一族》都很有名。当时我们很多人都按各自的行政区划加入到了《佳能一族》摄影网中。开始按东北等大区划分,后来各省和主要的市(地区)都建了站,总站和分站也经常组织活动,进行采风交流。现在这网站依然存在,但改为《佳友在线》了,我还在一个站上挂了个版主的名。但现在这类网站受微信等手机网络冲击较大。</p><p class="ql-block">2004年的春节,和一些佳友从伊春去逊克的大平台村拍雾凇。当时凌晨两台轿车从伊春往大平台赶,由于路上雪比较多,路也比较滑,行驶一半路程的时候有台车滑到了沟里。虽然没有磕碰,车辆完好,但沟有点深,没法脱困。</p><p class="ql-block">由于同行中有广州的摄友,还有女同志,大家商量让远道的摄友和女同志乘另一辆车先往大平台走,另一辆车等待救援。</p><p class="ql-block">我和大庆的火龙等几人留了下来。趟雪在林中找了些干树枝,路边升起火。虽然春节了,但这边夜里的气温还非常低,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赶脚。终于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伊春那边赶来救援。托车、赶路一通折腾,到大平台的时候已是中午。实际那天的雾淞挂的还不错,但随着太阳升高,轻风吹起,雾凇慢慢飘落,到中午已落尽了。赶到河边拍了一些,但没啥感觉,就上这一张代表吧。</p> <p class="ql-block">由于有摄友第二天有事情,计划是当天返到伊春。虽然我心里还想住一晚,明早拍一次。但考虑一同出来,一同回去,安全第一。大家吃了中午饭就返回了。千里迢迢没拍到雾凇还是有点小遗憾。好在赶到伊春后,同行且家在伊春的佳友老唐安排喝酒。过年期间摄友能欢聚一堂,却也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饭后,大家拿出笔记本,导片子,看片子,没拍到也过了把眼瘾。</p><p class="ql-block">说说画面中的各位摄友:</p><p class="ql-block">还是按当时的网名说明吧,中间,大庆火龙,现在干个体当老板,生意风声水起,但现在爱好也没丢,玩大画幅。这次活动后不久,我买了他二手的E0S10D相机,开始了我使用数码单反的时代。右侧是哈尔滨的5号,搞气象的专家。有一年我去坝上拍片回来,居然在哈尔滨的大街上巧遇,他请我喝酒聊佳友,聊摄影。哈尔滨那么多人,大街上能碰到,缘分。现在已经退休几年了。左面女生,网名无事忙,家乡何处?忘了。后面看本子的两人,浅蓝色衬衫的男生,广州的摄友,名字不记得了。另一位桃山人,伊春的检察官,前几年来黑河公干,匆匆见了一面,连酒都没喝上。</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伊春转了一下,去了公园也经过周边农村,玉米垛旁的小女孩显得很喜庆。</p> <p class="ql-block">晚上返到哈尔滨看兆麟公园的冰雕。正赶上国际冰雕比赛,参加国家非常多,从欧美到东南亚,甚至是非洲,有不少国家都派了两个队。作品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但限于篇幅,上几张代表吧。</p> <p class="ql-block">过完年,紧张的工作又开始了,去黑河开职代会及工作会议。</p><p class="ql-block">和同去的同事住一室,随手拍张照,一看就是帅哥一枚。有些感慨,现在再看本人,显得老了不少,人也快退休了。</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工作的场景都变得越来越模糊了。</p> <p class="ql-block">开会期间,正赶上一个小节日,晚饭后老总带我们去打保龄球。</p><p class="ql-block">李总的爱好非常广泛。特别是退休以后,练书法绘画、滑雪,滑雪比很多男生的水平都高。</p> <p class="ql-block">04年春节过后回家看老妈,随手拍了老妈与最小的孙女在一起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赶上今天是老妈去世五周年的日子,触景生情,感慨很多。</p><p class="ql-block">我们家姊妹七个,当年生活在农村,家里还有老人,日子过的肯定很艰辛。但说实话,在我的脑海里,童年更多的是快乐的记忆。因为家里有老妈的辛劳操持,让我们可以有吃的,有穿的。不能说好,但在左邻右舍、乡亲朋友中应该不差。</p><p class="ql-block">现在回想起来,老妈在家中劳碌的画面一个个在眼前闪过。老妈手巧,做衣服,做鞋,很多布鞋都是她一针一线纳出来的。我家有个缝纫机,58年买的,现在我大哥家,还能使用。当年有多少个夜晚,老妈就坐在缝纫机前,我们伴着嗒嗒的针头穿梭声入睡了。早上一件新衣服就出现在面前。</p><p class="ql-block">老妈给我们做衣服都不算啥,还给好多乡邻和亲友做衣服。象那时冬天结婚的新娘都会有缎子面的棉袄,从剪裁到缝制,也没听说老妈学过剪裁,她乍就把衣服做出来了呢?特別是盘出那种对襟的蒜瓣疙瘩扣,多种多样,既实用又漂亮。妆新的衣服不是一般人能做的。</p><p class="ql-block">家里人多,吃的也多,还有老爸和姥姥有时还想喝一口。好在我们都是郊区的农民,以种蔬菜为主,夏天吃菜就以家种蔬菜为主,秋天晒干菜,贮白菜罗卜什么的,外面有菜窖,屋里有土豆窖,冬天就是吃土豆也能吃出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以及土豆酱等很多样。还能徒手磨出粉面饽饽包馅吃。如果炒盘黄橙橙的鸡蛋感觉那味老香了,有时炒把咸盐豆也能让老爸喝一口。记忆中,家里条件不管好坏,总是有菜吃的。</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拾做吃的穿的是家里主妇的基本技能,那老妈还做许多事情,比如搞养殖,平常鸡鸭啥的总要养一些,这起码可以吃到鸡蛋鸭蛋,来切的时候或逢年过节还能杀只鸡吃。要说养的最好的就是养猪了,养猪对补贴家用起的作用很大,多的时候家里养两头母猪。</p><p class="ql-block">猪吃的很多,这边人的饭做好了,那边就要用锅温猪食。夏天还好,有各种猪菜(什么灰菜线菜好多野菜)喂食。我们放学也会出去挖菜给猪吃。但冬天就要有很多猪饲料了,比如秋天收的不太好的土豆、白菜,甜菜、罗卜的缨子。还要准备豆腐渣,酒糟,豆饼,麦麸子等等五花八门的饲料。</p><p class="ql-block">而最关键的就是母猪生仔,母猪生仔一般都在寒冬,要生的那一段时间母亲会时刻盯着,如果看护不好,母猪在猪圈里产崽很容易出现冻死、压死仔猪的情况,那这一年就白养了。</p><p class="ql-block">母猪产崽的时候要把她赶到室内来,在外屋给它搭窝,母亲白天黑夜地照顾。等猪崽大了要出售,买的多是村民,买家里养近一年,然后杀年猪。我们也会留一两头,杀猪有肉过年吃,还能有头蹄下水,水油、板油,㸆油熬豆角啥的吃着香啊。</p><p class="ql-block">老妈还会孵小鸡小鸭,老爸用绳子编上网,用木板做一个网箱,把鸡、鸭蛋放在网上再盖好棉被。因为就放在炕上,受烧火多少的影响很大。这就要不停的掌握冷热情况,调整箱子的位置,也要不断翻腾鸡蛋避免受热不均。鸡蛋要孵21天,鸭蛋要孵28天。这期间母亲都要精心照料,一个晚上不知要起来多少回。</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是菜农,夏秋季要有不少自己种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卖,很多时候母亲在路边一蹲几个小时。</p><p class="ql-block">林林总总的事情,琐琐碎碎的日子就在母亲起早贪晚的忙碌中过来了。当时不觉得,现在想想老妈老爸是多么不容易。而爸爸走的早,妈妈就更劳累辛苦。</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妈妈的忌日,看到当年的照片,有点思绪难平。老妈就是中国那些贤妻良母,那些吃苦耐劳,那些柔弱而又坚强的众多母亲中的一分子。</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都渐渐老了,也希望于小一辈的孩子们能努力学习和工作,做一个正直而善良的人,不辜负老人对我们的辛勤付出。</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是我的侄女,我老弟家的孩子。也是她们这一代中年龄最小的。拍这片子的时候也就四、五岁。现在已在中科大读了几年的研究生了。</p><p class="ql-block">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她们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2004年初在哈尔滨拍的。早晨的阳光透过窗纱把我的身影投射到宾馆的墙上。有真实,有虚幻,也有朦胧和憧憬。</p><p class="ql-block">上面是19年前使用G3相机在近一年中留下的部分照片。有些随机,有些跳跃,但也是当年真实的记录。</p><p class="ql-block">感觉现在的记忆非常差了,不论是以前的、还是眼下的一些事情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但还好啊,如今摄影的爱好没扔。特别是数码摄影,片子中保留了拍摄时间的信息,结合其它片中的内容,会让你把当时的一些情景慢慢还原。</p><p class="ql-block">静默宅家,现在,窗外大雪纷飞,地上也变白了,天越来越冷,但也越来越纯静。</p><p class="ql-block">马上吃饭了,待在家里没事,两顿饭。</p><p class="ql-block">整一壶老洒吧,闲的没事,喝酒也似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