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之二 <p class="ql-block"><b>文字图片/李树华</b></p><p class="ql-block"><b>图文编辑/李树华</b></p><p class="ql-block"><b>音乐背景/《美丽草原我的家》</b></p> <p class="ql-block"><b>十年知青岁月,酸甜苦辣咸难以忘怀。特别是那排知青宿舍,当年为我们遮风挡雨的茅屋土坯房,里面有我们共同的记忆。我们从那里走出去,却从来没有忘记,如今又把她想起……</b></p><p class="ql-block"><b> ————题记——</b></p> <p class="ql-block"><b>一九六九年六月二日,我们天津铁路二中两个班级的五十七名六八届初中生,来到了哈尔滨郊区的一个小村庄插队落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个小村庄,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大队,当时只有百十户人家。突然来了几十个男女学生需要安置,其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是住的问题,现盖房子肯定是来不及了,二十九名男生,二十八名女生,住在哪里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当时村里把这事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想尽办法安置我们。在我们到来之前,临时改造了几处房屋。把宽敞的大队部倒了出来,屋内南北都用木材架起了大通铺,二十九男生住了进去;把村西边场院的看场老屋进行了简单维修,建了大通铺,六班十五名女生住了进去;把村里不用的牛棚进行维修改造,我们二班十三名女生在这里落下了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上面那张图片很像当年我们二班的知青宿舍,右侧一扇门,左边是两扇大窗户)</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我们二班十三名女生住进的这个牛棚改造的知青宿舍,右侧有一扇门,走进门是一个小间,可以放农具,然后进入屋内。屋里有两个大窗户,一个大通铺。床铺的对面架起了两层木架,可以放置我们带来的箱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个知青宿舍也算不小了,可是当我们十三名女生打开行李之后,这个大通铺还是显得太拥挤了,每个人只有可以放下一个枕头的宽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这个牛棚改造的茅草土坯房里,我们开始了与当地农民一样的劳动生活。在这个房子里,我们共同经历了难以忘怀的日日夜夜,结下了一生的知青情缘。</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下乡的第二年,村里抓紧为我们建造知青宿舍。当年国家为了安置知青,给每个下乡知青几百元的安置费,村里用这笔钱给我们建造了两排知青宿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洼知青杨芝城,当年参加了建造知青宿舍全过程的劳动。垒墙用的坯,是从村前草甸子上采伐下来的,扇房的草是从草甸上割的,房檩、门窗等木材是从外边购买的,木匠、工匠都是村民。当年按照村里的建房方式,在村子里相隔不远的两块地方建好了这两排知青宿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房子是土坯房,外墙抹了一层泥。房顶有厚厚的扇房草,冬暖夏凉又防雨。只是每年冬天到来之前,都得用草和泥重新抹一次外墙,因为这泥墙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有些地方已经破落了,为了保温和美观,必须重新抹一遍。而我们知青最触头的就是抹墙这活。</b></p> <p class="ql-block"><b>男生那排宿舍,有三扇门,六个房间;我们女生这排有两扇门,四个房间。当年没有拍下知青宿舍的照片,我用铅笔草绘了一张女生宿舍示意图,男生宿舍跟女生宿舍是一样的造型,只是再多一扇门和两个房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新建的房子一共十间住屋,每个屋里住四个人,显然还是不够住的。我们班有五名女生暂时住到了老乡的一个闲置房里。六班有三人分配到鸡场工作,住到了鸡场宿舍。当时有一名男知青已经当兵走了,随后又有四名知青选调招工走了,知青宿舍又进行了一次调整,基本就算稳定下来了。</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一九七零年的秋后,我们搬进了新宿舍。当时是自愿组合,我和张文彦等四名同学搬进了最西边的房屋(照片左一为张文彦同学,右一为作者李树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知青新宿舍中间的堂屋,左右分别砌了一个灶台,上面有一口大锅,可以用来烧水做饭,有点像当地过日子的人家了。当时我们有知青食堂,还没有自己做饭。为了烧水和取暖,我们一起到草甸子上打草,晾干了后运回来烧水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那时张文彦同学已经是村里小学校的音乐老师,冬天到了学校还没放假。没有什么农活干的知青陆续回津过冬了,我和张文彦同学坚持到学校放假才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东北的冬天冰天雪地,我们宿舍室内温度也是零度以下,一觉醒来水盆和牙缸里的水都冻成了冰。我们打的柴草不够烧,听老乡说可以捡些牛粪,在炉子里烧,比烧柴草保温时间要长一些,我们半信半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按照老乡说的,我们在村里的大道上捡了一些冻牛粪,回来试着烧了一炉子,还真好用,屋里顿时暖和了许多,并且没有什么怪味。那些日子我们靠烧牛粪取暖,一直坚持到回津。</b></p> <p class="ql-block"><b>在大通铺宿舍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二班和六班女生是分别住在两个大宿舍里,虽然挤了点不太方便,也算没什么事。但是两个班级的二十九个男生挤住在一起,都是十七八岁的年龄,休息不好情绪也不稳定,难免磕磕碰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搬到新宿舍之后,住宿条件有了改善,知青们的心情好了很多。傍晚休息时,男知青们会聚到一起吹拉弹唱,吸引了不少村民。上面照片《劳动之暇》中的几位男生,正在新宿舍前表演京剧《红灯记》中的唱段,后来这位唱京剧的男生周志源被公社文艺宣传队招了去,参加了各种演出活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女生宿舍的刘玉秀同学,喜欢拉二胡,晚饭后经常坐在宿舍窗前拉上几曲,什么《赛马》《二泉映月》以及当时流行的很多曲目,她都拉得非常娴熟。后来张文彦同学回津上学离开小学校后,大队把她调到小学校当音乐老师了。</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后来相继有同学被推荐上大学,还有几个女生转插到离家近的河北农村,知青宿舍不那么紧张了。在村民家居住的几名女同学搬进了女知青宿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九七四年,我们四人宿舍走了二人(张文彦和赵丽琴),又进来二人(王秀英和许丽芬)。上面那张照片,是当时我和同宿舍的王秀英(左一)齐建英(右一)同学的合影。我和这几位同学一直住到一九七六年上学离开。在与这些同学朝夕相处的两年时间里,大家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留下了深深的知青情。</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多年以后,我们又相聚,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一生的知青情缘。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和张文彦、赵丽琴同学在大洼知青宁园聚会时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这张照片是大洼知青纪念下乡五十周年时,我们同一宿舍的四人合影(从左往右为李树华,赵丽琴,齐建英,张文彦)。虽然快进入古稀了,我们心态平和,家庭和睦,子女省心,身体状况还算不错。</b></p> <p class="ql-block"><b>当年我们这些女知青们,没有想到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仍然是好朋友,一起出游,一起聚会,快乐度过晚年。我们非常知足现在的幸福生活,心怀感恩之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照片从左往右为大洼知青赵丽琴、徐秀普、王秀英、李树华、张文彦、张瑞萍)</b></p> <p class="ql-block"><b>这张照片都是当年一起在一张大通铺上生活过的二班女知青,年龄不饶人,但风采依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祝福我的这些老同学、老知青们!</b></p><p class="ql-block"><b>祝福天下所有的的知青老友们!</b></p> <p class="ql-block"><b>2022年夏,天津水上公园作者自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