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出有盼</p><p class="ql-block"> 日落有念</p><p class="ql-block"> 心有所期</p><p class="ql-block"> 忙而不茫</p> <p class="ql-block"> 教学,无非都是这样,听课、上课,上课、听课。虽单调,但充实。</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已适应新的学习工作环境。一个多月来,我不断地观摩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感悟教育智慧。</p> <p class="ql-block"> 不必说扬中市“实学课堂”的引人入胜,刘佳老师敢于挑战,精彩展示;也不必说镇江市“研学课堂”的精妙绝伦,徐颖老师小组合作,把握得当;沈新娟老师语言精练,点拨到位;朱成霞老师设计巧妙,课堂高效;陆婷婷老师思路清晰,张弛有度;王文彬老师示范朗读,精准到位;张举老师巧妙提问,恰到好处;李菊香老师从容大方,魅力四射;袁莉莉老师评价精准,课堂灵动;单是走进自己的常态课堂,就足以让人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 我在外中执教的第一节课是《与朱元思书》,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利用星期天提前备足了功课。仔细研读教材,精心制作课件,甚至连课堂的过渡语也提前写好,本想着这样用心准备,课堂一定会很出彩。可事实是,我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学生们在台下却眼神迷茫,不知所云。学生思维跟不上,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根本无从谈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临场调整思路,改变教法,就这样有惊无险的完成了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任务。</p> <p class="ql-block"> 来不及伤感,容不得犹豫,需要及时止损,因为紧接着还有10班的课。课间休息时,我快步进入教室,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尽快进入新的角色。就这样,原本满怀憧憬的课堂在尽是惆怅中落幕,原计划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用了两课时。痛定思痛,是我太过自以为是!我用自己的既定思维来设计自己的课堂,完全忽略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试问,我不尴尬谁尴尬!</p> <p class="ql-block"> 课后细思,收获有四。</p> <p class="ql-block">一、重视课前预习</p><p class="ql-block">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身含义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课文进行自读自悟。学生对课文进行自读自悟过程中,读的目标是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而悟的目标是对课文的大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预习时要善于提出问题,不断思考,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同时要做好预习笔记,边读边勾画出重点、难点、疑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旁批、眉批,这样有利于抓要领,加强读书印象。</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为其学习新知识建立一定的基础,带着具体的问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而这些疑问正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通过老师的讲解、说明、点拨或者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来有效地学习语文。</p> <p class="ql-block">二、巧用课下注释</p><p class="ql-block"> 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痛点,由于时代久远、语言习惯的差异等,出现了“一知半解”“无从下手”的怪现象。课堂上老师们常常要花大量时间给学生作讲解,学生的课本上也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老师似乎一直在牵着学生走。这样的教学费时费力,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学生生搬硬套的学,笔记抄得天昏地暗,课文、翻译背得头晕目眩。于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畏惧和厌烦,学习效果自然是不理想。</p><p class="ql-block"> 课下注释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也是学习中最容易被直接利用学习工具。我们不难发现,课下注释涉及到多方面内容,文学常识、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诗文典故、重点字词、语句注释等,均有所涉及,可谓洋洋大观。因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理解和阅读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利用课下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对文句含义准确把握,甚至可以通过详注的内容窥视作者匠心,提高阅读质量,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三、注重课中朗读</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发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才能,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p><p class="ql-block"> 鉴于此,上课的时候,我着重于读的训练,但那种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从方式方法上来说,我把读分为范读、带读,个读,组读,赛读等,其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赛读。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然后进展朗读比赛。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学生在竞赛中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作者的情感,并把作品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渗透在自己的朗读之中,从而用自己的语言抒发作者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四、加强课后巩固</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学生,每天都要接受很多新知识,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两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复习巩固才能检验出来。</p><p class="ql-block"> 加强课后复习巩固能够促进师生双赢。在复习巩固时,对于课上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进行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后反馈对本节教学作客观评价,在教后记中记载经验和教训,以便做下次教学的前车之鉴。比如在完成《与朱元思书》课后同步作业时,我发现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实词掌握不到位。这一发现,使我意识到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重要性。于是我就文中重点实词的识记再做强调,结合练习册加强学生复习巩固。</p><p class="ql-block"> 没有课后复习巩固就没有记忆,当然也就谈不上知识运用。也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更要关注学生结果实施的有效性,关注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及课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信心,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课堂虽小,但语文的世界很大。我想,最美的课堂莫过于实实在在的发生与认认真真的反思吧。</p> <p class="ql-block"> 一路前进,一路有你,做一个语文人,真的,很开心!此刻,我只想道一声:语文,你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