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泉——北宋仁宗“天圣元宝”篆书不同材质、不同版别同框赏析

闲云——国富

<p class="ql-block">“天圣元宝”真书(铜质)篆书(铁质)对子钱</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对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对称本身有一种极为规整、稳重和和谐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恰恰契合中国人“外圆内方”、“中庸之道”的追求。 而这个追求就延伸到了建筑、青铜器、陶瓷器、书画、雕塑等领域以及我国的货币领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圣元宝”,是北宋仁宗天圣元年铸行的。据历史记载,1022年,宋真宗驾崩,真宗驾崩前定下遗诏——由皇太子赵祯继承大统,即后来的宋仁宗。宋仁宗刚即位的时候,尚且年幼,当时只有十三岁,还没有执政能力。于是,政事便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皇太后肩上,一应政事由她处理,宋朝走向了一段垂帘听政的时期。宋仁宗年幼的时候,一应政事便全由母后处理于是皇太后便代替皇帝,下了一个命令——铸“天圣元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圣元宝”为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所铸,对钱,有楷书、篆书二体。铜钱为小平版式,另有铁钱小平、折二版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收藏的十五枚不同材质不同版别的篆书“天圣元宝”,其中一枚铁质折二和一枚铜质小平大样为稀少品,一同介绍与同好分享鉴赏。</p><p class="ql-block">“天圣元宝”为真、篆对子钱,为学习交流单一明了,特分真、篆两篇作文叙述,本篇为篆书体“天圣元宝”不同材质、不同版别同框介绍。</p> <p class="ql-block">1、铁质天圣元宝篆书折二</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铁质</p><p class="ql-block">规格:28.5*2.3㎜</p><p class="ql-block">重量:6.2克</p><p class="ql-block">注:此铁质篆书“天圣元宝”折二(亦有可能为铁质小平大样)鉄钱轮缘及穿口留有铸造毛茬,也未见流通行用痕迹,是未经修磨的出炉原始状态。其形态规整文字清晰流畅,仅有浅表性氧化铁锈,具有千年宋代鉄钱中难能可贵的完美品相。</p> <p class="ql-block">2、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大样</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6.8*2.0㎜</p><p class="ql-block">重量:5.7克</p> <p class="ql-block">3、天圣元宝篆书小平——正字</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5*1.4㎜</p><p class="ql-block">重量:4.0克</p> <p class="ql-block">4、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大字</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4.6*1.5㎜</p><p class="ql-block">重量:4.2克</p> <p class="ql-block">5、天圣元宝篆书小平——中字</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5*1.6㎜</p><p class="ql-block">重量:4.7克</p> <p class="ql-block">6、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小字</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5*1.4㎜</p><p class="ql-block">重量:4.7克</p> <p class="ql-block">7、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小字连轮接郭</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5.5*1.6㎜</p><p class="ql-block">重量:4.2克</p> <p class="ql-block">8、天圣元宝篆书小平——昂宝</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4.6*1.4㎜</p><p class="ql-block">重量:4.0克</p> <p class="ql-block">9、天圣元宝篆书小平——降圣、矮宝(小宝)</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4.7*1.3㎜</p><p class="ql-block">重量:3.7克</p> <p class="ql-block">10、天圣元宝篆书小平——阔郭、狭穿</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5*1.4*5.8㎜</p><p class="ql-block">重量:4.2克</p> <p class="ql-block">11、天圣元宝篆书小平——连轮</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5.4*1.4㎜</p><p class="ql-block">重量:4.0克</p> <p class="ql-block">12、天圣元宝篆书小平——仰字、短足元</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4.8*1.3㎜</p><p class="ql-block">重量:4.0克</p> <p class="ql-block">13、天圣元宝篆书小平——短足进元</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5.5*1.6㎜</p><p class="ql-block">重量:4.6克</p> <p class="ql-block">14、天圣元宝篆书小平——昂宝、梯形穿</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4.9*1.4㎜</p><p class="ql-block">重量:4.2克</p><p class="ql-block">注:此币穿口呈梯形,正上穿口为5.4㎜,下穿口为5.9㎜。</p> <p class="ql-block">15、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广穿</p><p class="ql-block">时代:北宋赵祯</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规格:25*1.4*7.2㎜</p><p class="ql-block">重量:4.0克</p> <p class="ql-block">天圣元宝”对子钱概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圣元宝”对子钱的真正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圣”的年号是由皇太后定的,意图也很明确——“天”字可拆为“二人”二字,即“二人圣”,意为当今朝廷,由两位圣人执政。所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皇太后定此年号,自然有其心机,大有长坐权位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钱币学界,通常认为对子钱始于五代十国的南唐(唐国通宝对子钱),但真正意义上的流传,就是自“天圣元宝”发行以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什么是对子钱呢?所谓对子钱,即在同一种古钱上,使用相同的钱文,却使用不同的书体,可以成双配对。无论是其字的结构、笔画还是肥瘦、厚薄等,都非常相似。因为这个缘故,对子钱又有“对文钱”和“对书钱”之称。在日本收藏界,对子钱也有“符合泉”之称。“天圣元宝”对子钱的真正发端是中国的传统美学,“对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对称本身有一种极为规整、稳重和和谐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恰恰契合中国人“外圆内方”、“中庸之道”的追求。而这个追求就延伸到了建筑、青铜器、陶瓷、书画雕塑领域以及钱币领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子钱是如何成对的呢?它们可以是以楷书和行书的组合成对,也可以是以篆书和楷书的形式成对,还有隶书、篆书成对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的货币发展史上,为货币审美价值这部分做了独特的补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圣元宝”钱出现,才真正出现了对子钱,不仅仅是基于对子钱的定义,而且因为这种钱自仁宗时出现时,一直延续到了南宋淳熙七年才真正废止。对子钱这种钱币一共使用流通了一百五十七年,中间基本没有什么间断,相比于五代南唐时短暂的流通历史,的确更具有稳定性。就在这百余年间,我们可以透过“天圣元宝”窥见整个宋朝的钱币文化以及那个时代的书法发展水平与特点。我们都知道,自中国历史发展到了宋朝,就进入到了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阶段,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多元而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因为宋真宗时期的檀渊之盟,宋朝客观上处于一种相对安定、没有战事的状态,在这一个又一个因素的影响下,宋朝的货币铸造技术和制度已经臻于完备,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这些体系包含的内容很多,诸如铸钱的配料比例如何把握,铜钱质量应当达到何等程度,从前往后应该履行何种工序,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对子钱出现在宋代,是以经济实力和社会稳定为前提的,因此五代时期南唐的对子钱在战争的背景下,想要稳定地铸出质量优良的钱币并保证流通,显然是天方夜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钱币上为何会有书法方面的内容呢?我们首先要清楚,铸币的最终话语权是皇家,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铸币,币的形式特征,自然都是皇上说了算,因此“天元圣宝”的币面上,不可避免会流露出皇上的偏好乃至铸币意图。赵匡胤给后嗣皇帝留下誓碑,不得杀文人,那么宋朝的立国之本是什么呢?是文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就秘密刻了一块誓碑,只许后世皇帝观看。在这块誓碑中,赵匡胤就明确讲了,后嗣皇帝不得杀士大夫,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由这块誓碑我们可以看出,宋王朝有多么重视文官了。也因此,宋朝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官政治,而好文之气,也就在朝野弥漫开来。在如此一个时代,钱币上篆刻一些与书法相关的内容,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皇太后铸“天圣元宝”的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宋史·后妃上》记载:后天资聪慧好学。是说皇太后人很聪明,极有分析处置政务的天赋。由这样一个政务天才理政,国家自然不会乱套,在她垂帘听政的十一年里,每有令出,必然严明,恩威并加于天下。那么考虑到“天圣元宝”的铸制,是按照皇太后的意思来的,那么“天圣元宝”被铸成篆、真两体对钱,也一定有皇太后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一,从宋朝建立到仁宗,也有六十三年了,在币制方面始终换汤不换药,没啥创新的。那么为了表明“改元”之意,让天下人都知道现在真的改朝换代了,皇太后便在行用天下的钱币上做出了“对钱”的创新。之所以做出“对子钱”的创新,是为了向天下摆明“开元”之意,如此一来,我们看到的“天元圣宝”便不只是对前朝钱币的效仿继承,而是做出了开创性的突破。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些,需要再专门选一下书体和铸造样式等等,但大动干戈,恰恰向世人展现一种全新的气象。其二,宋太宗赵光义所铸行一钱三体(淳化元宝真、行、草)的形式,从严肃的货币角度和单一的金属铸币角度去观察,似乎给人一种不必要的、华而不实的不稳定感。而这种感觉无论是对君主或是臣民都是非常敏感的,这也正是一钱三体形式的钱币只出太宗一朝的原因和不为刘太后所承铸的原因之一。其三,就宋真宗在位24年行用单一钱币形式而言,如果做为真宗皇后改真宗之法而承太宗之道,不仅于情理不通,且有失庄重.也不符封建伦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四,宋朝推广和普遍发展起来的楹联即“对联”、“对子”,是由诗词演变而成的,是要求字数相应对等的特殊文学形式。它的时代新颖性和字数对等的特殊性,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也会使刘太后对选择钱币形式造成影响。根据以上推断,铸行两种书体“对钱”形式的钱币是选择的必然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