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怀旧,我亦不例外。小时候我生活在珠三角的水乡,日子有点穷却十分快乐。恢复高考后便很少回家乡,但家乡的景物、家乡的风情、家乡的味道却时常萦绕在心中。看到高矗的大楼慢慢地吞噬农耕文明,我由衷地出现一种冲动的心境:为我心中的伊甸园写一批组画,立此存照!</p> <p class="ql-block"> 家乡除了稻田,还有连片的桑基鱼塘。建在塘基上的小屋称作塘寮,临溪水傍鱼塘,果蔬壮茂,鹅鸣鸭叫,似是一个高士隐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之后,是乡村最繁忙的收获季节。日朗天清,空气干燥,门前屋后、地塘阳台都晒满了该晒的东西。鱼干腊肉、咸菜瓜干、玉米稻谷还有衣服棉被。晴秋澄秋,庆祝丰收!</p> <p class="ql-block"> 土改时分给我家约五亩水面的鱼塘,塘口临溪,种满茭笋,塘基种满桑树,我常到桑林里掏麻丝的小鸟的蛋,但被毛虫弄得一身痕痒。我喜欢住在塘寮,父亲可以毫不费力地在茭笋林里抓到几条黄骨鱼,味道极好。我是在塘寮住的时候第一次见到龙卷风。较多的时间和三哥一起去捡牛屎、割青草喂鱼。我也是在这条小溪学会了游泳,父亲掐着我鼻子潜了几次水,便把我扔去水中央,我以破奥运纪录的速度挣扎着游向岸边……</p> <p class="ql-block"> 岁月无声!儒溪的老家村曾经连片豪宅,尽皆青砖大屋,现在大多是人去楼空,只有锃亮的石板,才记得起当年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p><p class="ql-block"> 二叔公常常在稻田收割后,赶他养的那群青头鸭到田里捡食遗留的谷粒,养肥了,卖给官山圩的侧头八制作鸭肉粥。那时的鸭肉鲜味真是没齿难忘!</p> <p class="ql-block">城中桃李愁风雨、</p><p class="ql-block">春在溪头野菜花!</p><p class="ql-block">年轻时向往省城都市,现在怀念乡村故土。婚宴上的劝酒敬语说:饮杯茅台酒,换车又换楼,还要换个农村户口!</p> <p class="ql-block"> 据传北宋年间我家乡凰岗村已经有先民居住了,几户姓秦的人在靠近小山顶上砌石垒墙,安营扎寨。但到了明朝中叶,秦姓人家不知所踪,只留残墙几堵,后人称之为“秦家巷遗址”。经济困难时,我和一些村民到那个地方挖一些地脚石来建屋,凭记忆写下了这张画稿。</p> <p class="ql-block"> 参加画友陈年发的新居落成庆典,站在三楼放眼望去,同样是连片桑基鱼塘 。寂静无人,只有增氧机在喧哗!</p> <p class="ql-block"> 日前与画友赴民乐竇写生,我觉得画友何次联已经画过一张民乐竇画稿,无人能及,我便画了附近河岸边几间杂乱的村屋,想在散乱无序中寻找一些美!</p> <p class="ql-block"> 一河两岸似乎是美景的象征,不是说鱼米之乡是风吹稻花香两岸吗?消失了!居留的多是老人,不舍故土,不舍那几只走地鸡鸭,不舍那甘洌清甜的水井,还有那几分菜地!</p> <p class="ql-block"> 最难割舍是乡情!</p><p class="ql-block"> 别了!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 梦境家园!</p><p class="ql-block"> 门前屋后,果蔬簇拥。河水清清,鱼虾满仓!是世外桃源?是绿野仙踪?不,是我曾经的家园!此情只恨成追忆,只是如今已怅然!</p> <p class="ql-block"> 应邀为外孙珩仔的课室写一张画,要有催人奋发的意境,那就画一张“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吧!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