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收藏了六件带有 “ 鸡 ” 形象的瓷器( 公鸡、母鸡 + 三个小鸡,五公鸡争艳、龙柄鸡首壶 ),非常有意义,非常喜欢,我是情有独钟的,因为我经历过从蛋壳出来的幼鸡一直到鸡成长为会报鸣和接受到头颗蛋的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用心、细心和热情照料的,看着这六件属 “ 鸡 ”的瓷器,我心里由衷的高兴,大家可以想象的到 “ 鸡 ” 形象美 :鸡头上有冠 ,是文德 ;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 ;敌前敢拼,是勇德 ;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 ;守夜不失时,信德 。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韩诗外传》称鸡酉文、武、勇、仁、信五德:首顶冠,文也。足博距,武也。见敌能斗,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时,信也,真的传承有序,</span>我在为 “ 鸡 ” 的 “ 文 ”、“ 武 ”、“ 勇 ” 、“ 仁 ”、“ 信 ”,点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之一,根据出土于江苏省邳州大墩子古文化遗址最下层的陶鸡下蛋模型可知,至少在6000年前的黄帝时代,鸡已经做为家禽被邳州人饲养。由于鸡与人类共同生活,关系紧密,日常生活中不断产生的 “ 鸡 ”文化,例如与鸡相关的绘画、成语、典故等显得数不胜数。在绘画等装饰方面,鸡所能表达的情感寄托真的无数。</p> <p class="ql-block">“ 鸡 ” ,对于中国人而言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非凡的意义,作为家禽,或许我们对于鸡的印象仅止于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然而事实上,在传统文化中,鸡身上赋予了许许多多高贵的品格,正因为这些高贵的品格使其能够作为一种纹饰,随着陶瓷作品千年流传,家喻户晓,流传世界。</p> <p class="ql-block">“ 鸡 ” 作为最古老的家禽之一,鸡很早就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在历史上也不乏和鸡有关的典故,如孟尝君 “ 鸡鸣狗盗 ” 、曹操 “ 鸡肋 ” 的故事都可谓是妇孺皆知的趣事了。</p> <p class="ql-block">在《韩诗外传》卷二:“ 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唐 . 白居易《池鹤八绝句·鸡赠鹤》:“ 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p> <p class="ql-block">古谓鸡有五德,曰 “ 文、武、勇、仁、信 ” ,孔子曾云:“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又云:“ 仁智勇,君子道者三,天下之达德也” ,鸡因其特征而被赋予了最朴素、最传统的君子之德,作为纹饰可以说是极具内涵了。</p> <p class="ql-block">“ 德 ” 说</p><p class="ql-block">唐朝诗人杜甫在《 鸡 》诗中写到:“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其中提到鸡有 “ 五德 ” 。由此可见,鸡在古代曾经做为君子为人处事的标榜。</p><p class="ql-block">“ 大吉大利 ” 说</p><p class="ql-block">汉字中 “ 鸡 ” 与 “ 吉 ” 同音,因此 “ 大鸡 ” 暗示“ 大吉大利 ” ,深受世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官上加官 ” 说</p><p class="ql-block">鸡头上有冠,“ 冠 ” 与 “ 官 ” 同音,如果将雄鸡与鸡冠花画在一起,则构成 “ 官上加官 ” 图,暗示为官者升迁、腾达之意。</p> <p class="ql-block">“ 五子登科 ” 说</p><p class="ql-block">画一只母鸡( 或雄鸡 )与五只鸡雏相戏于窠——即母子鸡图,以 “ 窠 ” 谐 “ 科 ”,谓之 “ 五子登科 ” ,暗喻科举考试中皆可金榜题名。</p><p class="ql-block">“ 室上大吉 ” 说</p><p class="ql-block">“ 石 ” 与 “ 室 ” 同音,画大鸡于石上还可以取其“ 室上大吉 ” 之意。</p> <p class="ql-block">鸡首壶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因为鸡当时被称为德禽,也是唯一满足五德的禽类,所谓的五德就是:鸡头上有冠 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信德。正因为鸡的五德,当时社会对鸡极受喜爱,所以鸡首壶当时广为流行。我收藏的龙柄鸡首壶从西晋早期的时候就开始烧造,大部分是越窑,南北朝一直到隋都在烧造这类鸡首壶式样,</p> <p class="ql-block">在明清宫廷艺术中,“ 鸡 ” 的题材也占了相当重要的,尤其是与皇帝朝夕相处的御用瓷器,其中的就有不少 “ 鸡 ” 的题材,以不同的方式和题材赞扬着 “ 鸡 ” 。</p> <p class="ql-block">鸡:因鸡与吉谐音,寓意大吉大利;翠雕锦鸡,即寓意锦绣前程之意。五只鸡的画片就是暗喻着五福,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p> <p class="ql-block">有关 “ 鸡 ” 的画片题材非常多:大公鸡与鸡冠花,寓意:官(冠)上加官(冠);大公鸡啼鸣与牡丹花,寓意:功(公)名(鸣)富贵(牡丹寓意富贵);一只大公鸡站在大石头上,向着太阳啼鸣,寓意: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名句 ……。</p> <p class="ql-block">再如 :一只大公鸡喙啄蜈蚣,寓意:鸡王镇宅。两只大公鸡斗架,寓意:英雄斗志。“ 鸡 ” 与“ 吉 ” 谐音同,演绎出很多情趣。</p> <p class="ql-block">《花镜》亦云:鸡,一名德禽,一名烛夜。雄能角胜,目能辟邪。其鸣也知时刻。其栖也知阴晴。</p> <p class="ql-block">众说纷纭,鸡的口碑和名声翩翩起舞,从而,鸡在瓷器上作为纹饰同样也是由来已久的,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 “ 鸡缸杯 ” 了。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朝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整体撇口卧足,以斗彩工艺绘制而成,历经两次入窑烧制,该杯于《神宗实录》中已有记载,相传为成化皇帝欣赏宋人画《子母鸡图》时心有所感,这才下令烧制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神宗实录》“ 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野获编》“ 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p> <p class="ql-block">“ 鸡 ” 相比于龙凤麒麟等纹饰,“ 鸡 ” 因与人们生活贴近,故而能给人以真实的幸福感,此外又因 “ 鸡 ” 谐音 “ 吉 ” ,故而又有 “ 吉祥 ”、“ 吉庆 ” 等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最朴素的祝福和祈愿。</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只想说说这只豆青粉彩五雄鸡争艳碗,它是一幅通景画片,色彩艳丽,姿态逼真,意含丰富,碗口酱色,花押款,它是康雍乾时期的民窑碗,也是民窑器的细路货或精品,我非常喜欢,所以我会以赞美之词 。在此,我敬请您细细欣赏我为这件器物拍摄的小视频,我坚信您也一定会喜欢上 “ 五鸡争艳 ”豆青碗 。</p> <p class="ql-block">感谢阿联酋迪拜周末跳蚤市场给了我机会和快乐。我很喜欢到处都有周末的跳蚤市场 ,这是我悠闲生活的好去处,也是一种感觉与享受,迪拜周末跳蚤市场真好。</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五雄鸡争艳,它们气血方刚,活灵活现,昂首挺胸,真显示春秋五霸的强势,势不可挡的霸气。让人感慨!让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我收藏的这只五鸡争艳碗,豆青釉,整幅通景图栩栩如生,玻璃白加彩透彻艳丽,牡丹花、鸡冠花、荷花、桃花等争艳绽放,五只雄鸡气血方刚,昂首挺胸,各种姿态活灵活现,称强称霸,碗口沿酱色圈,底部花押款,花押款自康熙开始一直到嘉道均有使用,康熙都为不可辨识的文字型花押款,雍正时期使用花押款最多,花押款也画的最细,乾隆以及嘉道花押款在雍正的基础上简化了很多,嘉道以后的花押款基本上很少见了。瓷器上的花押款,又称花样款、记号款、图案款等,是指落于瓷器底部的非文字的图案标记,常见于景德镇的民窑瓷器上。“ 花押 ” 的本意是指在文书契约上的签字或代替签字的符号,被用作取信于人的凭记。花押的使用在唐代已经出现,在元代达到兴盛。由于花押广为流传,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瓷器生产上。花押款瓷器在明代就已经出现,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广为流行。清初民窑瓷器上很少书写年号款,却流行花押款,这应该与当时官方的规定有关,如《浮梁县志 · 陶政》中就有 “ 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残破 ” 的记载。明清时期的花押款常见有以下这些图案:第一类是佛教图案,如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等;第二类是道教图案,如还魂扇、宝剑、葫芦、花篮、渔鼓、笛子、荷花等;第三类是动植物图案,如龙、凤、鹿、龟、鹤、松、竹、梅、灵芝、瑞草、艾叶等;第四类是博古图案,如八卦、太极、八宝、八音、琴棋书画等;第五类是 “ 豆腐干 ” 图案,即在双重方框内绘横竖相间的线条;第六类是 “ 四朵花 ” 图案,即在双重圆圈内绘四个似字非字的图案或四个花朵。</p> <p class="ql-block">龙柄鸡首壶,胎体厚重,釉色清幽,器形规整,鸡首和龙柄刻划生动传神,釉面开细密纹片。全器完整无缺,无磕、修、冲,是非常难得的宋代佳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