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跟随逍遥游又踏上新的旅程,這次是逍遥游回馈会员的免費之旅,逍遥游承诺每月底三天,都将安排会员生曰,积分抵扣……等一日游,他们是说到做到了的,并且服务质量和团餐标准都确保上乘,所以我们都乐意找逍遥游出行。</p> <p class="ql-block">在去元通古镇的途中,我们去了西部银杏第一村一一金羊村,它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玉沿路</p><p class="ql-block">,幅员面积4.21平方公里,具有5千余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其中以银杏为主。穿梭在参天蔽日的银杏树林,原始森林的既视感,用心感受自然,远离城市喧嚣,发现别样的美。</p> <p class="ql-block">金羊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树在林中,林在村中",相互依托,浑然天成。大道两边有很多小岔路,你可以一路踏着金黄的银杏叶行走,别具一番风韵。</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花蕊夫人"的故里,她是五代十国人,幼能文,擅宫词,得幸于后蜀王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p> <p class="ql-block">林中有"花蕊夫人″的简约介绍。</p> <p class="ql-block">银杏景致颇为让人沉醉,整个深秋,這里如同一片金黄世界,在艳阳的天气下,一丝丝斑驳的光芒射入林中,尤为娇美。</p> <p class="ql-block">都说银杏之美,美在云淡风轻,金羊村作为银杏村落,核心区4千亩约有10万余株银杏树,百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树有200余株,无论是从面积还是观赏程度来说,這里都是赏银杏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徐家渡,在银杏笫一村边的岷江支流金马河旁,有一古老渡囗的遗址,始于南朝永明年,距今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五代十国时期,由于蜀国较为繁荣,原古渡己不适应水陆交通码头供需,徐氏家族徐国璋重振古渡,开辟水陆交通枢纽,故名徐家渡。</p> <p class="ql-block">青城县立于渡口侧,镇守一方咽喉要道,是川西茶马古道终点,物资出道仅此一线,历有"川芎在這里下船,食盐在這里上岸"之说。随着古青城县的兴衰,徐家渡也经历了隋,唐,蜀,宋,元五个朝代700多年的历史,青城县废后迁至都江堰市,但徐家渡的咽喉要道依然是两岸百姓生活生产所需。直至2010年,因岷江多处架桥通行,为了安全而停运。</p> <p class="ql-block">林中有许多小岔路可进入密林深处。</p> <p class="ql-block">还有许多苗木造型。</p> <p class="ql-block">啊!這里空气清新,多深呼吸。</p> <p class="ql-block">还有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花蕊居。</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直奔元通古镇,它坐落在崇州市。崇州,古称"蜀州",有4300年历史和2300年建城史,素有"蜀中之蜀"美誉,拥有四川大熊猫拪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自然资源,拥有紫竹遗址,双河遗址,罨画池等国国冢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川唯一,全国独特的"古镇金三角|聚落",拥有4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智慧城市,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元通古镇,建镇距今己有1600多年,可追朔到东晋,当时這里名叫水渠乡,明朝时,這里建有圆通寺,后建镇改为圆通镇,意为圆和通顺,到了民国,便于书写,便把圆满的"圆"改为元宝的`元",就是今天所见的元通镇了。</p> <p class="ql-block">古镇是沿着西河两岸建设的,而西河是流经崇州境内最大的一条灌溉,排洪两用河道。它发源于海拨3868米的鸡冠山,源头流细,依山傍崖,蜿行于大小山谷之中,经多次汇入支流,受干五里河,味江河和泊江河经元通镇折而南园再汇入岷江。西河元通镇以上段称文井江,元通镇以下段称西河,全长101公里,崇州境内流程长88.8公里,河床平均宽300米。</p> <p class="ql-block">西河两岸都有宽敞的人行步道和护栏。</p> <p class="ql-block">从游客中心到元通镇必须经过這座汇江桥。</p> <p class="ql-block">汇江桥是川西最早的铁杆桥,被誉为"川西第一铁索桥",除两端桥楼,中间几座带歇山顶的凉亭在宽阔的江面上颇显风致。该桥曾两次遭洪水冲垮,因清明会人多坍塌,文革被毁……1985年,当地人慷慨捐资,重修了今天的汇江桥。桥长156米,宽2.5米,三墩四孔。</p> <p class="ql-block">由十一根铁杆组成,每墩上建有风韵独特的独亭,中亭为重檐四角攒尖式,其余为单檐卷棚式,两端还有桥门楼,为重檐歇山式造型。</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江面。</p> <p class="ql-block">中亭。</p> <p class="ql-block">桥身两端各有30米的引桥,桥端竖石狮以扎紧,固定钢绳,承托绳上铺设的路板,为增加安全景区专门重铺了桥板,在桥上设置多处安全警示牌增加防护栏,安装了监控和安全广播,实行24小时监控,还有专人对桥上游客流量进行监控全面保障游客安全。</p> <p class="ql-block">镇中心的字库塔</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镇中心的刘二哥私房莱馆里用餐,地道的川菜,有元通古镇特产椒麻鸭,回锅肉,鸡丝拌凉莱,粉蒸肉,甜烧白,土豆烧肉,银耳汤和多种时令蔬莱,真是味道巴适份量丰盛,小管家孙治,小徐,小李等为我们盛饭送水,服务贴心,我们十分滿意。</p> <p class="ql-block">元通古镇的大门牌坊。</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麒麟街,是古时最热闹的一条街,也是元通九条九巷中具有中枢作用的一根龙脉,全长314米,宽9米,是元通正街商业发达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此街是过去元通古镇的达官贵人,文化名人的聚居之地。著名的黄家,罗家大院都在這条街上,天主教堂也在這条街上。</p> <p class="ql-block">麒麟街正对字库塔。</p> <p class="ql-block">黄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大院内门廊两旁,流水不断,装饰豪华。大院建于1914年,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中将旅长黄润馀住所,他爷爷入朝为官,清同治时期,以军机攒战之职跟随左宗棠赴西北平叛后为国捐躯。清光绪年间,黄润馀凭借其祖上功德,被保送到成都武备学堂学军事,与刘文辉,尹昌衡成为同学,毕业后在辛亥革命中,协助尹昌衡除去当时成都清朝最后一个都督趙尔丰及其党羽。</p> <p class="ql-block">大院大门。</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p> <p class="ql-block">元通塔,位于三江汇流处,塔的风格为明清七层古塔建筑,塔的每层八角设置风铃,登上此塔,可北迎泊江水,东观古镇,西眺味江,南赏成都平原,让游客有每层一道景,每层一片天的不同视觉效果及内心感受。</p> <p class="ql-block">镇中心字库塔,高20米,共有5层,字库为6面加一个顶的塔式结构,字库的每一面都有历代书法家和文人的赋画诗作,因为古时的人们敬惜字纸,惜字得,所以凡是写了字的纸都不会随意丟弃,而是拿到這座字库进行焚烧,举头三尺有神明,人们相信通过袅袅升起的炊烟能与神灵交流,以求得幸福安康,平安富贵的善果。</p> <p class="ql-block">巷中美食。</p> <p class="ql-block">麒麟街宽敞。在所有的成都古镇中都很少有這样宽的街面,挑出的灰色飞檐,高大的猫拱,在青瓦屋顶之中隐约出现,暗红色的门板和石柱撑起了一个个木制的门面,竹竿撑起的凉棚下堆着各式传统百货,当年的车夫,脚夫就源源不断地从這些小巷运进运出各种土特产和商品。</p> <p class="ql-block">天主堂,建于1903年,它的门壁中式传统中透着异域欧洲风情,门楣上方书有`诸圣之宗"四个大字。整个门壁除了哥特式尖顶,门顶的十字架以及门柱的上联外,其它均是中式传统文化的体现,例如门联下联中提到了孔子,浮雕是仿中国传统木结构的挂落,雀替样式,装饰有爪,叶,花,果等。两侧的窑雕式对联是用元通土陶工艺制作的,在川西独属元通古镇烧制的陶器造型精美,色泽通透,牌匾烧制至今已100多年了,足以证明当时元通制陶工艺的精湛和制陶历史的悠久。</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庄严肃静、</p> <p class="ql-block">罗家大院、是由元通古镇的传奇女商人罗幺寡妇独立主持修建的砖石结构、中西合壁牌坊式大门、哥特式尖顶、顶之周围塑亭合楼、"是一洞天"是指罗幺寡妇功成名就后、希望过着如仙家般的悠闲生活、向往着竖起楼台遮日御是一洞天、然而她所处的历史背景、正是风起云涌,国家动荡、与其内心想法背道而驰、"打开门第看风潮"正值社会动荡、辛亥革命席卷全国的现实、于是她带领二十多个女兵参加了当时的同志会暴动、表现了她中国英雄的非凡气概、</p> <p class="ql-block">罗家大院内走马转阁楼、非常大气和宽敞、直通后院至西河边、</p> <p class="ql-block">麒麟街至仁里義乡牌坊为止、全长314米。</p> <p class="ql-block">小巷内的"夏家茶楼"己是百年老店。是品茶的好去处,茶楼为纯木制结构,但历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茶楼分上下两层,楼底中间有个天井,还有一囗古井,据说从茶楼开业起就从這里汲水沏茶了,井水清冽甘甜,泡出来的茶青碧如玉,茶香沁鼻,现在的夏家茶楼依然保留着老虎灶和当年烧水用的铜壶。</p> <p class="ql-block">西河边的行人步道。</p> <p class="ql-block">广东会馆,清初,元通镇因物产丰富,水上运输便利,各省客商纷份来這里建造会馆从事商贸,乾隆,嘉庆年间,在双凤街建广东会馆,辛亥革命后,四川混乱,到二十世纪中期,元通各会馆不复存在,只余广东会馆三段门墙。2008年汶川地震后,从国家到地方协力重建,2009年重修广东会馆,在残存门墙的基上照原貌恢夏,重现当年胜况。</p> <p class="ql-block">远眺永利桥。</p> <p class="ql-block">永利桥,位于元通古镇上场囗,横跨泊江,为崇卅境内仅存的石拱桥。初建时己不可考。1938年被洪水冲垮后重建,桥身3孔,跨长35米,桥身左右竖石栏板,栏板中有36根方柱,柱顶有花果,走兽圆雕,造型各异,桥墩鱼嘴为鳌头型,粗犷而巍然。现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背景是元通塔,塔和桥相距很近。</p> <p class="ql-block">桥柱上的石雕动物很逼真。</p> <p class="ql-block">元通塔是镇水之塔,泊江河水流很急。</p> <p class="ql-block">古当铺,清晚期古镇繁荣空前未有,为开辟筹资渠道,先后出现了7家当铺,法国传教士也在這商机中分取一份利益。這家当铺就是這段历史的见证。当铺哥特式门,门楣隐刻拉丁文,经营用房全为中华传统木结构,因地制宜成三角形布局,临街一廂是常见的当铺门面,半家壁装修,房屋的方格大窗和高柜台,加上逼窄的天井,还依稀能想象出当年讨要和杀压当值时的冷酷气氛。成都周边的古镇很多,有机会还想多去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