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共读】做温暖的陪伴者——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与行

喵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静待花开,成就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  一次,我在幼儿园观摩活动。执教教师与孩子的互动可谓精彩,16个孩子中有五六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尤其令人赞叹。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去观察那几个从未举过手的孩子。在同样的活动时段里,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又会如何表达,是否有其他想法呢?然而,没有“如果”,相反,<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是同伴们高质量的发言代替了他们的水平,他们就这么被妥妥地认定为“懂了,而且懂得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 那天,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区教育局领导,她在我耳边私语:“徐老师啊,现在的孩子真是见多识广哦!看着他们,我想起我女儿当年上幼儿园,那绝对是小傻瓜一个!因为她在课堂上极少举手的。我回家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回答说,小朋友说得好,我说不好。”尽管这位领导此时面带笑容且语气轻松,她的女儿现在可能也发展得不错,但细细琢磨如此垂头丧气的话是出自一个未满6岁的孩子之口,我的内心还是有点隐隐作痛。</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老师觉得满腹委屈:孩子之间总有差异,每个班里都有不爱开口的孩子,如果所有问题都要顾及每一个孩子,那还怎么上课呢?</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辩解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我们确实也不应该对集体活动“教师提问——孩子回答”环节中教师无法面向每一个孩子而太过较真。但事实是,在众多集体教学活动中,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相形见绌”的场景还有不少。</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讨论“班级日报”的集体活动。教师先引导孩子发现报纸可以记录很多刚刚发生的事情,再师幼共同讨论用照片、画画等方式记录所发生的事情,然后鼓励孩子三人一组,协商去采访最想采访的人,并记录采访结果。接下来,便是能力强的幼儿大显身手的时刻了:“听我的、听我的,我们去采访xx老师”“我很聪明,我来问问题”“你画得好,你来画画”“啊呀,你不要这样画呀,这样画是不对的”“你看你看,你又画错了,你走开,我来画吧”....··如此三人合作,看了很让人揪心。但这样的情形,我们并不陌生。</p> <p class="ql-block">  我确信,这种情形绝对不是教师所期望的。教师备课时,一定以为孩子之间是“互相倾听同伴的阐述——说服对方以便达成共识——根据个人所长来分配工作——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然而,这一“愿景”并没有如期而至;其实,这一“愿景”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为此,<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我们需要反思,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教师本身在设计活动时就缺乏预估能力、过于乐观?</span></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一定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孩子在与同伴合作时并没有要孤立谁、贬低谁的意识,他们也都期望能“尽快完成任务”。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一个人掌控一切、其他人不发声或许就是最有效的做法。只可惜,这样的合作让那些能力弱的孩子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妥妥地成为网络上戏称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吃瓜群众</span>”。</p><p class="ql-block"> 现实中类似的“被剥夺”还有很多。在一个科学活动“搭高楼”中,教师准备了不同形状但数量有限的积木,然后鼓励每个孩子去选择“你觉得合适的积木”来搭一座高楼,看谁搭得又牢又快。话音刚落,那些反应灵敏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奔向“积木区”,选取长方体积木,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块块积木搭成高楼······看着这些能力强的大班幼儿只顾着教师要求的速度,而无暇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过程,我的内心有说不出的遗憾。再看那些能力弱的幼儿,轮到他们挤到“积木区”时,留在他们面前的大多是小正方体、三角体积木,他们一下子要面对难度倍增的挑战。于是,他们便很有挫败感地向老师申述:“长方体积木没有了,所以搭不快、搭不高。”在我看来,这无疑还是活动设计的问题。<span style="color:rgb(1, 1, 1);">如果我们在备课中不去顾及“能力差的孩子能做什么”,那么,这些孩子永远只能成为</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课堂上的“陪客”。</span></p><p class="ql-block"> 前一阵子,一段视频《小鸭子上台阶》风靡网络。一只母鸭带着12只小鸭子上三级台阶,鸭妈妈始终就在最高的那级台阶上来回走动且无所作为,每只小鸭子都在不断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奋力起跳。在2分30秒的时间里,你会看到12只小鸭子无数次摔倒和爬起。然而,鸭妈妈对此不急不躁,耐心等待。我有意识地关注了第一只爬上台阶的小鸭子,它用了不到一分钟就顺利完成任务,与最后登上台阶的那只小鸭子相差了1分40秒。即便如此,第一只“登峰”的小鸭子也没有获得任何嘉奖和优待,只是和鸭妈妈一起等待、等待·····</p><p class="ql-block"> 我被最后那只小鸭子不屈不挠的努力而感动,更被鸭妈妈“静待花开”的耐心折服。我在想,假如鸭妈妈来当幼儿园教师,一定会倾听更多的孩子在讲些什么,也一定会给所有的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探索。</p><p class="ql-block"> 静待花开,是不剥夺任何机会。</p><p class="ql-block"> 静待花开,是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发展进程。</p><p class="ql-block"> 静待花开,是支持和引导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p><p class="ql-block">(本文发表于《上海托幼》2017年1/2合刊)</p> <p class="ql-block">——《做温暖的陪伴者》P28-P30</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 田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朗读| 刘盈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沂南县第三实验幼儿园</p>

孩子

小鸭子

教师

积木

花开

静待

幼儿园

幼儿

台阶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