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广的回忆(四)

金宝

<p class="ql-block">记得2003年一个夏末的傍晚,有事提前离开电台。突然间狂风大作,随之而来的是倾盆大雨。习惯地打开随身听,听到了东广晚新闻的一场大雨直播。记者和编辑在多个现场发回口播报道,节目还打破了原有框架,突现了上海各界在大雨中的职守与互助……听来酣畅淋漓!深感欣喜的是,这场直播的背后就是在家值守的黄纬、杨叶超几位年轻人,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他们已完全把握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布局实力。</p> <p class="ql-block">几天后,接到市委宣传部关于另一频率晚新闻抢播大雨的表扬通知,一时很后悔没将792的那场直播及时上报,待亏了东广的一群年轻人。如同欧.亨利的小说,高潮总是在惊人的“翻转”那一刻。有人查阅电台的播控系统,发现那晚抢播大雨重磅报道的只是东广晚新闻,并非那个频率。难道监听人员搞混了频率?结果越来越神奇了,说是那个频率主动上报宣传部领导的,这个移花接木的水准异常高超,肯定会叫嫁接专家米丘林自叹不如。但这位嫁接高手肯定没有料到,会有人去查阅监控系统。</p><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东广新闻一直把上广看作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是追赶目标。忙完了东广早新闻的编播,会不由自主地听听990早新闻,但凡发现哪里不如对方,会一整天都感到憋屈。以致SMG实行频率频道制以后,集团副总陈乾年几次要求792与990合作直播“申博成功”、“洋山港开工”等项目,虽然照做了,但心里总还有说不出的别扭。直到广播新闻中心组建,上广东广新闻合二为一,才体会当初陈乾年台长“手心手背”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说,这个“理解”恐怕也未必能说服东广新闻编播部主任来洁,不是说她如何固执,但我知道她的“东广情结”比我浓烈的多!要不然,她怎么能在我退休前的几个月里,把792的收听率硬生生地提到了上海广播的第三位!业内都知道,无论在频率的功率覆盖(792调频功率1千瓦,990为10千瓦),上海听众的收听习惯(我不止一次遇到听众说早上990早新闻怎么怎么播的,以致在场的上广同事都不好意思的纠正他说那是东广),特别是在广播采访已经完全合并的情况下,这有多么地困难!如果没有当年憋足的那股气,是想都没法想的。</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憋的气肯定远不如来洁的那么足。但东广的那份情结也还是难以割舍。04、05年被调到交通频率当书记,每天还是会收听东广早新闻。偶然觉得6点半要闻不怎么贴切,也还会不由自主地打电话与当班监制谈谈看法。直到后来察觉有人厌烦,碰了一鼻子灰,也还是不肯作罢,只是改为有选择的电话探讨。</p> <p class="ql-block">一直留恋东广的那种氛围,具体是什么?也没仔细想过。直到退休,有人私下给我看了一样东西,才猛然领悟其中的真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说人人都能亲密无间,这是绝对做不到的,但总体来说那应该是比较正常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比方说人们深恶痛绝的“写信”文化,所谓“写信”文化无非就是奉承和诋毁,说得委婉一点也就是夸张的当面表扬和夸张的背后批评,归根结蒂都是出自一种心态的超常变化,也许是我说重了,其实它由来已久,早在大仲马基督山时代的法国就很流行。而东广那阵子却极少被它污染,这得归功于东广几任领导,我始终认为:唯有主要领导的宽广胸怀才能在一个群体中培育出抵御“写信”文化的抗体。</p> <p class="ql-block">真正够得上“朋友”称呼的在人际交往中极其稀罕。这在书本里早就看到过,但真正领悟却是在退休多年以后。然而在东广确实结交了不少“莫逆之交”,也因东广的关系在社会上结交了许多这样的朋友,在上广也有不少。更多的则是通常意义上的朋友,无需以“两肋插刀”来彼此要求,诚实相待就好。回到这个段落开头的那个故事,东广人引以为豪的是:可以每时每刻全方位的竞争,但手段光明磊落。绝不是说东广比别人高尚,毋庸讳言的是我所知道的“写信高手”和卷入那场“暴雨”喜剧的人中间,也有在东广干过的。细细想来,比较说得通的理由也许是,东广的那个氛围制约了这些特异功能者,使他们的“聪明才智”无法发挥出来。</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过去,回顾那段经历,许多故事许多场景历历在目,最值得珍惜的是:我们曾经拥有过令人难忘的激情与和谐氛围!我们曾经共同奋斗过,曾经真诚相待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