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壁画及雕塑之应县木塔、净土寺、悬空寺

小冯

<p class="ql-block">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伽塔是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梁思成先生见它第一眼时深情的说:“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阅尽古建的他,对这座塔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最高评价:“后来我发现,那是‘长明灯’,自九百年前日日夜夜地亮到如今。”</p><p class="ql-block"> 它始建于距今约1000年的辽代,高六十多米。为了文物保护现在只开放塔身第一层的内部参观,不允许拍照,楼上部分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却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古代工匠的技术让人惊叹!梁思成先生第一眼见到木塔时发出如此感叹:“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p> <p class="ql-block">目前史学界公认应县木塔是辽清宁二年所修建,也就是在辽兴宗皇后萧挞里时期。辽兴宗执政二十四年后驾崩,萧挞里成为皇太后(俗称萧太后),继续把持朝政二十年。在木塔一层内槽南北的门额照壁板上,有六幅供养人像,三男三女。历史学家推测,上方三人分别为圣宗钦哀皇后萧耨斤、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下方三人为家族中三位男性封王。由此断言,此为当年萧氏一门兴盛时期之家庙。</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远观擎天柱,近视百尺莲</p> <p class="ql-block">整座木塔共使用斗栱54种计480朵,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之最,被称作“斗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大风、地震来临时,斗栱就像一个可松可紧的弹簧可以吸收动能保护主体结构不受侵害。从下向上仰望,一朵朵斗栱宛如一簇簇盛开的莲花在塔身上熠熠生辉,古人称之为“百尺莲开”。</p> <p class="ql-block">木塔的塔尖用全铁件建成金属塔刹,中心一铁轴插入梁架之内,四周八条铁链紧系,正是一个典型的避雷器。当年为了测量最高处的塔刹数据,梁思成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冒险爬上表面已经糟朽的木塔顶部。而当时已经黑云压城,惊雷滚滚,梁思成只能在60多米的高空,紧紧抓住那根铁链,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完成了对应县木塔建筑学意义上的科学考察,留下了一份详实的测绘记录。(找不到那张完整的照片只能放这张)</p> <p class="ql-block">一层的柱子每根平均承重100吨左右,神奇的是柱下石础根本没有巢臼,木柱断面直接平立于石础之上!而且每个小时有一根柱子会离开地面,人的手指可以插进去。这就有了24根木柱轮流休息的说法,就是说这24根柱子每半个时辰,即每小时都有一根在休息。</p> <p class="ql-block">休息的这根柱子会离开地面一点</p> <p class="ql-block">塔基的角兽也被好好保护起来,毕竟也有近千年了</p> <p class="ql-block">塔上现存明、清及民国匾、楹联54块。最著名的是明朝两位皇帝的题匾</p> <p class="ql-block">公元1423年,明成祖朱棣率军出师宣化 ,回击蒙古鞑靼和瓦剌部。回京途中驻宿应州,挥笔写了“峻极神工”四字,此匾在1613年五月重装于塔上</p> <p class="ql-block">明成祖朱棣的题匾“竣极神工”之下是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御笔“天下奇观”。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武宗朱厚照督大军在阳和、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士时,题“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这些匾额和楹联是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与木塔同样永传百世,为后人所景仰。</p> <p class="ql-block">内部因无法拍照,在网上找了两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心痛的,是历史上几次对木塔的人为破坏。</p><p class="ql-block">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所幸当时枪弹杀伤力不大;</p><p class="ql-block">1934年,也就是梁思成测量木塔后的第二年,民国政府对木塔进行了一次“大维护”,拆除了各层间的泥夹墙和斜戗,换成了现在的门和窗。次年,梁思成再来应县 ,那个“红白相间”的宝塔已经失去原来光彩,他顿足捶胸,仰天长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组认为,就是这次错误的维护,大大降低了各层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能力,使得每层的结构整体性减弱。其实,损毁不止于此,原来的泥夹墙外表是光滑的白色,里面则是美轮美奂的彩画像,这一切再难复见。</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初期,应县曾在塔内召开“万人大会”,每层都安装了喇叭,坐满了人。木塔承受了很大的重量,损伤肯定是有的,幸亏木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类组成,承载力大。</p> <p class="ql-block">能感受到梁思成说“临走真是不放心,生怕一别即永诀。”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免费开放,位于应县木塔不远处由于规模较小,隐于民居之中,去时寺里又正在做恢复山门的工程,周围民居都在拆迁加上修路,如果不是修路工人指点我们根本找不到旁边进寺的侧门会抱撼而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寺内工作人员是佛家弟子,人很好。很详细的给我们做了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净土寺</span>始建于金代,现仅存大雄宝殿和配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物,单檐歇山顶,秀丽雄伟,为典型的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推开殿门一抬头与精美华丽的藻井撞个满眼,金龙盘绕的天宫楼阁美仑美奂,心中只有震撼!天宫阁楼藻井,全木质雕刻,采用的是《营造法式》中天宫楼阁的制作方法,构造精美,构思精巧,是少见的金代珍品。</p> <p class="ql-block">大殿覆斗形天花板,以梁袱划分9格,分别作成9个藻井,中部的斗8藻井最大,藻井下饰以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p> <p class="ql-block">虽然殿内佛像是新的,壁画和藻井能如此完好的保存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披头散发的金代石狮子静静地在大殿的角落面壁而坐</p> <p class="ql-block">佛像背后有幅男相倒坐观音壁画。因为佛像后边是全黑的只能打着手电简观看,空间狭小拍照很困难,网上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从应县去悬空寺并不远,简单吃了凉粉等当地小吃直奔浑源县。嫌累都不想爬恒山就只去了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最初叫“玄空阁”,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是恒山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壮观”二字,传为李白所题,但原迹已经不存,1990年重新以华严寺李白笔记拓片摹刻,其中“壮”字旁边多出的一点,喻意“比壮观还多一点”。</p> <p class="ql-block">天然峭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悬空寺建于翠屏峰山腰一处天然凹槽。由于山的顶部自然向外延伸,可以阻挡雨水冲刷。而悬空寺较高的位置又避免了山下洪水的侵袭。翠屏峰和天峰岭之间形成港湾形山谷,也减少了风对悬空寺的侵蚀。两侧高大的山体还为悬空寺遮挡了阳光,平均每天阳光直射只有两到三个小时,这也避免了暴晒引起的木材老化。</p> <p class="ql-block">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用飞梁,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p> <p class="ql-block">明人郑洛的《早过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寺院共一院两楼,进山门后是建在岩石上的一院。沿着狭窄的栈道可以依次登上南楼和北楼</p> <p class="ql-block">在山门外能拍到院子的钟、鼓楼以及上边的南楼和北楼</p> <p class="ql-block">歇山顶式鼓楼和钟楼相对而立,场地虽小、晨钟暮鼓却也是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供奉有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三尊佛像为明代旧物。</p> <p class="ql-block">柱子平时并不受力,只是装饰,极端情况下才会起支撑和平衡作用。真正起做用的是打进悬崖石头里的飞梁</p> <p class="ql-block">栈道连接着一院两楼,南楼和北楼各三层,北楼的三教殿最高。我们沿窄窄的栈道、楼梯上下没觉得什么;旁边有恐高症一族战战兢兢,有的手脚并用死死的抱着身边人或山壁侧的柱子。看看栏杆是有点低</p> <p class="ql-block">南楼二层是三官殿,为悬空寺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是明代泥塑珍品。三官指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p> <p class="ql-block">北楼二楼的三圣殿敬奉着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在三圣两边,则站有十大徒弟、释迦、韦陀、阿难、天女,皆造型设计精美,体形丰腴,具有唐、明几代的雕塑作品风韵。</p> <p class="ql-block">最高层的三教殿,则是悬空寺“三教合一”的典型。中间为佛教释迦牟尼,左侧为儒家孔子,右侧则是道家老子。三教祖先同堂敬奉,上是我国宗教史上的一段美谈。也为悬空寺能长期保存下来做出了贡献,不论灭佛、灭道这里都能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刻着“公输天巧”四个大字。传说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营建。建造的工匠在梦里受祖师爷鲁班指点启发建成这琼楼仙阁般的建筑。也流传着“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俗语</p> <p class="ql-block">网上找了几张内部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天上呈神兽形态的云彩像是正在和千年檐兽私语</p> <p class="ql-block">1500高龄的悬空寺,看尽了花开花落,云起云涌,经历了王朝更替,星月沉浮,塞北的风沙也好,铁骑的践踏也罢,而它依然在那里,继续数着沧桑,伴随它出生的拓跋王朝虽已淹入尘埃,它将作为王朝的遗迹,与时间同流。</p> <p class="ql-block">南边的北魏古栈道因为垮塌被封闭我们就就接着下一站——大同、大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