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兰与我,相濡以沫写人生。

暗香疏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为百年之好</p><p class="ql-block"> “月兰”是我妻子晁群生的小名,她就如一朵盛开的兰花,温文尔雅,花姿清丽,青涩而富有朝阳,娇小又不失坚毅,总是默默无闻,绽放着芳香。用她那满腔热情和仁心医术,惠及社会和邻里,因而我更喜欢唤她“月兰”。</p><p class="ql-block"> 月兰出生在古城西安一户罗姓贫苦人家,父亲在民国时期做过邮差,后来靠蹬三轮车养活一家人。月兰在家里姐弟六人中排行老二,深得父母的疼爱和教养。上世纪四十年代,罗家和做汽车司机的晁家同住市中心的菊花园内,两家相处甚好,因晁家无子女,两家老人商定把月兰过继给了晁家。</p><p class="ql-block"> 月兰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养父母十分喜爱并寄予厚望。培养她连续上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在东厅门西安高级中学读书时,放学回家的路上,时常看到救护车载着危重病人呼啸而过,向医院急驰而去,揪得她的心也砰砰直跳,久久难以平静,从那时起做一名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念头在她的心底越来越清晰坚定。她暗下决心,努力学习,毕业后报考医学院校。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毕业后她如愿考入了西安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前身),激动的三天三夜未入眠。</p><p class="ql-block"> 1968年初,她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见习时,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俩相识。一个内敛搞科研的人,遇到了活泼的白衣天使,两情相悦,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从此,我和月兰相依相伴,快乐时分享喜悦,悲伤时分担忧愁。1968年6月30日,我们举办了简单的婚礼,结为百年之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为儿童生命“护航”</p><p class="ql-block"> 1968年10月她被分配到解放军某部农场劳动锻炼,先后去了陕西蒲城和大荔等地劳动并兼职连队卫生员。一年半后再分配到陕西省建材系统的工厂卫生所做全科医生,不久又调到新筹建的陕西省建材医院(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前身)儿科工作。几年间,不断调整、变换单位与工作岗位,她始终毫无怨言,乐观应对,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赏识与肯定。她走到哪里就把白衣天使的使命带到哪里。在连队当卫生员,不嫌位低辛苦;做全科医生,“恶补”医学知识,提高个人治疗技术水平。做儿科医生正合她愿,一干就是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金眼科,银外科,吱哩哇啦小儿科......”正是这个流行语使她爱上了小儿科。在她眼里儿童最有活力,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健康关乎到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关乎到民族的兴旺和富强。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和引力。儿童诊病不同于成人,孩子不会自述病史,特别是婴儿不会说话,就必须全面地听诊、触诊和叩诊,要向家长耐心地询问病史,来不得一丝一毫的疏漏。对待小儿患者还要有足够亲和力,哄着孩子配合诊病和治疗,这也是做一名好儿科医生的技能。</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在医院的后院里,短短的数百米距离,她常常无暇顾及。她把医院当家,不分昼夜地工作着,守护着。记得40年前一个休息日的凌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她,护士急促地喊:晁主任!科里来了一位农村老大娘,抱着昏迷的孙子来急诊!她听后急忙穿上衣服,跑步赶到医院抢救。幼儿面色苍白,两岁八个月的孩子消瘦得仅有9公斤,血压测不出来,呼吸也不通畅,尿量极少,初步诊断为幼儿腹泻伴中度脱水。她果断给患儿输入晶体溶液,再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防止红细胞聚积和血栓形成。经过紧急诊断处理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血压上升,呼吸顺畅。但是患儿在四小时后,血压又反弹下降,尿量也不足10 毫升。她又赶入病房,测血压、观症状,根据血液化验结果,在输液中添加了碳酸氢钠,24小时后患儿血压、呼吸和尿量终于恢复正常。这是一种因脱水引起的血源性休克病例,是由于营养不良所致。她和科里医生会诊制定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补充葡萄糖酸钙和其它一些支持疗法的方案,经过十多天治疗后,患儿痊愈。事后,她感慨地说:“这个患儿如果不是及时就诊抢救,很可能失去生命。”</p><p class="ql-block"> 建材医院的妇产科和小儿科在同一层楼上,妇产科在东头,小儿科在西头,有一次产妇刚刚生下的一名新生儿没有自主呼吸,仅有微弱的心跳,产房护士急忙到小儿科求救。她刚刚换下工作服准备下班,二话没说马上又穿上工作服赶去急救,进行体外心脏按摩,效果不好,又实施心内注射肾上腺进行治疗,注射之后又进行心外按摩。这位新生儿终于成功救治。我记得那天,三个孩子都放学回家了,在等候妈妈回来做晚餐呢!我知道月兰在抢救新生儿时,立即洗手做晚餐,还让老大把饭给她妈妈送去,月兰捧着热乎乎的饭菜,感动的泪湿润了眼眶。这是近几天我俩聊天时,她讲述的事例,在医院里经她亲手抢救成功的危重患儿一千多例了。她总是说:“医生是个良心活,救人是主要的,其它都是次要的”。</p> <p class="ql-block">1988年初她参加陕西省下乡医疗队,去陕北横山县服务八个月,留下三个上中、小学的孩子,由我一人带养。我早出晚归去上班,孩子中午放学后只好让她们去食堂就餐。每到星期天,我都会杀一只鸡,让孩子帮我拔毛后,我再开膛剖肚,做红烧鸡,三个孩子吃的香喷喷的。至今他们还说:爸爸做的红烧鸡好吃的很!老二还经常鼓动我再做一次。我说不做了,那个年代都是散养的土鸡,如今去哪买呀?这么多年都是你妈做饭,我只是采购和打扫卫生,现在我再做,你们肯定觉得不好吃,还是留下那个年代我做的“红烧鸡”的美好印象吧!</p><p class="ql-block"> 月兰从普通医生做到小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在任科主任期间,小儿科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集体,1985年还获“陕西省建材总公司先进集体”。个人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陕西省建材总公司先进工作者”。1990年到院里担任业务副院长,在分管全院业务工作期间,仍然不脱离临床,每周坚持上两个半天门诊。1997年当选西安市新城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每年都把老百姓关心的医疗等热门话题,做为提案带到会上,替患者发声。</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月兰对儿科的挚爱未减,先后被多家医院聘请坐诊。在杨凌示范区医院的十年中,不但上专家门诊,还定期带领儿科医生查房,把一生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她一干又是20年。</p><p class="ql-block"> 这20年是她专注儿科临床的20年,是发挥余热的20年,也是身体遭遇磨难的时期。先后四次腿部、腰部和两侧股骨头发生骨折,更让我痛心的是发生了四次脑出血,但她一次次顽强地挺了过来,一次次战胜了病魔。2013年秋因脑出血住进交大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住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只允许每天下午三点钟探望,且只允许一人进去,探望时间仅给半小时。我每天下午准时到达,进去给她擦洗身体。有一天月兰的妹妹来了,想进去探望,我只好让她进去,但仅仅进去十多分钟就出来了,她说:我已给姐姐把身体擦洗完了,她虽然昏迷中不醒人事,但看得出来,姐姐的眼神在找你,你还是进去吧,见到你,姐才会放心的。她在监护室昏迷中还念叨着:“我要自己掏钱办一座儿童医院,让生病的孩子都住进去”。听到护士给我讲述时,我怆然泪下。月兰这种治病救人精神,已深深地烙印到她的脑海里了。</p> <p class="ql-block">相濡以沫54载</p><p class="ql-block"> 1968年,月兰去了蒲城解放军农场。我所在单位进驻“工宣队”,“清理阶级队伍”,莫须有罪名横加我身,科室“革命领导小组”宣布对我“停职审查”,写检查,写交待,逼迫揭发他人,挨批斗使我痛苦不堪。那段难熬时光,月兰从未指责、埋怨我,她通过书信一再安慰我,鼓励我,劝我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p><p class="ql-block"> 因查不出上纲上线问题,我幸免了被“关牛棚”。半年之后“查无实据,放!”。之后,我逐步恢复了正常工作。</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炒菜做饭,主要依靠蜂窝煤炉子,蜂窝煤是依照人口多少按月供应。煤店离我家一站多路,每次买煤都要借用单位的架子车去拉。我俩每月去一次煤站,每次买完煤,月兰都要抢着拉车。有时候抢不过她,我便生心生一计:车里煤没装好,路上容易掉,你把它整一整吧!她一回头,我就拉上车了。月兰说我滑头,我嘿嘿一笑,拉上车就往家跑。</p><p class="ql-block"> 我家住在医院后楼五层,蜂窝煤要分多次用簸箕运上楼,是一项耗费体力的活。每次运煤时,月兰总说我身体瘦弱,让她自己多运几次,为此我俩经常争得面红耳赤。那个年代,粮食都是定量供应,面粉是50斤的袋装,大米是每人每月3斤,这些粮食都得靠人力运上楼,为了避免月兰一人购买粮食搬运上楼的困难,我去外地出差前定会按照计划采购好并运回家。</p><p class="ql-block"> 因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我常常要外出调研,无暇顾及家庭。1973年我承担制定国家冶炼机械行业仪器仪表八年发展规划工作,历时半年带领规划小组先后去了首钢、鞍钢、武钢、太钢、包钢等地调研。期间,月兰则承揽了家庭后勤保障工作,她克服一切困难,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照顾着三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1980年之后,我先后编写、编译了21本专业书籍,累计近1000万字。在那个年代,编写一本书特别不容易,都是手写“爬格子”。我写完初稿,月兰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我誉写一遍。</p><p class="ql-block"> 她不仅仅是誉写员,还是我的审校者。编写科技相关书籍时,涉及的专业术语、图表较多,她从事医学,我搞理工,专业互不相通,但月兰在誉写过程中常常提出质疑,为我指出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1998年出版的《打印机故障诊断与维护》一书中是这样介绍作者:“看来字字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其实,这不仅仅是对我的褒杨,也是对月兰的称赞。</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位贤惠的妻子。1993年起,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我“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我深知自己获得的荣誉离不开月兰的支持与鼓励!</p><p class="ql-block"> 滚滚红尘,悠悠岁月。时光留不住我们的青春,如今我俩已步入耄耋之年,月兰经过几次骨折后行动不便,我隔三差五用轮椅推上她去兴庆宫公园散步、锻炼。</p><p class="ql-block"> 在岗时,我们风雨同舟、相互支持、奉献社会;退休后,我们平平淡淡、温情陪伴,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俩相濡以沫54年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金秋》2022.07.下半月刊登,并于2022年10月收录于《西行启示录》第三卷2022年10月28日修订西安。 </p><p class="ql-block"> 赵 继 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