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偶遇平武报恩寺

gogo8815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走到了绵阳平武县。和司机聊天才知道到城区内有一个报恩寺,名称“小故宫”。仔细回想,曾经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看见过这个建筑群的介绍。</p> 由于平武地处汉族与少数民族交界处,距离政治中心遥远,早在南宋时期,中央政府为加强地方的统治,采取了土司这一管理制度,其用意是“以土官治土人”。至元明时期,土司制度到了鼎盛时期,报恩寺即在这一阶段由地方土司王玺所建。 传说,王玺私自修建的深山皇宫,被皇帝查知后,匆忙搬来佛像,才逃过一劫。殿内有一块金丝楠木上刻着“当今皇帝万万岁”,这也是报恩寺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原因,逃过了数次劫难,也包括文革。可以说报恩寺是特殊政治体制的产物。 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资金一部分是官银,大部分是源于当地百姓的捐赠,历时二十年建成。寺院坐西向东,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沿300米长的中轴线对称排列,完全仿照北京故宫布局设计,有“深山宫殿”之称。<br> 寺院由山门、 钟楼、天王殿、大悲殿、华严藏、大雄宝殿、碑亭、 万佛阁等主要建筑构成。 寺门前有八字琉璃墙、台阶、狻猊、寺前广场上置经幢,酷似故宫前的结构。 全寺清一色用珍贵楠木建成,布局和谐,结构谨严,建筑精美,为国内所仅有,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 报恩寺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基地。 1938年杨虎城将军一家被国民党军统关押在该处长达8年之久。(百度百科中介绍,但在其它地方没有查到相关资料!) 平武报恩寺是以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为中心,前为天王殿,后为万佛阁,左为大悲殿,右为华严藏。 华严藏内完整地保存着一座转轮藏,大悲殿、大雄宝殿以及万佛阁内有精美的立雕、浮雕和壁画。 寺内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飞檐凌空,金碧辉煌。由于殿内不能拍照,细节只能在网上查询。 <div>有专家总结报恩寺的建筑有六绝:一是主要建筑中的柱、梁、椽、檩等木质材料皆为一色珍贵楠木,有不蛀、不结蛛网之奇效。<br></div> 二是在大悲殿内有一尊气势庄严的千手观音,立于仰覆莲花宝座上,正身以一根千年楠木精雕而成,高9米,身后呈扇形密布1004只手(网图)。 三是华严殿内巧夺天工的转轮经藏,高为11米,直径为7米,共分7层,形似一座七级佛塔。经桶制作奇特,工艺精巧,雕饰繁杂,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经历过地震之后转经筒也出现了一些偏移(图为宫殿外拍摄)。 四是报恩寺是群龙聚会的场所。寺内柱额梁枋、脊饰瓦当,乃至香炉、匾额、钟钮等处都突出龙的形象。尤以华严殿内长7米的四条泥塑蟠龙最为精美。全寺有9999条龙,加上“当今皇帝万万岁”的龙位,共计有一万条龙,又有“深山龙宫”之称。 五是报恩寺的建筑斗拱。全寺是纯木质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却能完整保存了600多年。建筑上使用斗拱36种2000多朵,居全国之最。又有“斗拱博物馆”之称。 六是报恩寺的壁画,在大雄宝殿和万佛阁内现存300多平方米的珍贵明代壁画(网图)。 <p class="ql-block">王玺修建“小故宫”,这“以下犯上”的举动,曾震惊朝廷。在他舌灿莲花一番解释之后,明英宗朱祁镇竟然网开一面,在《敕修大报恩寺碑铭》中的圣旨这样写道:“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故以报恩之名改建寺院。 </p> <p class="ql-block">平武报恩寺是中国仅存的保存完整的明代早期官式寺庙建筑实例之一。</p> <p class="ql-block">平武报恩寺是罕见的建筑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平武报恩寺是多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典型代表,更是多民族边远地区特殊政治制度的重要历史见证。</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10月28日上午于绵阳平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