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2022年党建活动(2)参观梅岭三章纪念馆、彭坑陈毅旧居

蓝天

<p class="ql-block">梅岭三章纪念馆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下辖的分馆,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所处位置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所在地。陈毅在梅山斋坑被围时,写下了《梅岭三章》。</p> <p class="ql-block">巍巍梅岭,是革命先烈无惧艰难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着的红色土地;锵锵誓言,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困难中乐观豪迈的英雄气魄。</p><p class="ql-block">10月27日,一师分会党建活动团队来到大余县梅岭三章纪念馆,追寻先辈足迹,倾听历史回响。纪念馆位于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建设村黄坑。</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是以三面红旗组成的建筑造型,广场正中是陈毅、陈丕显等五位红军将领的塑像,最前面是一面五星红旗展姿飘扬。</p> <p class="ql-block">先辈人从长征路上走来远去,新时代长征路仍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让红色旗帜昂扬飘起,让精神传承屹立坚挺。</p><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雕像的背面刻有赣南游击词</p><p class="ql-block">1936年陈毅创作的作品</p><p class="ql-block">1936年夏季,赣粤边地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靠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陈毅元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p> <p class="ql-block">赣南游击词</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夏</p><p class="ql-block">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p><p class="ql-block">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p><p class="ql-block">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p><p class="ql-block">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p><p class="ql-block">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p><p class="ql-block">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p><p class="ql-block">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p><p class="ql-block">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p><p class="ql-block">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p><p class="ql-block">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p><p class="ql-block">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p><p class="ql-block">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展览面积1300多平方米,展线长180多米,分为4个部分。展厅内展出物件51件(张)、一般文物6件、红军标语共24条,其中重要红色标语二类8条、三类3条、一般红色标语13条。纪念馆设有陈毅元帅诗词专题展厅、多功能影像厅等,以雕像、场景、图片、书籍等陈列,真实再现了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弘扬坚定信念及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大余县梅岭三章纪念馆内的陈毅雕塑</p><p class="ql-block">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p><p class="ql-block">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p> <p class="ql-block">在陈毅光辉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在铁马金戈的枪林弹雨中度过的,而赣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梅岭三章》就是对这一境况的最好反映,这三首诗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冲天豪气,壮志未酬的革命情怀,鼓励战友继续战斗的满怀激情和对革命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几十年来,教育和感染了无数共产党人。</p> <p class="ql-block">上午在梅岭古道上,今天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西南12公里的梅山村北侧山坡上,修建有一组石碑,上面篆刻的文字便是陈毅的《梅岭三章》。此地正是当年陈毅被敌人包围、潜伏躲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石碑修建于1997年,高约1米半,宽2米,碑身为汉白玉结构,碑文用镏金熨贴,在阳光下极为醒目。</p> <p class="ql-block">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旧的文物文献“诉说”着先辈的斗争历程,纪念馆的精心设计再现了游击战争的艰苦环境,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领略了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坚定信念、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梅山魂。</p> <p class="ql-block">一师分会副会长陈伟同志代表一师分会向纪念馆捐赠《英雄百年》等书籍。</p> <p class="ql-block">彭坑陈毅旧居</p><p class="ql-block">陈毅旧居位于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彭坑,为游击队交通员周篮家。整栋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盖顶,分为上下厅,中间有天井,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是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p> <p class="ql-block">1936年春,陈毅来到了池江彭坑,先在彭坑的大叶坑,沙子坑等一带搭棚居住,经常走动,东一夜,西一夜,后来,腿伤复发,就在游击队交通员周兰家后山上一颗大松树下搭了一个筒易的草棚住下,为便于治疗陈毅的腿伤,在周兰夫妇的要求下,陈毅搬进周兰家居住。</p><p class="ql-block">从此,游击队常在这里开会,研究斗争策略。</p><p class="ql-block">陈毅旧居</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主力红军从中央苏区突围长征,留手苏区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项英,陈毅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数十倍于己的敌军,保卫红色苏维埃政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毅旧居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陈毅之子陈晓鲁与夫人粟惠宁与周篮嫂的后人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陈毅旧居~紧急通道</p> <p class="ql-block">当年挖的连心井,解决群众吃水困难</p> <p class="ql-block">在陈毅旧居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参观后感言:</p><p class="ql-block">参观梅岭三章纪念馆有感:元帅豪迈赋三章,生死度外为国殇。千锤百炼坚似铁,理想信念志如钢。黄寒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