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大院里的洪氏家族

王和坤

<p class="ql-block">图片制作:王和坤</p> <p class="ql-block">在东岙顶村部旁,有一座用当地特色红石头垒砌而成的四合院大宅,她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沧桑,一路走到了今天。正如她身披的“红色礼装”一般,她也有着一段光荣的“红色印迹”,她就是东岙顶洪氏家族的老宅。</p><p class="ql-block">东岙顶洪氏家族,为当地五大姓氏 之一,主要有两个支派,均源于福建同安(今属厦门)。据宗谱记载,洪彦昭公于乾隆癸亥年(1743)由同安岗头移居东岙(今东岙顶村,以下同)至2011年该支派已传9代人;洪光鲁公于乾隆末嘉庆初与妻苏氏、弟文运夫妇等兄弟、叔侄、妯娌共七人由福建同安迁东岙,至2016年该支派已传9代人。</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洪彦昭公后裔,据《洪氏宗谱》记载,洪彦昭公生子六,子孙分布于东岙顶、东岙、北岙、温州、永嘉、衢州、上海等地。清末至民国时期,洪氏以诗书传家,家族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革命先驱,如光绪丙午年(1906)毕业于杭州中等工业学堂的洪德远公;民国时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做地下革命工作的洪作宏先生;民国时期,毕业于温州瓯海中学,并于解放前夕参加革命烈士叶加加、彭允才先生组织的革命宣传工作的洪寅先生等。</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16日,我们一行六人,走访了住在北岙杨梅脚的洪忠先生(求字辈)。先生出生于1940年,今年80周岁,现居住于北岙杨梅脚,他曾在家乡当兵十六年,后转台州省军区任干事,转业后,曾任洞头人民法院民庭庭长,现退休在家。说起洪家的老宅,老人颇有感慨,陆陆续续为我们说起了那段往事。</p><p class="ql-block">一、愤弃厚薪,言行家风。洪德远公,名养林,号晓然,印辉。为洪忠先生的祖父,生于光绪丙戌年(1886),卒失考,毕业于杭州中等工业学堂(今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国民党陆军第六师二十二团,任文案。后因其不愿见到国人自相残杀的局面,愤而辞去薪酬丰厚的文案之职,回家种地,后又兼任私塾先生。民国二十六年(1937)德远公决定建造一座四合院,因其几个子女做生意的做生意,小的尚小,所以长子洪作瓒公就承担起了家里大部分的重活,他前后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将拟建大宅的石头全部挑齐,终于在民国三十九年(1940)建起了规模宏大的洪氏大宅门,但因过于劳累,大宅建成后的第四年,洪作瓒公因病去世,留下了年仅5岁的小洪忠。从此教育洪忠的责任就落在了祖父洪德远身上。“我的祖父家教甚严,不允许家里人有喝酒、抽烟、赌博等不良嗜好,还记得,当时我姑丈因为好赌,而被我祖父拒之门外,不准姑姑一家回娘家;我小时候跟着祖父读书,记得有一次,祖父让我背诵,我因一时粗心,结果背错了,被祖父一顿板子打了手心,从此以后读书再也不敢粗心大意。”说起祖父,洪忠先生至今仍对其又是敬又是畏。</p><p class="ql-block">二、支持军队,解放洞头。洞头解放前夕,解放军来到了东岙顶,没有地方住,于是就住进了这座红色的大宅子,洪家人让解放军同志的一个连都住在家里的二楼,自己家族则住在一楼。“解放棺材岙(胜利岙)那天,我们正准备吃饭,突然来了一个命令,说要攻打棺材岙,解放军同志连饭都没顾上吃就出发了,结果一个连的同志都牺牲在解放棺材岙的战场上,只剩下炊事班的一位同志。”说到这里,洪忠先生早已是老泪纵横。</p><p class="ql-block">三、参加革命,表率干部。话题谈到洪忠先生最小的叔叔洪寅时,老人说:"小叔是一个思想先进(进步)的"童子军"。洪寅先生名超璌,1932年出生于洞头东岙顶村,1947年7月至8月,他在温州瓯海中学读书期间参加了由他的同学陈雄先生 组织并主持召开的"洞头同学旅瓯同学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二十位左右的同学,主要是宣传进步思想,学习进步书刊。1949年7月,从温州瓯海中学毕业后,洪寅先生参加了叶加加、彭允才先生所领导的"暑假联合会",向家长人民宣传进步思想,高唱革命歌曲。同年7月中旬,国民党残余部队王云沛部占据洞头岛,逮捕并杀害了叶加加、彭允才两位烈士,因此"暑联"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当年8月洞头岛第一次解放,洪寅先生被分配到三盘区东屏镇第二小学任教。1950年7月7日,全区小学师生在北岙小学操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时,国民党残余部队突然袭击洞头岛,部队和区政府被迫撤离本岛至玉环县,洪寅先生等人也随区政府一起撤走。1950年8月,洪寅先生参加玉环县楚门区龙岩乡土整土改工作,由于思想进步、工作勤恳,组织派他到土改培训班学习,同年12月他在学习班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1年1月至1953年3月,洞头建区后洪寅先生回到家乡担任三盘区政府民政干事、王权先生 文书一职。由于工作认真,表现突出,洪寅先生先后被委任多个重要职位从党部书记、党组成员、副职调研员、正职巡视员至县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洪寅先生逝世后,县里对他的评价是:一生处处"严于律己、坚持党性、廉洁奉公、廉明从政、忠诚老实、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表里一致",在我区干部中起着表率作用。如今,洪德远公的子孙已有200多人,洪氏老宅的归属和保护也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祖上留下来的心血结晶,洪求忠先生决定将老宅作为纪念洪氏祖先的祠堂,如果老宅有损毁洪氏各房的子孙必须各尽其力将其修缮,这也体现出洪氏家族优良的教育传统,并将其世代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28日第二稿</p><p class="ql-block">标注:</p><p class="ql-block">1、五大姓氏:指陈、曾、洪、黄、吕。 </p><p class="ql-block">2、陈雄:东岙顶人,中共地下党员,曾任温州市总工会主席。</p><p class="ql-block">3、 王权:曾任洞头县1955年-1956年县长,1975-1978年主任。</p> <p class="ql-block">作者作品《不老的印迹》中的洪氏老宅</p> <p class="ql-block">拍摄:林加杰</p> <p class="ql-block">拍摄:王和坤</p> <p class="ql-block">采访洪忠老先生</p><p class="ql-block">拍摄:王和坤</p> <p class="ql-block">拍摄:王和坤</p> <p class="ql-block">拍摄:王和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