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和不懈的力量 - 记2022年芝加哥马拉松之南开跑团

南开芝加哥校友会

2022年芝加哥马拉松盛况 卢梭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之目的。门捷列耶夫说,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br>马拉松,这个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运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专注和不懈可以产生的巨大力量。<br>我,一个曾经连马拉松的门都没找到的人,在2022年10月有幸透过门缝一窥这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世界,也有幸近距离的见证了他们又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兴奋、一起感概、一起盼望。为什么这么投入?因为精神的感染、运动的魅力、和人性的美好!<br>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致敬南开跑团,也为这次马拉松加油呐喊的校友们记录下最真实的感受。<div>感谢提供素材、充实内容的莉萍、智华,和跑团成员。</div> <b>2022年10月7日周五,晴,风大,稍冷</b><br>早晨10:30, 智华师姐的飞机从伦敦抵达芝加哥。<br>智华姐怕影响我工作,不让我接机。幸亏我坚持去了,才会有开车时和酒店里两个小时的开心聊天,才会有后来快乐的午餐时间。<br>中午2点,魏丹师姐、芳芳师姐、以及莉萍到达酒店,合影后五人共进午餐。魏丹师姐和芳芳师姐都是第一次见面,莉萍我们早在筹备2019年马拉松啦啦队之时就已认识。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开朗健谈的午餐非常愉快,但是因为她们还要赶去Expo而不得不收尾。 <div><b><br></b></div><b>2022年10月8日周六,晴,风和日丽</b><br>中午1点,参加跑团加碳餐。<br>进城的路格外拥堵。本来校友会的张峰报名一起参加,堵车在半路迟到快一小时折返了。我想,就算是到了大家已经吃完,我也得堵住门把人认全了。<br>幸运的是,走进饭馆时大家都还在热络地吃饭聊天。13个参加芝马的有10个在现场,我请教坐在身边的芳芳与名单对照,努力记住每个人的样貌。想象中茫茫马拉松人海中寻找校友非常不易,所以必须得烂熟于胸。<br>席间莉萍拿出闻名遐迩的“南开跑团大馒头"。我有幸分到了两个,还附有贴心的暖宝宝,让我开心感动不已。<br>魏丹师姐和彭敏师姐私下传授了很多啦啦队的诀窍,非常及时和受用。原来,做好啦啦队有这么多注意事项和诀窍,不是依靠热血蛮干就行的。<br>我也找机会跟大家介绍了自己,目的是万一我找不到他们,他们也许可以在人群里看到我。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想法非常不科学,比赛结束闲聊时我好奇地问过,参赛校友说他们在飞驰而过的一瞬间,是基本看不清我们的脸的。<br>午饭结束后,我们在牌楼下边拍了合影,作为啦啦队代表,我也有幸出现在合影里。 <div><br></div><div><b>2022年10月9日周日,晴,微风,难得的秋日好天气</b><br><br><b><u>啦啦队</u></b><br>我们多日在芝麻群里讨论啦啦队的分派和位置,最终彭敏师姐帮着协调,把我们几个北郊的都安排在了中国城的站点(约22迈处)。其他的校友和家属们分别在出发点,以及3/13迈处助力加油。</div>我们在啦啦队的小群里商量怎么进城、如何转车、谁带校旗、谁带旗杆、谁带相机、穿什么衣服、带椅子零食,事无巨细,生怕自己忘了任何重要的东西耽误啦啦队大事。<br><br>早晨首先到达现场的大师兄王渝文和张伟高高的架起了校旗,给随后到来的校友醒目的标志。<br>一个早晨激动、兴奋、自豪、感动、各种情绪把心脏塞得满满的。南开跑团选手们在赛道上的熠熠风采、顽强的精神、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互相之间那份无私的支持和关爱,都让我们感动和钦佩。<div>每次看到参赛校友转过弯跑向我们,心情只有两个词可以形容“激动”、“骄傲”!跑到22迈处,选手那时候的疲劳可想而知,然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专门绕过来与我们打招呼。</div><div><br>非常意外的是官方的Tracking APP很不靠谱,有几次APP上明明显示校友已经离得很近了,但是好像突然停滞不前,再看APP时显示已经跑过了我们的位置。大家都惊呆了,这么多双眼睛是如何看漏的。然而再下一刻,校友又突然转过弯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于是手忙脚乱的拍录像、拍照、摇旗呐喊。<br>我们所在的地点在中国城的牌楼下边约50米处,参赛的校友一转过弯很快就可以跑到我们面前。所以我们必须目不转睛的盯着,第一时间发现他们,稍微晃神就有可能来不及拍照或者录像。啦啦队分工明确,大师兄渝文负责校旗,师妹马靖负责在app上track校友,师弟旅嘉负责远眺提醒大家,张伟负责照相,我负责拍视频。所以一早晨的常态是大师兄不断调整校旗的位置,马靖和旅嘉大喊“来了、来了”,张伟全程蹲着拍照,我拍视频。我们一起用最大嗓门高喊“南开加油”,如果校友跑得近就与他们击掌。闲暇时间跟义务摄影师搭讪,请他们多给南开选手拍照。<br><br>渝文师兄今年刚刚退休,幸福的步入人生最自由自在的阶段。他是南开芝加哥校友会的理事长,多年一直为校友会和校友们默默的付出。这次渝文师兄推掉了其他的安排,报名啦啦队。他带来了校旗,并为校旗带了一个特别长的旗杆。幸亏这个长杆子,我们的校旗才能在空中高高飘扬。很多跑步的校友都提到我们的校旗非常显眼,在他们最累的时候带去了力量。但是渝文师兄携带长杆子上公共交通的时候却并不那么愉快,据他自己口述,模样可疑,行迹诡异,导致火车、地铁上的乘客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啦啦队任务结束后,他无论如何都不肯再把杆子带回家,直接扔掉。让我感动的是,从中国城出来,他坚持陪着我们一起去见参加比赛的校友们,聊了一会儿,才肯离开回家休息。<br><br>张伟主动承担了摄影师的任务。为了拍到最好的角度,她几乎全程都蹲着。我每次回头,都看到她一个人静静的蹲在地上,端着相机,拖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br>除了摄影,张伟和我还被动跑了一个5K。为什么呢?故事是这样的。比赛后,我们两个跟着Harris师兄去看终点,刚一到地方我们叫的出租车就到了。这位才跑完马拉松的师兄“抢过”我们的背包,领着我们奔回酒店。他自己一骑绝尘消失了踪影,我们被远远甩在后边,心中疯狂腹诽,一个刚跑完马拉松的人,为啥还能负重跑的如此飞快!?与跑团一起吃完晚餐,依依不舍的聊到最后一刻,一看时间来不及,我们再次狂奔两迈到火车站。就这样完成了我们5K的锻炼任务,以此致敬跑团。<br>在火车上,我们看照片、聊芝马,很快就到了张伟的那站。多年不坐火车的她,居然没找到下车的门,眼睁睁的看着火车再次开动,只能陪着我坐到下一站。我们大笑了一番,但是我也因此幸运的见到来接她的三个女儿(两个小美女,和可爱的小狗)。<br><br>马靖师妹是我在科工专夏季野餐会认识的。据师妹说她用了好长时间才找到校友会。这次我一开始招募啦啦队,她第一个报名参加。马靖师妹在芝加哥读博士后,聪明有实力,活泼可爱。关键是师妹还是一枚黄金单身美少女。马靖师妹一直在手机上track选手们,告诉我们选手的位置,帮我们提前做准备。<br><br>旅嘉是今年刚来芝加哥读博的师弟,年少有才,朝气蓬勃,人也特别谦虚有礼。他早早的来到集合的地点,全程一丝不苟的盯着牌楼下的转角,为我们及时的“通风报信”,让我们做好准备拍照拍录像,并摇旗呐喊。<br><br>我自己的经历也很喜感。由于封路,我们大部分都是坐公共交通。第一次在美国见到如此拥挤不堪的地铁,车厢门打开的一瞬间,我傻眼了,是那种急刹车都不倒的密实。担心错过选手们,于是硬把自己塞进了没有缝隙的人堆里。<br>我给自己的任务是给大家拍小视频。然而心气百倍,实际操作难度不小。激动之中我还没按下按键,有的校友已经一晃而过。有的是刚拍了几秒,校友的脸已经占满了屏幕。后边积累了经验,拍了几个还尚可的视频。希望明年可以一个都不拉的拍下每个人的美好时刻。<div><br></div><div>还有本来应该跑马,但是转战成为水站志愿者的曹津,同样在水站义务劳动的小马哥的帅气儿子,Reece Liang的全家包括阎颖师姐,以及袁林师姐的全家,都是啦啦队的骨干力量,在其他站点跑道边上也高高的架起了南开大旗,给跑马的校友们带去了精神鼓励和支持!</div></div> <div><br></div><b><u>跑团印象</u></b><br>跑团参加比赛的的选手很多都是这次认识的,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每个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跑步之外,他们都有丰富且独特的生活。跑步像是一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里,他们团结热血、惺惺相惜、全情投入,璀璨耀眼。比赛结束后他们马上又回到原先的世界里各自忙碌,各自精彩。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无缝衔接的,如果是我,大约得兴奋很久才能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吧。<br><div>这次没有机会跟每个人聊天,就记录一下有机会接触稍微多的几个人吧。没记录到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你们。<br></div> <div><br></div><div><b>智华:高情商金融高管,人称“皇姐”</b><br>她是我神交多年的朋友。几个月前得知她要来芝加哥跑马拉松,很兴奋、也很期待这次见面。上学时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为善于思考、有独立的见解、喜欢提问、乐于助人,许多老师多年后还对她记忆犹新。我与她没有同窗期,是在校友会认识的。这几年她为校友会做了很多工作、组织并参与了大量的活动,加上本人活泼幽默,在校友中间很有威信和人缘。她还曾经利用自己回国的宝贵时间,应邀回到南开为学生们做国际税法的讲座。</div>在微信群和她的朋友圈里,我见证了她的马拉松历程:开始跑步、跑短程、跑半马、跑全马、参加比赛。也看到她每天坚持打卡,并热忱的敦促校友们锻炼身体。她也曾鼓励我打卡,在我的每个帖子下面认真留言。。。<br>我不知道她是怎么记得住这么多人,并真诚的关心身边每个人的。我想,她应该是有一颗很大的心脏,里面装了很多的爱,而我,幸福的成为了她的朋友。<br>在芝马的赛道边上,我甚至还收获到一个无比珍贵的、师姐的熊抱,让我几乎哽咽。<br>智华师姐下一站去纽约跑马拉松,祝她一切顺利! <b>莉萍:美丽勇敢的斗士,人称“南开一妹”</b><br>我三年前第一次认识莉萍,那时候大家都在筹备百年校庆的活动。她专门来跟我们吃饭,介绍校友们参加芝加哥马拉松的情况,为校友会准备啦啦队提供 建议和帮助。我当时对她的印象是苗条清秀的小姑娘,跟马拉松的角色有违和感,所以听她讲自己跑马拉松的事情觉得特别的震撼。<br>认识后我在朋友圈里特别注意看她跑步的帖子,为她点赞。后来为她身体的事情而担忧,为她的勇敢和乐观而叫好,更为她诊断治疗的理想结果而振奋。<br>外表温柔美丽,内心无比强大,眼神清澈坚定,她总是让我觉得在她并不高大的身躯里藏着巨大的能量。这次看到她对智华师姐的关心,也让我异常感动。在22迈加油站她直接冲过来停到我面前,就是为了告诉我智华姐感觉不舒服,让我注意她的情况。芝马之后,她回家稍事休息,又直奔酒店看望,送去吃食。<br>比赛结束后的聚餐,她还带来了宝贝女儿和她的生日蛋糕,与我们一起给她庆生,给这一天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b>魏丹:温柔似水的小姐姐</b><br>第一眼看见魏丹师姐,就想到两个词:“肌白胜雪”“温柔似水”。笑容亲切,说话柔声柔气,简直无法把她跟“马拉松”三个字联系在一起。但是在马拉松比赛中她冲过我们面前的时候,我真真切切的看到并感受到了她的拼搏和运动精神。<br>她曾反复叮嘱我和啦啦队员们多穿衣服,戴帽子手套,带小椅子,带水和零食,就好像我们才是去比赛的特别关照对象。比赛后也一再的对啦啦队致谢。<br>听说师姐有个特别棒的女儿,除了有出色的工作之外,还是健美操高手。我是舞蹈控,马上去翻师姐的微信朋友圈和视频号,一饱眼福。<br>师姐在比赛的时候磨伤了脚,未能跟我们一起吃晚餐。希望有机会跟她再多聚。 <b>芳芳:最酷飒的美女记者</b><br>芳芳是妥妥的学霸和女强人。个人觉得在米国当记者是很有挑战的工作,特别是在纽约这个新闻中心,然而她做得非常出色。。<br>她爽朗、洒脱,在跑道上也是给人一种又酷又美的既视感。义务摄影师把照片发给我时,我注意到她的照片特别多,可能摄影师也比较喜欢拍她吧。<br>周五的中餐、周六的加碳餐、周日的赛后聚餐我恰巧都坐在她的旁边,有机会多聊了几句。我能感觉到她对自己的高要求,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完美主义者。我也能感受到她浓浓的文艺气息,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有仪式感的人。<br>祝愿她接下来的比赛顺利!也希望未来在纽约、芝加哥、或者世界其他的坐标再次相聚! <div><b><br></b></div><b>蒋虹亮(Mark):永远的芝马群主、我们的小马哥</b><div>Mark在跑圈里顶顶大名,除了因为他是芝马大群的群主,更是因为他热心、乐于助人、每一年都尽心尽力地接待到芝加哥参赛的跑团朋友们。</div><div>师兄的网名是Mark花生,但大家喜欢叫他小马哥,这名字才更能体现他讲义气、重情义的人格魅力。</div><div>小马哥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迹是他18年来对芝马的坚持,2005年开始,风雨无阻,从不放弃。他创造了奇迹,毫无疑问的也成为芝加哥华人跑圈里的明星人物。曾有网红小姐姐在偶像小马哥面前激动雀跃、语无伦次,介绍小马哥已经参加芝加哥马拉松54年。此惊人之语让一干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搔头瞪眼,严重怀疑小马哥的年龄,亦或是他保养得当,也或是一出生就开跑?</div><div>小马哥的另一贡献是每年都给来自世界各地跑芝马的华人建微信群,这里面繁琐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是正是因为有了群,大家觉得有了家,信息沟通无障碍、心中觉得特别踏实。</div><div>小马哥诙谐幽默大度,笑眯眯的样子深入人心,实在是南开一宝。</div> <b>吴慧龙:“龙神”确实是神</b><br>前边讲过Harris师兄带着我和张伟跑回酒店的趣事。我们虽然跑了一身汗、吃了一嘴土,心里却是佩服的很。<br>在周五的午餐上,大家帮助我熟悉这次参加芝马的校友。我听到了龙神的名字,知道原来有这样一尊大神,14岁上少年班、一年游遍美国52个国家公园、在百年校庆的时候把校旗插到珠峰上。那一刻,我肯定是没做好表情管理,张大了嘴,因为心里特别惊叹。有的人有能力也有动力把事情做到极致,他就是这一类人吧。<br>我自己也热爱旅游,也曾立志游遍国家公园。听了他的壮举,我赶紧找来国家公园list,勾了勾,发现连人家二分之一都不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愈发的佩服。<br>他显然是个超级学霸,却非常低调谦虚,从来不主动提自己的事情,都是不断在鼓励和赞许别人的经历。对二代也是格外的照顾和关心。<div>在这次芝马中,他跑出了3小时18分的好成绩,而他却在念叨回去后要好好加强锻炼。<br>看到他在群里说自己明年不跑芝马,准备下一个行程。心中好奇这个仗剑(没有剑)行走天下,一直在路上的旅人,下一站会是哪里?<br></div> <b>靳军:跑步的爱乐人、工程师</b><br>今年的芝马对他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他第二十个马拉松!<br>赛场外,他温润、谦和、脸上总带着浅浅的笑容,讲话有条不紊,逻辑清晰,非常符合他工程师的身份。赛场上,居然特别的活泼,歪着头比心的模样我在不同摄像师的照片里都看到。<br>师兄有个特别出色的女儿,小小年纪就展现了巨大的潜力,特别还是在科学和机器人方面。给我看他女儿照片的时候,我看到他笑容里透出来的父亲的温柔。<br>他喜欢音乐,经常介绍歌曲给大家。我这个跑步门外汉,从他这里学到了原来音乐的节拍对于跑步来说很重要。我好奇为什么他推荐的歌单都注明key, 其实应该想到他这么喜欢音乐,一定自己会演奏乐器。音乐可以让人开心且专注,就像跑步一样;音乐也是浪漫且丰富的,就像爱乐人的内心一样。<br>听说靳师兄十一月要去纽约跑马拉松,祝21跑成功! <b>袁林:小Linda老师</b><br>我听到大家都叫她小Linda,没来得及问为什么。我猜可能是因为她娇小可爱吧。<br>听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但是她跑的非常精彩,每张照片上都笑容可掬,很轻松的样子。我抓拍到她跑过我们加油站的录像,赛后迫不及待地发给了她,希望能给她留下一个美好的小纪念。<br>Linda师姐赛后匆匆离开芝加哥,临行前跟大家告了别,我有机会在酒店里见了她一面并合影。<br>同样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女儿,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聊了很多。中文好的像是在中国长大,也是名校高材生。优秀的妈妈,优秀的女儿!<br>后来读了师姐写的马拉松的心路历程,我被她的坚持和努力深深的感动。 <div><b><br></b></div><br> <b>曹津和孙晓东:跑马夫妇,伉俪情深</b><div>夫妻一起跑马拉松,简直不能更浪漫了。曹津和孙晓东是芝加哥华人跑团中的名人夫妻。两人都热爱跑步,年年BQ,而且还热心公益,经常在各种比赛中做速配员和志愿者。</div><div>芝马的速配员是一项难度很高的任务,要求非常严格,每迈的配速误差不能超过15秒!没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是很难胜任的。孙晓东完美的实现3:20的配速目标,最终以3:19:14完成比赛。这个精准度,只有机器可以超越了吧。</div><div>曹津因为一周前刚刚完成伦敦马拉松,于是这次芝马主动请缨做水站志愿者。</div><div>不论是在奔跑中,还是在服务时,他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脸上有笑,把阳光和关爱带给每一个人。</div><div>祝愿这对幸福的马拉松夫妻一直携手向前,快乐奔跑!</div> <b>晏良增: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可静可动、如风如电</b><br>不要被晏师兄温柔的外表所迷惑,如果你第一次见他,一定认为他是一个不紧不慢、喜静不喜动之人。师兄说话语速不快、声调不高,温文尔雅,然而他一旦跑起步来,却如脱兔一般,风驰电掣,轻松BQ。<br>这次是晏师兄第一个芝马,然而却是他今年第四个全程马拉松!晏师兄一再表示十分感谢南开大学校友的热心服务和提前安排。赛道边上高高飘扬的南开大旗和呐喊助威给他带去了力量,也把南开的精神展示给了世界八方!<br>晏师兄,明年芝马再见! <b>Reece Liang:优秀的二代</b><br>在加碳餐上见到了Reece,坐在我对面。本来就很年轻,但是他阳光的笑容让他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还要年轻。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用中文与我们交谈毫无障碍。我们惊异于他中文之好,也非常佩服阎颖师姐教导有方,培养出如此棒的二代。<br>这次是Reece第一次跑全马,他还高兴的穿上了丽萍特意带给他的火红南开队服。<br>比赛时阎颖师姐和家人在3迈处助力后,又赶到中国城与我们汇合,为自己的儿子加油鼓劲。Reece远远的跑向我们的时候,脸上还是带着他标志性的阳光笑容。<br>比赛后聚餐,他们全家在一起其乐融融,非常幸福,羡煞旁人。<br><br><br> 其实值得写的、想写的还很多,但是我写文章一贯是以啰嗦著称,所以还是及时收笔吧,更多的留给下次。下次也许是2023,最晚是2024。期待再见,期待再次见证南开跑团的精彩,期待有更多的校友来啦啦队助力!比心! <div><i><br></i></div><i>文:李晓静</i><div><i>照片:张伟及多位义务摄影师</i></div><div><i>素材:仝莉萍,刘智华,南开跑团</i></div> <div><br></div><div><div><br></div><div><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