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举成名的神话,背后流淌的汗水你只是没有看到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前不久,参加区文联组织的作协红色教育暨文学研讨会。不为别的,只为学长补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入会人员年龄可谓老中青,有年花甲的60后,70后,有血气方刚的90后,虽然自己也不年轻,兴趣和爱好使然,自我感觉不在老年人之列。其职务来自各阶层,有教师,行政干部,企业职工(或在职或退休或下岗),可分为学院派和草根派。总之,来之不同岗位的文学爱好者同集一堂执着认真探讨文学。</p><p class="ql-block">“创新不论出身”习主席的话,坚定着每个人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腹有诗书气自华”讲座老师贾某是某大学文学院教授,倩倩的外貌,被满腹经纶,娓娓道来的博学学识携裹,尤显沉稳大方,淑静文雅。</p> <p class="ql-block">贾教授介绍当下文学创作的整体情况,仅用四个字概括“空前繁荣”,全国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均4000部以上令人唏嘘不已,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更是数不胜数。并列举当前活跃文坛的几位大作家的作品,其中一位作家为发表某长篇小说整整花费了10年,10年反复修改打磨,10年背后是何其辛劳,我们想像不出来,只看到一部十几万字的精美大作呈现我们面前。我的偶像区作协秘书长宫老师为撰写牟平人王程远《奇袭白虎团》原作者的事迹报道,曾经七年里,前后探访主人翁十几次,以优质的纪事文学报道发表于《胶东文学》及省刊,没有寒彻骨哪来梅花香。这种敬业爱业及为文学甘愿抛洒汗水的奉献精神都深深震撼我,使之敬佩。</p> <p class="ql-block">齐身当中,与之同堂一席,刚开始还有那么一点慰感和自豪,当大家们的大作摆在眼前时,确实感到山外山,楼外楼,余之相比,有些卑微但也很淡定。</p><p class="ql-block">“人非生而知者”,世上没有生而知者,乃后天学习得来的,所谓的天才或神童也是学而得,勤能补拙,聪明来自勤奋,勤奋好学就能弥补不足,寻知求学没有捷径。余浅识之,学海无涯,毛主席提倡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便是唯一的可乘的稳舵之舟。</p><p class="ql-block">细数鎏金岁月,不求名不为利,站在秋的路口上的我,时常默默告诫自己,流年不复,莫负了岁月荒漠了时光,便是对人生的最好安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