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新体验

杨万智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5日,珠江云艺术团成员在团长兼导游庞老师的带领下,沿北京中轴线由南向北,开启中轴新体验。</p> <p class="ql-block">作为我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串起北京城的众多地标建筑和人文景观。如今,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中轴线申遗工作已经逐步展开。</p> <p class="ql-block">到底是老北京,庞老师介绍的第一个景点是“燕墩”——又称“烟墩”,是一座上窄下宽、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铁路桥南侧。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又称正阳外门,另有永安门、永昌门等名号,寓意“永远安定”。永定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桥北,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同年十月完工。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被相继拆除。2004年,北京市仿照乾隆年间式样,根据民国时期对永定门的测绘资料,重新复建了永定门城楼。</p><p class="ql-block">永定门城楼是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建筑,主建筑包括城台、箭楼、瓮城等。永定门城门建筑是北京外城南垣的正门,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南起点,是北京城经典的城门建筑之一,也是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申遗”工作已经确定了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14处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004年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门洞上方所嵌石匾,楷书“永定门”三字,苍劲雄健,是仿照明代原配石匾雕刻的。还有一个故事:在重建永定门城楼的前一年——2003年,人们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永定门石匾。据考证这块石匾正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永定门时的原配石匾。现在人们看到的,重建的永定门洞上方所嵌石匾上的“永定门”三字,就是仿照这块石匾雕刻的。</p> <p class="ql-block">明、清外城墙东段由此向东。</p> <p class="ql-block">位于城门洞内的北京中轴南端点标记。</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公园中线两侧象征天圆地方景物——敬天勤民。</p> <p class="ql-block">——农业为本。</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坛 先农,则神农也。“坛于田,以祀先农”引。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p> <p class="ql-block">天桥百货商场——1959年曾被授予“全国第一面商业红旗”</p> <p class="ql-block">天桥剧场,位于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东临市内最大的森林公园 —— 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隔街相望,南有先农坛,护城河蜿蜒而过,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西接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团,与正乙祠戏楼、湖广会馆等文化社团相互辉映,被誉为新世纪北京南城的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p> <p class="ql-block">德云社——字体、建筑、色调、坐落位置,均与其相声风格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老天桥的标志性建筑———四面钟。原四面钟约建于民国初年,解放后被毁。2003年复建,是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先生依据老照片、按原状设计出的图纸。这是宣南地区近90年前出现的标志性建筑,被毁至少也有70年以上,拆除大概也有半个多世纪了。此次复建位置有所移动,高度有所降低。</p> <p class="ql-block">北京自然博物馆坐落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天桥演艺区。</p><p class="ql-block">北京自然博物馆有321829件馆藏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中华侏罗兽、完成全身羽毛颜色复原的赫氏近鸟龙、保存在中国的恐鸟标本等;还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井研马门溪龙化石、中国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馆内还收藏着世界各国友好人士赠送给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部分礼品标本。</p> <p class="ql-block">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是一个以音乐剧为主,包含话剧、舞剧、秀、演唱会、芭蕾及交响音乐会等多种演艺形式在内的综合性剧场群。</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过街通道墙上所绘中轴线上的桥。</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座石桥,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到天坛祭天的时候,都要经过这座桥。关于天桥之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人们到天坛必经此桥,故把这座桥称之为天桥;另一种说法是皇帝到天坛祭天必 经此桥,皇帝贵为天子,因此称之为“天桥”。</p> <p class="ql-block">天桥旁的碑记——中轴线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老舍巨著今犹在,无人能见龙须沟。</p> <p class="ql-block">沿天坛路东行所见。</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北门(略)</p> <p class="ql-block">午间用膳于珠市口东大街的锦芳小吃店:豆汁、羊汤、面茶、焦圈、炸糕、门钉肉饼…</p> <p class="ql-block">乘公交西行。喜欢集邮的朋友一定记得。</p> <p class="ql-block">前门东路的刘老根大舞台、老根饭庄。</p> <p class="ql-block">南晓顺胡同。</p> <p class="ql-block">鲜鱼口西行。</p> <p class="ql-block">位于正阳桥南的五牌楼,是正阳牌楼的俗称,因其造型形式为五间六柱五楼式而得名。明朝正统四年(1439 年)建成时为木结构,6 根立柱均为通天柱(亦为冲天柱),每根立柱各有一对戗柱,每间上有两道额仿,仿间有镂空花板,仿上各以斗拱承楼顶,五楼均为四坡顶,正间额仿间镶“正阳桥”匾额,夹杆石上有石雕小兽。</p><p class="ql-block">瓮城于民国四年(1 915 )拆除。箭楼之南护城河上原有三座石拱桥(其他城门则仅有一座吊桥),名为“正阳桥”。</p><p class="ql-block">五牌楼始因其木制,在明万历,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先后多次遭遇大火。最大一次是1900年庚子之变中,义和团火烧专卖洋药的“老德记”,大火蔓延到正阳门下的五牌楼。牌楼后来几经翻修,民国24年{1935年}袁良当市长时,曾哄传东四,西四牌楼和这座五牌楼木柱朽腐,遂将东四,西四牌楼拆除,按原形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惟正阳门五牌楼未拆,五牌楼基本构造没有变,只因为混凝土加大了承载负荷而取消了戗柱,满汉合璧的正阳桥福额也去掉了满文。</p> <p class="ql-block">箭楼。</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花絮:门口乘公交时有一位外出七天,虽天天核酸,但未提交信息,未能上车同行;一位核酸四天,只能由朋友开车送至集合地点、被阻止用膳另开小灶,再接时朋友忘带手机周转联系;一位敬老卡到期未激活,每次上车后均亮明核酸允许乘车;一位蹦高照相时绊倒幸无影响;两位午餐后因脚力不足返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公路零公里点。中国公路象征性起点、北京的城市原点“零公里”标志是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干线公路的象征性起点,也是一个城市中心点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中国公路零公里点”标志镶嵌在正阳门南门口的路面上,呈天圆地方形状,用青铜合金铸造,古朴庄重。标志中间为数字“0”和中英文“中国公路零公里点”字样。中间是原点,四周雕刻着“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图案,与篆书的“东、西、南、北”四字相结合,显现出中国公路四个方向的走势。四周呈放射状的点线图案,显现出中国公路四通八达的网络。“中国公路零公里点”同时也是北京城市原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