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的公开课,学期初的计划是在第七周进行,但因为考试的原因推迟到这个星期。公开课的进行在周三上午第三节,用的是原来蔡老师的物理课。在这里谢谢蔡老师慷慨奉献这节课。同时也谢谢同科组的老师对本节课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高三1班全体同学的积极表现。<div> </div> 本次公开课的主题选取,原来的预想是按照高三复习资料来整合,上一节传统的高三复习课。但后来计划的更改,原来要上的内容刚复习完不久,只能临时更换。于是就干脆上一节设计新颖(同科组老师点评说之前学校公开课从没有这样上过)的课吧。<br>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的雷鸣主编写过一本书《研学旅行:地理眼+实践力》。这节课里的“地理眼”就是来自于此处。 图片来自京东网站 我们身处的世界,80%都与地理有关。本地理教研组组长韩老师更是在点评时说,我们从起床到入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地理。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同学还会有不知道怎么学地理,学了地理有什么用的疑问呢?地理课程标准,不管是高中的,还是义务教育的,都强调,要让学生学习他们身边的、熟悉的地理,学习对他们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而本节公开课秉持的教学理念就是基于此。<div> 从学情来讲,高三1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总体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可以较好地开展分组讨论探究,以及到讲台展示的教学活动。</div><div> 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讲:对老师给出的校园周边学生熟悉的地理景观照片以及补充资料,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大组合作汇总展示的方式,最终能综合分析该区域相关的地理问题,同时思考人与自然之间该如何和谐相处。</div><div> </div> 校园里 校门口 校园后山 教师办公室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其实很简单,就是由教师先展示4张照片,再由学生提出至少一个和地理有关的问题,并说明问题涉及的地理知识,然后尝试回答问题。最后,每个大组将自己小组的问题汇总并到讲台展示,同时说说对其中一个问题的理解。 回顾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提出的问题很到位,但在回答时的专业术语表述不是准确。而本人在本节课中也存在几个问题:1、时间分配不够好。前面的导入和介绍景观照片的时间稍长,留给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的时间可以再长些,最后老师的总结时间可以短些。2、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专业术语表述引导有所欠缺。3、可以在最后一组讲吊兰后,引入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或坦桑尼亚剑麻种植的高考真题,从而把问题落到“现实”考试中。4、这种需求学生知识基础较好和学习积极性高的小组合作探究课,在其它班级的推广性不强。<div> 当然,本节课还是有其成功的亮点。比如,整节课的教学氛围轻松,学习内容有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等等。现如今将本次公开课的情况分享如上,权当是个教学反思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