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志毅,省民政厅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傅晓,市民政局党组成员、正处级干部王燕、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刘琦等省、市领导来我区调研黄河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及乡村地名管理工作。区人大副主任任军,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骅陪同。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黄河街道,实地调研黄河街道黄河地名文化保护工作。黄河街道有关领导介绍 黄河街道为“赓续地名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投资350万元规划建设地理标志广场——黄河广场,广场以“黄河”在黄河街道的流经方位布局,把沿线搬迁的21个村庄名字篆刻在相应方位上,给滩区搬迁群众留下永久的记忆。在广场南侧修建38米黄河文化长廊,从黄河历史沿革、文化发展、社会变迁等方面全方位介绍黄河文化、幸福黄河情况。<br> 黄河街道 投资200万建设黄河乡村记忆馆, 黄河乡村记忆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展示黄河街道的历史沿革、域内沿黄村庄来历、历史名人、“幸福河”社区建设等。 <p class="ql-block"> 张志毅副厅长对我区黄河街道黄河地名文化建设给与充分肯定,他指出,作为黄河流域九省区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镇级行政区划单位,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围绕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开展“凝聚黄河魂、助力幸福梦”活动,展示黄河地名文化新时代精神价值,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p> 调研组一行随后到绣惠街道调研乡村地名管理工作,实地查看绣惠街道施家崖村村居标志设置情况,施家崖村民俗馆建设情况。施家崖村有关同志介绍施家崖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规范村庄道路标志设置,道路路牌加二维码,提升乡村地名文化元素,发挥“章丘白莲藕”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优势,鼓励相关从人员参与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张志毅厅长指出施家崖村重视乡村地名文化建设工作,在探索乡村地名文化建设深度嵌入乡村振兴工作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充分发挥乡村地名建设在推动乡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下一步要以点带面,深入挖掘地名文化时代价值,发挥地名文化效益,形成地域特色品牌效应。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联合相关镇街及职能部门整合乡村地名文化资源,围绕“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打造黄河地名文化品牌,围绕乡村地名管理工作,争做国家级乡村地名管理试点工作先进县区。<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