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臣 二哥王蜀林

敏姐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感时光飞逝,已然花甲,却有些事有些人,不能忘却。望中犹记,我们的二哥王蜀林,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等功臣,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二日长眠于云南省屏边烈士陵园。今天,他已远离我们四十三年了!</p> <p class="ql-block">二哥王蜀林,1956年4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峨边县,籍贯四川省德阳市。老王家五姊妹,二哥比大哥小两岁,其后依次小三岁、四岁、五岁的是三妹、四弟和五妹。家父是一九四〇年参加革命的八路军战士,曾任某工兵连连长,参加过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一九五〇年转业到地方林区工作。先后在川南森工局、黑水森工局工作,被企业职工、同事、地方领导和老百姓尊称为老革命。母亲一九五一年参加工作,跟随父亲长期在企业任政工干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二哥,打小就是一个邻家男孩,父母爱,长辈夸。自上小学起,他就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一路走来,班干部、班长、三好学生等的殊荣,伴随着他的成长。身为男孩子,上山打鸟、下河捕鱼、翻墙爬树也少不了他的身影。与别的男孩不同的是,在玩耍过程中,他总能做到适度,不欺负他人,关爱弟弟妹妹们,跑不动他背,去不了的地方他陪,他不是那种特别贪玩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记忆中,二哥英俊潇洒。琴棋书画虽不全优,却都略知一二。他热爱运动,篮球场、排球场、乒球桌边,都能看到那个最耀眼的他。他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初中毕业便被州府所在地的马尔康中学看好,择优录取。在马中,他远离父母,表现出极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他是当年阿坝州青年排球队的一员,司职二传手,多次代表阿坝州参加各级排球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因为他球技好,人品人缘俱佳,队友们亲切地称他为“黑七”(来自黑水县,身披七号队服)。二哥一米七六的身高,一表人才,堪为帅哥一枚,曾是多少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哥高中毕业回到黑水。他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所在的黑水县沙石多公社杨柳秋大队,是以藏族同胞占多数的村寨,他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共同生活,吃糌粑喝奶茶,他全然没有不习惯的表现。他参与赤脚医生的培训,自学医疗知识,帮助藏胞村民解决疾难问题,看病、扎针,很快得到藏胞村民的认可,深受他们的一直好评和喜爱。最能体现这点的是,每逢节假日回家时,二哥总会大包小包的带回一些鸡蛋和山货,都是藏族阿爸阿妈送给他的,可见他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哥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父母为他高兴,兄弟姊妹因他而骄傲。家父说:部队纪律严明,生活艰苦,你要有一颗坚持坚定的信心,为我们这个家争光!二哥牢记父母的教诲,在部队有着出色的表现。他平易近人,视战友如为亲兄弟,帮他们分忧解难,交流心得体会;他勤学苦练,无论文化学习还是军事技能,他都成为了所在连队的佼佼者。一九七七年六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担任连队文书。因为他的优秀,部队党委选送他到军校学习深造。在军校,他很快成为尖子生,各科成绩优异,获得多项奖励,令师生们刮目相看,他就是一片自身洒满阳光的花瓣,他是战友们心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二哥当兵的两年多时间里,常以家书往来与家人保持联系。他也是一个爱家恋家的人,给父母的书信中,汇报他的思想和成长进步,他给弟弟妹妹写信,关爱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军校学习期间,他经常用他不多的战士津贴给弟弟妹妹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利用节假日看望在外地学习的妹妹,等等。他热爱他的家人,家人们更爱他,他是父母心中孝顺的乖孩子,是我们兄弟姊妹心中最钦佩,最信赖的的好兄长。</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底,二哥给家里写了最后一封信,说他已从军校回到部队,正准备接受新的任务,望家人们勿牵挂、、、。谁知道,这成为了二哥和我们的永别!</p> <p class="ql-block">二哥牺牲后,他的战友、同学等都十分怀念他。据他的战友们说:他就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小北京”原型之一。可见,战友们给予了他崇高的评价。在各种军事期刊、报章杂志等媒体上,我们经常能读到有关回忆二哥,记叙他的英雄事迹的文章。读来,可歌可泣!</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通过二哥的战友回忆整理的二哥牺牲前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因部队战时需要,王蜀林提前从军校回到部队,党委任命他为115团一营三连担任连副指导员。三连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雄部队。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上级把当尖刀,打头阵的任务交给了三连。王蜀林到连队后,认为担子不轻,不能给英雄连队丢脸。心想一定要发扬老传统,向先烈们学习,为英雄连争光。他担任团支部书记,协助指导员做思想政治工作。连队多年没有打仗了,新战士都怕打仗,战前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打胜仗思想政治工作是关键。他积极配合连队开展"学英雄"、"当英雄"、杀敌人的活动。经常和有思想想法的战士谈心谈到深夜,他感到多做好一个战士的思想工作,就增添了一份胜利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九年二月初,部队开赴中越边境,驻扎云南个旧鸠街整训。二月十七日,接上级党委命令,三连担任攻打248高地的任务,首先利用夜间“偷渡红河"夺取滩头阵地,俺护大部队向越军发起总攻。副指导王蜀林按照连党支部分工,带领后勤分队按时将弹药送到指定位置。在攻打 248高地的战斗中,王蜀林带领救护组连续奋战,将十六名伤员、烈士及时抢运后送,并亲自为二十多名伤员及时救护包扎。此战役,三连光荣完成当尖刀打头阵的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月二十日,我115团1营和3营向敌重兵守卫的谷珊西山发起猛烈攻击,在我炮兵大力支援下,一举攻克了位于谷珊西则的 349、 402高地,打开了我主力向敌纵深发展的通路,粉碎了敌妄图凭险据守,组织反扑的阴谋。二十日下午,在向215高地发起进攻时,突然遭敌方交叉火力的袭击,三连三十多名同志负伤、牺牲,连长、连指导员也负了重伤。面对此情况,王蜀林一边激励全连同志奋战到底,拿下高地,一边大声呼喊为战友报仇;战友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前赴后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部队打到哪里,副指导员王蜀林的弹药就送到哪里,哪里有伤员,他就冲到哪里去抢救,组织救护组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他自已右腿也两次负伤,但他全然不顾,在连续包扎三各伤员后,又要给第四名伤员包扎时,身旁的三班战士梁正忠发现副指导员已负伤,急忙来给他包扎,王蜀林坚决不肯包扎,继续奋战。</p> <p class="ql-block">一营接到团部的作战命令后:决定以两翼夹击的战术,兵分两路向 215高地进攻,三连为主攻分队,从215高地西北山脊,向215高地的左侧方向进攻。二连为助攻分队,从早外沿早外山背向215高地右侧实施突击,配合三连战斗,一连为预备队,在三连后跟进。十五时三十分许,我炮兵对敌防御地域实施了强大的炮火攻击,与此同时,二、三连分别从早外山背和215西北山脊向215高地发起进攻。三连进至215高地西北山脊脚下时,便与越军接触,该连将敌人击退后,随即上到了215高地西北山脊。由于地形极其复杂,山高林密,高地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阵地,构筑了大量的各种工亊,且都在暗处,周边林草茂密,我军前行困难,上到山脊又发现敌情,全连只好沿山背上通往 215高地的一条小路向215高地搜索前进。进到 215高地西北约两百米处时,敌右侧机枪火力突开封锁了路口,当即有人员负伤,随同三连前往的副营长赛德芳急令三连疏开隐蔽,正准备向215高地发起攻击时,敌正面和翼侧机枪及轻重机关枪又突然疯狂向我方扫射,严密地封锁了林缘地段,与此同时,敌方的 82 迫击炮和 60 高炮也向我军连续炮击。受树林的遮挡,既不能很快避开敌火力袭击,又观察不到敌军火力的位置,三连大部分干部负伤,战士伤亡也很大。就在这时,敌方又一轮枪炮弹疯狂袭来,王蜀林迅速匍匐在战友梁正忠身上,用自已身体挡住了敌人射来的子弹,保护了战友的生命安全,自已却不幸多处中弹壮烈牺性!崇高而伟大的舍己救战士的英雄壮举,军党委给王蜀林同志追记了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次日早上七时许,215高地被攻克拿下。215高地驻有越军192 团1个营部和第 2 连,在阵地上构筑有17 个碉堡、58 个火力点,工事布局和火力配系都较完备,被敌方称为守防北大门。越军被我一营官兵英勇顽强、猛打猛冲,直打得鬼哭狼嚎,是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军被打得唯一次用明语向上级呼叫:“ 中国军队攻得太猛,顶不住了,请求增援和后撤!”。这个据说当年法军曾经攻打了 47天,伤亡了一个营的兵力也都没有突破的所谓“固若金汤”的防线,被我一营从2月20日下午奉命投入战斗,到次日7时许便顺利攻克,胜利打开了这道通过谷珊西山的大门。此战,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事后,我 1营被中央军委授予 “攻坚英雄营” 荣誉称号,王蜀林所在的三连被昆明军区授予 “威震敌胆英雄连” 荣誉称号,二连荣立集体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几十年来,我们却始终难忘我们的二哥,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眼前。尤其是二哥的战友、同学、生前好友等,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他,纪念他。父母在世时,经常就有来自祖国各地不知姓名的二哥战友的问候,我们也时常得到他们关爱。战友们说:二哥的英雄事迹感染着他们的一生。甚至有战友假以想象:如果王蜀林在生,凭他的才能、人格和优秀品质,一定会是栋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二〇一九年二月,我们四兄妹带着家母的夙愿到云南屏边烈士陵园祭扫二哥陵墓,痛与哭难表我们的想念、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在与二哥的战友们进一步联系和接触中,我们得知:四十余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前,都会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战友、同学、亲朋好友等,或组团、或独行前往屏边烈士墓前献一束花、燃一柱香、几个鞠躬,意表他们对烈士的真情缅怀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安息吧,二哥!</p><p class="ql-block">安息吧,烈士王蜀林!</p><p class="ql-block">安息吧,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烈们!</p><p class="ql-block">亲人不会忘记你们!</p><p class="ql-block">人民不会忘记你们!</p><p class="ql-block">祖国不会忘记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