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偶的故事

果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偶是我同学,六十多岁,退休干部。突然想写写他,倒不是他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他的善举,他的孝心,让我深深感动,写他的事迹,想让众多的人了解他,效仿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上高中那阵儿,我和老偶不是一个班,只是同届,两间教室挨着,所以下课常见面。引起我的注意是操场上有个看水房的青年,他浑身抽搐,走一步晃三下,早中晚三次开房放水,市民们前来挑水,他靠着墙壁不停地抽搐摇晃,脸也变形了,怪吓人的。有好玩的学生们还学他的样子走路。听同学们议论那是老偶的哥哥。我就纳闷,他们是兄弟吗?哥哥那么丑陋,弟弟却白白净净,端正的五官还有几分秀气,真是天壤之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高中毕业了,我回村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老偶恰好被分到我们村下乡插队。我家离知青点不远,又是同龄人,我常到知青点和他们聊天,玩耍,一起下地劳动。接触多了我发现老偶言语不多,温文尔雅,有学识有教养,为人善良忠厚,行为端庄,受到村民们的好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后来才了解到老偶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在文化馆工作,喜欢读书还时常写点小诗小传之类,文笔很好。母亲读书不多,但聪慧过人,通情达理,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在税务局给职工们做饭,他家日子过得美满。他们兄弟姐妹八个,受父亲文化熏陶,个个喜欢读书,都出类拔萃。唯独比他大十岁的大哥十七岁时,在县林业中学读书,当时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到河里打捞石头,瘦弱的身体长时间被冰冷的河水浸泡,寒气侵入体内,生病了。父母四处求医问药,但最终还是落下残疾,浑身抽搐不已。从此,大哥成为父母一生的牵挂。父母爱的天平倾斜于大儿,对这个有病的大儿子,悉心照顾,疼爱有加。弟弟妹妹们也对大哥关怀备至,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大哥身体有缺陷,但没缺失关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八年我考上了师范离开了村里,第二年老偶也分配工作离开了,再以后我们偶而在县城见面也只不过是互相打个招呼就离开了,没有过多的交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今年我回县城小住,在体育场锻炼遇到老偶,退休了有空坐下闲聊。我问起他的近况,他说:“老婆在太原帮儿子照看孙子,我在家里伺候大哥。”,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追问道:“就是那个残疾大哥吗?你父母都不在了吗?就你一个人伺候吗?”,他说:“是啊,就是那个残疾大哥,七十四岁了,身体还算可以,把饭放在小桌上能自己吃,想吃想喝,就是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父亲离开十多年了,母亲去世也七年了。”我又问道:“那你哪也去不了吧,大哥把你绑住,想出去旅行也不行吧。”他说:“是啊,七年了,我哪也去不了,就前年去太原看孙子走了一周,还需本城的二姐来家里照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哥老了爱吃些软乎的食物,中午喜欢喝点小酒,还得给弄些小菜呢。光做饭还好说,大哥身体抽搐,啥活也干不了,洗衣服,洗澡,打扫房子都得帮他干。尤其是洗澡,每洗一回我都累得够呛,他站不稳,坐下也是不停地抖动,给他洗澡真是费时又费劲。他喜欢看电视,我每天早早就给他打开电视,调到他爱看的频道,这样他就不那么无聊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又问道:“赡养父母是咱们的责任,可是哥哥你完全可以把他送到养老院呀。”,老偶马上回答说:“那不行,一母同胞,我舍不得他受罪,去了养老院不如我伺候得他舒服,再说,我得让父母在九泉之下安心。你不知道,我妈八十多岁,还给他做鞋,他走路拖拉不稳,唯有妈妈做的鞋才合脚耐磨。老人家戴着老花眼,打纸样,糊袼褙,沿鞋口子,拿鞋帮子,一针一线,一双又一双,三年时间,整整做了二十双,堆在一起像小山一样。我妈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她老人家恨不得把这个残疾儿子一生的鞋都做好。我不能辜负了父母心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 我也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和哥哥一起生活已经六十多年了,小时候他常带着我玩耍,他很会亲人,有点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总是带回来分给弟弟妹妹们。后来自己病了,还是这样,每次见到我们都是嘘寒问暖。他自己膝下无子,对侄子、外甥也是很疼爱。每天我一进门能听到他一声’双子’,感觉就像父亲一样,长兄如父嘛,其实心里也是暖暖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他接着又说:“我妈这个人不简单,你别看她读书不多,她是个聪明有远见的人。她知道三儿、四儿都在外地工作,远水解不了近渴,她嘴上不说,其实她早就把照顾大儿子的希望寄托到我身上了。老两口省吃俭用,修建了一处院落,正房上下八间,还有西房,南房。我好几次提出想在外面再修一处住房,都被我妈给止住了。她想让我和大哥永远住在一个院里,大哥后半辈子就有依靠了,她老人家也就放心了。知子莫过母啊。我妈这个人精明能干,为人处世很有大家风范,儿女们都尊重她,连亲戚邻居们也敬重她。她去世后出殡那天,你不知道送行的人有多少,浩浩荡荡一大片人,把半条街都占满了,人们都想送送这个热情善良的老太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听到这里,我对老偶说:“你这是接过爱心的接力棒啊。老偶你想过没有,大哥的身体会一天不如一天,往后的日子会更难伺候,可能慢慢地起不了身,连饭也自己吃不了。你也一天天年纪大了,会吃不消的。伺候大哥任重道远,他仅比你大十岁,如果他九十多岁,你也八十多岁了。你这后半生就干这了。”他笑着说:“没关系,此生不长,唯有珍爱,让遗憾尽量少些。兄长的残疾给他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我应尽力去帮助他,让他感受到晚年生活的美好,在剩下的年月里过好每一天。我干不动了,还有我老婆,两个弟弟也快退休了,三个姐妹也能搭把手,再者还有我儿子,侄子们,外甥们呢。在我们这家族里,大哥虽然膝下无子,但他不孤单,有庞大的家族,都是他的亲人,大家都关心他,惦记他,不会让他委屈受罪。伺候病人我有经验,我妈最后瘫痪了一年半,就是我一勺一勺喂她吃饭,端屎接尿,擦洗身体,一直到去世。反正我们不能不管大哥,不能让他成为孤寡老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又问道:“大哥有退休工资吗?他的生活费用都你负担吗?”他笑了笑说:“大哥因为残疾给自来水公司设在县城居民点水房卖水,也只有微薄的收入,不是正式职工,一直干到家家都有了自来水才结束这份工作。现在政府按五保户待遇,每年给些生活费,但每次领回来我都给他了,人老了,手里攥点钱活得才踏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听了老偶的话,我肃然起敬。在这个家庭里,良好的家风辈辈传承,爱心的接力棒代代相传,种下善种必有福报,这样的家庭怎能不兴旺呢?他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干部,能把尊老的传统美德践行到如此地步,不仅尽心尽力陪伴伺候父母,对同胞哥哥也是这样,他的这种行为令人感动,他的人格魅力不能不让人敬佩。在我们周围不乏有许多兄弟姐妹五六个赡养一个老人,还要斤斤计较,每家一个月或两个月轮流陪伴,更甚者众多兄弟姐妹却没人愿意赡养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陪伴照顾,死了才大办寿宴做样子给别人看。这些人如果听了老偶的故事会不会感到汗颜,甚至惭愧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老偶家一样,把尊老落实到行动中,尊重老人,善待老人,陪伴老人,孝顺老人,让这个逐渐老年化的社会处处充满爱,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会无忧无虑,生活幸福,这样的社会不正是人人所期待的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