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生涯阶段论

青月 Genlie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末,福勒,教师职业生涯关注阶段论</p> <p class="ql-block">教师“职业生涯”阶段理论主要以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研究教师职业的发展过程。美国学者纽曼等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费斯勒等人经过对160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追踪研究,提出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p> <p class="ql-block">教师职业周期主题理论</p><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初,休伯曼等人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教师职业周期主题理论。</p> <p class="ql-block">教师生涯发展模式</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斯德菲依据自我实现理论建立了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将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p> <p class="ql-block">“教师社会化”阶段论</p><p class="ql-block">“教师社会化”阶段理论是以社会人的视角来考察教师的变化过程。教师专业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融入社会、被社会认可的过程。教师专业的社会化与教师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相互融合且相互影响。</p> <p class="ql-block">一、入职前的准备期</p><p class="ql-block">任教前的准备期是准教师在师范院校或大学的初始培养阶段。本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对教师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二、任教初的适应期</p><p class="ql-block">教师任教后的最初几年,都将处于适应期。教师的个体差异不同,适应期的长短也有一定的差异。</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这一时期可能是痛苦多于快乐。</p><p class="ql-block">三、稳定发展期</p><p class="ql-block">度过适应期之后,教师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期。在专业能力方面,教师将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而后逐渐趋于稳定。因个体能力、专业背景及学校环境等因素不同,教师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时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研究表明,36~45岁年龄和9~24年教龄段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技能评价最高。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不断积累,教师的专业信念开始确立,积极的专业角色得以形成。</p><p class="ql-block">四、停滞期</p><p class="ql-block">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一直呈上升状态,经过稳定发展后,教师群体开始出现分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p><p class="ql-block">步入停滞期的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个体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很难得以提升,面对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少数教师陷在停滞期中无法自拔,但多数教师保持了强烈的发展动机,反思自己的教育信念,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保持着持续发展的状态。</p><p class="ql-block">五、持续发展期</p><p class="ql-block">成功度过停滞期的教师将进入持续发展时期。部分教师教学技能、技巧日趋娴熟,教学行为表现为流畅、灵活,而且具备了深刻的专业见解,形成了成熟的个人教学思想,成为学者型教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