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给母亲</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写给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 作者:江传德</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母亲已步入耄耋高龄,这些年来,我一直想为母亲写些文字。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一生虽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光辉事迹,但是,她是生性纯善、和睦邻里,与千千万万普通母亲一样值得我去尊重和敬仰。在我有记忆以来,我始终认定母亲是个心地善良、诚实勤劳,心直口快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母亲似老家墙上闲置多年的棕簑衣,曾经用被生活沧桑压迫满是折皱的身体为我遮挡风雨。母亲是生产队那破旧的老水车,终年“吱吱嘎嘎”为儿女们唱着不知疲倦的经典老歌。</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母亲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家庭妇女,她从小没有进过一天学堂。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她的一言一行,都遵循着传统的道德规范。自我小时候起,母亲与父亲就时常教育我不要欺负别人家的小孩,不要做坏事,不要破坏生产队的庄稼,在学校要听老师的教育,要尊敬长辈。我一直遵循父母长辈们的教导,立志做一个诚实本份的人,几十年来,恪守初心,始终不渝。母亲沒有文化,曾。闹出了许多笑话。有一次,她叫楼下开超市的小丽,一次代买了整整五十斤食盐,送到家里。原因是她外出散步时,听人说,哪里哪里打仗了,有的地方盐都没有卖,她信以为真,担心真的买不到盐。弄清事情原委后,我们一家人为她的举动哭笑不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如果说父爱是一座巍峨的高山,那么母爱就是深邃的海洋。十七岁那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离家外出读书的那个早晨,母亲天未亮就赶床,为我热好了隔夜的旧饭,并特意在我的行礼包里塞了两个熟鸡蛋,叮嘱我:“带上,别在路上挨饿着……”。为了赶上公社开往县城的第一趟早班车,天蒙蒙亮时,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了。我说不要她陪去的,可是母亲说:她顺路挑几个节瓜去卖。于是,母亲便一头节瓜,一头我的行李箱用一根竹扁担挑着,晃晃悠悠陪我走了十里山路。汽车启动后,母亲站在路边使劲地挥手,车轮滚滚向前,砂石马路上掀起滚滚尘埃模糊了我的视线。如今,几十年己经过去,当年的母亲的形象,宛若一尊雕塑清晰地雕刻在我的脑海中。母亲就像那村头一汪碧绿的潭水,在包容我顽皮任性的同时,也将我的快乐涟漪般一圈圈的扩散开去。于是,那年第一次离家远行,故乡在泪光中渐行渐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母亲是一个性格倔强,生性要强,决不轻易服输的人。七十年代初期,有一年的夏天,生产队组织“青年双抢突击队”,母亲虽己三十出头,她找到生产队长,主动请缨参加,而且不负众望,实现人均每天插田1.5亩的记录(当然,背后有许人帮忙扯好秧苗的),成了先进典型被公社广播站点名表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母亲一生勤俭节约,舍不得花钱。近年来,她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经常忆苦思甜,不厌其烦地向孙辈们讲述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怎么辛苦,挑柴卖草贴补家用的往事。听多了,女儿和侄子、侄女们往往都是一笑而过。也许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吧,母亲的节俭体现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家里的吃剩的菜饭,她舍不得倒掉,好几次我们扔进垃圾桶里的饼干,又被她捡回来喂鸡。母亲不爱穿新衣服,我们每年春节帮她添置的新衣服,她平常舍不得穿,一般是去参加亲朋家喜庆活动时才穿。有时衣服裤子破了,她就自己用针线缝补,原因是舍不得花钱呗。前几年,她无事时经常与小区一群老太太打牌,有时她赢得几毛钱,那天她会特别高兴。说来好笑,有一次,也是她输得最多的一次,输了壹块玖毛钱,这次她心痛了,于是,从此索性再也不打牌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母亲有点迷信,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她和家人担心我养不大。于是,便张罗帮我找“寄娘”,由于家里穷,没有人愿意攀亲,认领我这个“干儿子”,于是,村头那棵三个人合抱不过的大松树便成了我的“寄娘”。我七岁那年,母亲找了一个修仁的老先生帮我算命,老先生掐指捻须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得出了结果,说我五岁以前体弱多病,二十岁开始走好运,一生有贵人扶助。并且用红纸写了四句诗文的批语,母亲小心翼翼地用一块布包好放在抽屉里。遗憾的是,由于我不太相信算命这种事情,再加上多次搬家,那张关于我命运的批语早已不知去向。但是依稀记得其中两句:“恰如红日中天来,又似桃花朵朵开”。我虽然不相信算命和迷信,但是我能理解长辈及母亲的良苦用心。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当年,那老先生的话似乎不无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母亲一生酷爱劳动,总是闲不住。她虽然八十多岁了,但她仍然腰板挺直,甚至,还可以挑几十斤重的两桶水浇菜地。种菜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她每天一般晚上10点钟以前睡觉,凌晨五点起床,天亮就到菜地劳作。家里吃的生鲜蔬菜,绝大多数是母亲亲手种的,家中蔬菜基本实现自己供给。遇到有吃不完的,她会拿一些送给左邻右舍分享。产量多时,她也会拿到市场去卖。我们曾劝过她,年龄大了,不要去菜地劳动了,但她说,习惯了,闲下来会出毛病,因此,我们只能顺其自然。母亲卖菜得了的钱总是交给孙女帮她存到银行,存折本要交由她自己保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这话一点不假。每天,中午或傍晚,母亲会在家里,煮好了饭菜,等着一家人下班回家,然后,一家人一起围桌吃饭,其乐融融,尽情体味家的温馨。母亲是家中一把安全锁,有时岀门忘了带钥匙,她会为我们把门打开,每天迎送家人早出晚归。母亲也是家中一盏闪亮的灯,总是为我们点亮生活的光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母亲的健康存在,带给我们全家许多的欢乐。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母亲也越来越固执,常会给我们制造一些烦恼。有时出门忘了关门,有时找不见东西,有时为一些生活小事,她会唠叨不休。最无奈的是母亲近些年来热衷上捡废旧,每天到菜地劳作结束后,她便象街长一样在小区附近到处转悠。一旦发现有矿泉水瓶、废纸盒、废塑料之类,她便如获至宝,检回来收拾整理好挑到废品回收站卖钱。她的这一嗜好,遭到家人们的极力反对。也有朋友告诉我:不要让你妈检废旧了,影响你的形象。其实,为了这事我与母亲进行过多次交涉,既有苦口婆心的劝导,也有激烈的争吵,但终究无法劝说得住她。也许是母亲老了,脑子萎缩了,或者是思想固执,反正,无论用尽什么方法,都劝不了她。于是,我们一家人只能举手投降,顺其自然罢。通过这件事情,后来,我也慢慢的想通了。我认为母亲老了,只要她开心,无论她愿意做什么都可以。我们没有理由,去刻意规范和苛责八十多岁的老人,按我们的眼光和条框去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母亲老了,身体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但仍然每天坚持劳作,不肯稍闲。我想,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就是我心中闪亮的北斗,远远的为我指引前程。倘若我是那大千世界舞台上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热烈的掌声,给我鼓舞、给我力量,鞭策我努力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undefine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