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后父亲的育儿经

家家老哥

<p class="ql-block">  此篇受朋友嘱咐,奉命作文,我既非育儿专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更不是作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算是总结自己养两个孩子的体会和反省。谨以此文献给年轻的父母们!</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女儿和儿子。</p><p class="ql-block">女儿丽诗、26岁,著名高校――广外在读硕士;</p><p class="ql-block">儿子思远、20岁,广东某双一流大学大三学生。</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两个孩子一个读研,一个读重点大学,在方圆几里我家孩子还是小有名气,所以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问我孩子怎么带的?有什么秘诀?我每次都是微笑回应。</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一没觉得自己孩子多么优异,二是我认为育儿嘛就应该是做父母本能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直到近来我看到很多年轻父母们那种在育儿过程出现的迷茫、束手无策,甚至痛苦不堪……我决定拿起我的笔,把我在育儿过程中的心得拿出来分享,希望让年轻父母少走些弯路。</p> <p class="ql-block">  我老家是岳阳县张谷英镇大山深处一个古老的村庄。大山里民风淳朴,以耕读为本,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所以在我这一代都很重视孩子教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培训孩子自强、自立、自信</b></p> <p class="ql-block">  我的两个孩子应该都是很早开启求学路的,女儿一岁多就进幼儿园,读一年级是还不到四岁;儿子稍晚,读一年级时也才五岁多。</p><p class="ql-block"> 我家离学校约两三里路,当时还没打成水泥路。从小学一年级起,两个孩子我们从没接送过一天,无论是下雨天晴,还是春夏秋冬。刚开始、每天早上女儿会在家门口等上别的小朋友一起上学,放学后她又会等上别的小朋友回来,哪怕是下雨忘记带伞,她都会自己和别的小朋友共着雨伞回来。</p><p class="ql-block"> 儿子就比女儿幸运些,等到他上学他就有姐姐带着。</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当时我们也是有条件接送孩子的,但我想我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有个自强自立的性格,让她们知道自己的人生自己走。</p><p class="ql-block"> 后来孩子长大后提起这段上学路,她说:“我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就应该是这段上学路,在路上同来回的小朋友成了最好的朋友,在路上发生了太多美好的值得回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女儿还不到一岁,我就亲自制作了一个饭桌,三方带边的。一到饭时候她就会让自己坐到饭桌那里去,她会学着拿勺子往口里挑,刚开始当然肯定是天上一半、地上一半,挑的几次就不会搞的到处是饭了。过了几个月,她看到大人用筷子就要筷子了,我们也从来不太多顾虑怕筷子伤着孩子,而是赶快去超市买了双小筷子给她,于是她很快学会了用筷子吃饭。(孩子在想自己吃饭、想走路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过了他这个他感兴趣的点,你可能就要喂食到很大)我家有个规矩,家里有客人小朋友不允许上桌的,直到今天我家这个小饭桌还保留在楼顶。</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培养了孩子这样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精神,我的女儿读初中时还没有10岁,她就能在弘毅住校,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读高中那么紧张她都没让我们陪读过一天,甚至读大学还没16岁的她就是一个人去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讲个笑话:她去大学报到,来到新生处,班主任指着女儿说:“小朋友,你干什么来的呢?找谁啊?”我女儿说:“老师,我来报到。”老师说:“孩子你找错地方了吧?这里是大一哦!”我女儿拿出录取通知书后,老师才让她进去。本来个子就瘦小,年龄也还没满16岁。</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女儿在前面,儿子基本上复制了女儿的生活和学习模式,都非常独立,只是在高三那年因为太调皮被学校赶出来,我才去陪读了半年。</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孩子一定要放养,做父母的不要什么都包办!谁的孩子都是宝贝,不只你生你养的才是宝贝,所以人家孩子能做的,你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如果你不让孩子独立,你孩子永远长不大。</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喂他吃饭;你可以帮她穿衣服;你可以跑上跑下。试问下:他的作业你帮他做吗?你能帮他工作吗?你能帮他谈恋爱吗?你能帮他交朋结友吗?</p> <p class="ql-block">  我两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十五、六岁就开始打暑假工,倒不是我养他们不起,而是要让孩子有独立谋生的能力。(如果没有独立谋生的能力,出现了象乌克兰一样的情况,孩子就要挨饿……)</p><p class="ql-block"> 孩子从小没学会自强自立,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到该工作的时候不愿去工作,甚至成为妈宝男。<b>不早点学会独挡一面、独树一帜、独一无二,你到单位后哪个领导会重用你?</b></p><p class="ql-block"> 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做!自立是自觉独立,自强是自信坚强。自立自强是面对困难独立解决不畏惧,是面对困难相信能攻关!自立自强的孩子,就好像翱翔的鸟儿,向往广袤的天空;自立自强的孩子,就好像游泳的鱼儿,向往无垠的大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二、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b></p> <p class="ql-block">  古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意思是每个家庭有着不一样的际遇,有着不一样的家境。所以家庭教育上也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 很多父母读了几年书,甚至连微信名都用上英文了,以为自己多有文化。甚至觉得西方教育怎么好,对自己孩子全盘西式教育。</p><p class="ql-block"> 父母叫儿子什么哥的;儿子叫父亲什么哥的;叫母亲什么姐的……说什么与孩子做朋友。</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中华大地,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滋养着我,所以恕我粗鄙,西式教育我不苟同!</p><p class="ql-block"> 我家孩子一直传承着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很多规矩。鄙如:</p><p class="ql-block"> 一、吃饭规矩:来客人小孩子不上桌;人没到齐不准动筷子;不准菜碗中翻搅;不准架二郎腿吃饭;不准端碗到处跑……</p><p class="ql-block"> 二、尊老爱幼的规矩:对长辈一定要尊称“您”;<b><u>对父母一定要有敬畏感……</u></b></p><p class="ql-block"> 我家孩子做错了事,挨了家法,还要说一句:爸爸打我是为我好!</p><p class="ql-block"> 倒不是我要在孩子面前耍什么威风,而是<b><u>国有国法、家有家规!</u></b>一个国家的人如果都目无王法,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同样、一个家庭的人如果都没点规矩,将是多么可怕?</p><p class="ql-block"> 你在家让孩子没大没小,没礼貌;你在家让孩子自由泛滥,惯着她。</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到社会上可没人惯着他!</b>你到单位领导面前没大没小试试,人家不炒你鱿鱼才怪;你孩子去相亲,没大没小试试,人家不说你没教养才怪。</p><p class="ql-block"> 所以,不要东施效颦,全盘拿着西方教育来教孩子,你在东方就得拿东方的规矩办事,就象西方开车靠左行驶,你到中国靠左行一下看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让孩子自主、自律学习生活</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上学后,学习成了主要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尤其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p><p class="ql-block"> 我家女儿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次家长评语中我是这样写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孩子、读书不是为父母,更不是为他人。读书是为自己有一个好的将来!</b>”这句话到我儿子读一年级时我依然写的这一句。孩子当然连这几个字都不会认得,但是一些传承的理念一定要从小开始,从小灌注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就如《弟子规》这样的传统教育,虽说他不懂,但只要他背熟了,<b>他会用一生的时光去读懂。</b></p><p class="ql-block"> 孩子遇到问题时,让他自己先思考,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最好的结果就是由他的嘴巴说出答案或亲手完成,家长则作为旁观者负责倾听。这样,孩子会逐渐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当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要不吝啬你的鼓励,给孩子竖起大拇指,给孩子鼓励的微笑或者一个温暖的拥抱。不能让孩子遇到问题就问别人,产生依赖性,不肯自己动脑筋。</p><p class="ql-block"> 我家孩子我从小就告诉他每个人的责任和任务,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比如:提早会把周末计划告诉他,让他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兴趣班时间。刚开始第一次学习兴趣班是我叫他出门,久而久之是换成他叫我出门。</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玩是孩子的天性!</b>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玩的权利,真正会读书的孩子都很会玩的。我从来不反对孩子适当看看电视之类的,我还会喊孩子看些新闻,扩大孩子视野。但是我们约定好,在此之前会先把事情做好做完,才能畅快地玩耍。如果违反规定,就取消玩耍资格,做到学得好,玩的开心。正是这样不读死书,我家两个孩子读那么多书都没一个戴着眼镜。</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来不喊孩子起床的,叫她自己定个时间,迟到了是她自己的事,自己承担责任。我们也从来不喊孩子做作业,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没做完到学校挨批评她自己承担后果。</p><p class="ql-block"> 只有从小陪养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才会主动作为。</p><p class="ql-block"> 想一想,孩子在身边你天天喊起床,喊做作业,到社会上工作了有人喊他起床吗?到社会上工作了什么事要领导喊,他混的长久吗?</p> <p class="ql-block">  我会与孩子一起制订家规。尊重家规规则是建立权威与秩序,让孩子知道标准和界限,帮助孩子在心里建立一个价值系统。通过成人坚决的执行,孩子渐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进而学会凡事三思而后行,培养自律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制订家规后就会把家规贴在墙上,让孩子随时能看到。同时我们也会把孩子的一些好的表现张贴出来,特别是孩子在学校的一些奖状,我用过时的挂历把奖状粘贴在上面(这样保存奖状的应该很少)。</p><p class="ql-block"> 当制定的规则孩子没有执行时,成人需要坚定的与孩子讲好,他需要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坚持下去就能养成孩子做事三思而后行,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随心所欲的。</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从小对学习生活有自主、自律性性后,后来的学习你根本用不着操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四、为孩子立样、帮孩子立志</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b></p><p class="ql-block"> 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自然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父母生活的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父母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为孩子示范并在他们身上看到同样的品行和教养。</p><p class="ql-block">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听说过吧?</p><p class="ql-block"> 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纺线织布生活。孟子家在一个小村庄,村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p><p class="ql-block"> 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得了呢?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了个环境。孟家迁到了庙户营,这里是个大镇店,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有个集市,喧闹异常。</p><p class="ql-block"> 孟子从集市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作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很担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决定再次搬家。这一次孟家搬到了一个学堂的隔壁,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爱好、习性是会随身边影响的。如果你搞个麻将机在家天天约朋友来打麻将,你孩子一定对打麻将了如指掌;如果你家里每个人抱着手机,你孩子一定是手机玩的比大人还溜。</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电视只要孩子在做作业我就不会打开,哪怕来客人了也不会开。只要孩子在家做作业,我就会随手拿本书在手中。说实话,书我看的太多,当时二三十岁年龄段我是不蛮愿意看书的,但为了孩子我就会装模作样抱着书。</p><p class="ql-block"> 孩子天生是有好奇心和模仿性,你大人干什么,他就学什么。</p><p class="ql-block"> 记得儿子刚学走路,摸着墙到处转,他看见我们都拿着本书看,他也去拿本书来倒着在那依依呀呀的大声读,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逗着我们是捧腹大笑。</p><p class="ql-block"> 你要孩子读书,你就要给孩子有好的氛围。如果你自己从来不看书,家里甚至<b>连书柜都没一个</b>,你要孩子爱上学习,你是闹笑话吧?</p><p class="ql-block"> 你要孩子做个好孩子,你就要在孩子面前树个好人形象。你可以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做点公益,也可以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主动给老人让让座,<b><u>一个善意的动作会影响你孩子一生</u></b>。出外看到乞讨的,身上有零钱就丢一块、两块,就算人家骗你的,也骗不了你多少钱,但你让你身后的孩子学会了悲悯心,学会了善良,学会了去关心人!<b><u>养出一个没有悲悯心的孩子是非常悲哀的!</u></b>一个没有悲悯心的孩子,不管他成绩多优异,能力有多强,到头来就是一个废物!!</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小的时候帮她立志。</p><p class="ql-block"> 孩子很小,你不可说就能要他立志将来当科学家、当领导人……这太不现实,但你可以给她灌注些大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我女儿读幼儿园,我第一次去接她回来,她在背上念:“不会读书的就种田”,我当时很惊讶,把她放下来。 </p><p class="ql-block">我问她:诗诗:你刚才说什么?</p><p class="ql-block">女儿:不会读书的就种田!</p><p class="ql-block">我:哪个教你的呢?</p><p class="ql-block">女儿:幼儿园周老师今天说的!</p><p class="ql-block">我:嗯!记忆真不错,老师的话一下就能记住!</p><p class="ql-block"> 我倒不是菲薄种田,也不是我看农民不起,我认为从小告诉孩子你小时候不认真读书,你长大就要从事辛苦的工作;今天你不尝读书的苦,将来你就要尝工作的苦;这十几年你不努力,人生后来几十年你就要努力。</p><p class="ql-block"> 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孩子学很多特长,今天学画画、明天学唱歌、后天学足球……其实这没一点好处,你会让孩子没一点方向感,更谈不上志向。</p><p class="ql-block"> 没有方向的孩子是很可怕的,他会在人生中茫然若失!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根据孩子喜好,适当适时的帮她的人生调整方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育儿也没有统一模式,千人千样,万家万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育儿过程需要父母随着孩子年龄的递更不停的作些调整,在该立威的年龄,你不能惯着他;在青春期时候,你不能烦着他。所以需要做父母的与时俱进,时时学习,不学习的父母是非常可怕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我的一些价值观 <p class="ql-block">一、孩子能打骂吗?</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很有争端的话题,也是千百万父母纠结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首先打骂两个字要分开,打就是打,骂就是骂。</p><p class="ql-block"> 惩戒孩子从来都应该是有的,就是以前皇帝小时候贵为天子也要挨打的。你不惩罚孩子,孩子就没敬畏感,不知道做人底线。没有敬畏感的孩子无法无天,到社会上终究会受别人修理的。</p><p class="ql-block"> 记住!打孩子不是要你天天打,往死里打。在孩子十岁以前,犯了原则错误,一定要打一下,让孩子长点记性,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有那些跳楼自杀的孩子都是没挨过打的,都是在家里称王的,因为没受过挫折教育,老师批评一下就受不了。</p><p class="ql-block"> 这孩子十岁后,你就没必要打了,孩子要面子了,也懂很多事理了,凡事多沟通。当然孩子如果犯了太无底线的事,30岁了我都会让跪下来说话。</p><p class="ql-block">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你孩子从来没挨过打,不管他目前在你眼里多优秀,成绩多拔萃,他在社会上绝对不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不要骂孩子!!!骂孩子比打孩子更令孩子讨厌你,骂人说明你沟通能力不行。同样是用嘴巴,你为什么不用夸奖的方式,或者有事好好说去进行呢?</p> <p class="ql-block">二、孩子学特长好吗?</p><p class="ql-block"> 好!但是学多了绝对不好!</p><p class="ql-block"> 首先做父母的不要被那些特长班老师误导,学了这学那,钱花了不少,结果孩子都不学了。大多老师都是自己不成功却在教别人成功,自己孩子还在读小学、读幼儿园,甚至还没小孩,却在教别人怎么育儿的。</p><p class="ql-block"> 学艺术的学生只能是文化课不行的,正门走不了,才改走偏门的。如果你孩子本来成绩又好,你还让她学这学那,最终的结果是一事无成。</p><p class="ql-block"> 学多了特长会让孩子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将来该往哪里努力。古话说:有志者、立一志;无志者、常立志!</p> <p class="ql-block">三、孩子叛逆期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孩子叛逆的表现大多是厌学、厌父母。</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厌学?孩子在班里成绩不好了,找不到存在感了,逢考试就拿末名。这样的孩子能不厌学吗?所以做父母的要适时的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告诉孩子咱们更多在乎是你的努力,只要努力过啥都不是事,北大清华全国的优秀学子到那里了一样要排名次,一样有倒数第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 孩子为什么厌父母?</p><p class="ql-block"> 你让孩子太压抑了,什么事去说,什么都指责,什么都是他不对。他不讨厌你讨厌谁?</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我们的父母首先要反省自己了,在孩子面前尽量少话,在任何圈子话唠都是让人讨厌的。</p><p class="ql-block"> 孩子青春期,家长一定要多去学习,别人家成功模式你也许复制不了,但是,不成功的教育一定能让你吸取教训。一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四、怎么样做好父亲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做妈妈的在承担着育儿的重担,父亲因为异地工作或者妈妈太强势而缺位,所以教出来的孩子软绵绵的。</p><p class="ql-block"> 为人父母你就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做父亲尤其要站在家庭教育的前面,子不教父之过!</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认为父子之间应该是“亦父亦友”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父为子纲”的关系,更不是西方教育提倡的做成朋友关系。大家好好想一想,一旦你父子做朋友的理念灌注进孩子心灵深处后,当你年迈的时候,孩子将你当朋友是多么可怕的事?因为朋友是可以随时可以离开你的;朋友是没有承担照顾你义务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需要的是处理问题时以朋友态度去处理,而不是把身份降为朋友,这样你在家里的角色就乱套了。</p><p class="ql-block"> 疼孩子要疼在心里!我可能对孩子很严,但我无时不刻都在关注孩子。天冷了,我会提前准备好棉衣;孩子要放假了,我会提前准备好孩子喜欢的饭菜,甚至亲自下厨。孩子高考,她不要我送,怕这样压力更大,我会开着车远远的跟在后面,然后直到看到她走进考场。</p><p class="ql-block"> 我家儿子高三了,出现了叛逆期,不服妈妈管,也不服老师管,。我于是关了工厂的门,毅然决定去陪读。</p><p class="ql-block"> 我为他做饭,为他洗衣服,甚至晚上孩子睡了很久我还在为他批改作业。</p><p class="ql-block"> 父爱应该是如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五、孩子总是拖拖拉拉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多数孩子有过的毛病。孩子做作业,没有时间观念,很多时候拖拉好长时间;孩子起床,没有时间观念,磨磨蹭蹭,孩子要跟她一起出门,需要催促很多遍。</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要说孩子没时间观念,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父母催太多,扰乱孩子节奏;父母包办太多,让孩子产生惰性;父母没有时间观念、没树好样。</p><p class="ql-block"> <b><i>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个闹钟!</i></b>从小让孩子培养孩子时间观念,闹钟一响自然产生条件反射,闹钟一遍比你喊一百遍有用。我们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帮她设定好起床、吃饭、睡觉的闹钟,闹钟一响她就该知道干什么了。大一点,就会交给她自己去设定时间,自己管理时间。我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到现在加起来读了40年书,没有谁迟过一次到,更没谁请过一次假。</p><p class="ql-block"> 很多父母自己拖拖拉拉,你怎么让孩子风风火火?自己什么事都迟到,你要孩子有时间观念?</p><p class="ql-block"> 不能很好掌控时间、拖拖拉拉的孩子是要付出代价的。高考,题量特别大,大多孩子是完不成答卷的,磨蹭磨蹭的孩子甚至一半都没答完就时间不够了。这就是很多学生平时成绩好,到高考了不理想的原因,很多题目都会做,没时间做了啊。考官可不会等着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教育之希望,不在我中国之少年,而在华夏之父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教育之根本,不在大学,也不在大师,而在千万家庭,亿万父母!国家兴亡,父母之责。父母兴,则中国兴;父母强,则中国强。父母与人为善,亲侍双亲,以孝为先;孩子定以父母为荣,习劳感恩,懂得责任。父母仁爱,孩子必爱人;父母圣贤,孩子定明贤!父母尊天,敬地,爱人,孩子必明德,守义,克己。父母好学,视学习为乐,孩子定尚学,以学习为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母不学习,以学习为苦,孩子定亦以学习为苦,避而逃之。父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孩子定身体力行,以身效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母懂教育,会教育,爱教育,孩子必成人,定成才,终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有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父母想孩子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对孩子来说才会有影响力、榜样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摘抄经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