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北海之北 图/文 周密

周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贝加尔湖--北海之北</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图/文 周密</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静静的安加拉河穿城而过,缓缓注入贝加尔湖。千百年来,从不停歇的为这神秘而静谧的“月亮之湖”注入了一丝丝的活力……西伯利亚荒原上的伊尔库茨克仿佛就像一个中世纪的骑士一样,为了牢不可破的誓言,守护着这汪碧蓝深邃的翡翠……</p> <p class="ql-block">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清澈、最深的淡水湖泊。她被称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就像一枚巨大璀璨的钻石,镶嵌在西伯利亚平原上,熠熠生辉。据说贝加尔湖最摄人心魂的美景当属它独特的蓝冰,每年冬天来临之时,湖面气温能低至摄氏零下40度,极低的气温使得湖面结冰,而强风又推动湖面上新结的冰和浮冰移动,形成一片片壮美的冰丘。由于贝加尔湖水质较好,湖水非常泛出深幽的蓝绿色, 而在春暖温度开始回升,在风力和阳光的作用下,贝加尔湖的冰面开始破裂隆起,形成绿松石一般的冰丘,色彩令人迷醉。令人心驰神往……不过你如果选择了贝加尔湖的秋天,就必然要舍弃奥利洪岛的蓝冰。也许人生的遗憾也是在这一次次选择中生就。</p> 飞机从北京起飞一路向北,跨越蒙古高原的领空不久,就进入了广袤的西伯利亚荒原,放眼望去都是起伏连绵的群山和冰原荒漠,给人一种肃杀冷峻的萧条。仿佛来到了传说中的“北境之国”。不知是否有传说中的冰原狼和巨人?长城上的守夜人是否还遵守着自己的诺言?凛冬是否已经来临?北境永不遗忘……!<br> 推开酒店的大门,就被西伯利亚的冷风狠狠的呛了一口,阳光虽然很强烈,但北风依然像刀子一样撕扯着路人,肆无忌惮的钻进你的衣领、袖口,钻进你的口鼻和眼窝,让你手足无措地瑟瑟发抖。<br>  伊尔库茨克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城市拥有数百年的发展史。这里被文人骚客称为“西伯利亚的心脏”、“东方巴黎”、“西伯利亚的明珠”……城市标志是一只叼着鱼儿的水獭,彰显着这座城市发达的渔业的悠久历史传统。伊尔库茨克市也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交通和商贸枢纽。位于贝加尔湖南端,是离贝加尔湖最近的城市。这里还有隶属于前苏联的苏霍伊飞机设计局的俄罗斯最大的飞机制造厂——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大名鼎鼎的苏27、苏30就是这里被生产出来的。19世纪后期,这里发现了金矿,西伯利亚的淘金热开始了,人们像潮水一样奔向这里。直至现在,“西伯利亚拓荒者”的雕像还矗立在安加拉河畔,拓荒者手持长枪,目光坚定、凝视远方。<br> 伊尔库茨克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包括:探索西伯利亚考察站、苦囚的流放地和淘金者的梦想之城……这里还是远东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除了自然景观,还有始建于20世纪西伯利亚拓荒运动,具有世界意义的独特工程建筑——环贝加尔湖铁路。这段宽轨铁路由意大利和俄罗斯合作设计施工,在这条长度不是很长的环贝加尔湖铁路路段中,共设计建造了大量的隧道和走廊,大多是由当初的西伯利亚拓荒者、苦力、流放的犯人与战俘修建的。工程的复杂性和价值性在铁路建筑史上举世无双。 夜幕渐渐降临,西伯利亚的黑夜和它的冷空气一样迅速的笼罩了这座城市。由于这里远离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板块上的亚洲及远东部分在传统上始终只是边缘化的角色。在这里生活劳作的主角曾经是当年的政治犯、强盗、杀人犯。受欧洲文明的影响较少,伊尔库茨克较完整的保留了苏联时代的一些建筑和文化因素,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列宁的雕塑。苏制式的飞机和坦克就被当作装饰雕塑摆在街道的环岛中间。老旧的有轨电车和繁华的马克思大街上林立的奢侈品专卖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沉沉夜幕的不断侵蚀下,城市逐渐被笼罩的黑云所挤压,油然而生的窒息使得矗立的列宁背影越发显得沉重……他单手叉腰手指前方。想必他也为他自己亲手创立的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迷惘而坚定!<br> 到达贝加尔湖是一个十月的秋天,而秋季是这里最美的季节。从九月开始到十一月末。贝加尔湖的秋天平均的温度是零上十五度左右。九月能在这看到的金秋,成片成片的白桦林漫山遍野,林中星星点点的点缀着用圆木做成的小木屋,金黄色的白桦叶厚厚的垫在地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树的叶子都变成黄色的,红色的,金色的,风景很美。白桦林被秋色染黄,与湖面交相掩映,透出了别样风情,梦幻的景致像是秋季世界的中心。沉静悠然,不禁让人联想到黄昏恋人,漫步两岸,貌似孤寂的贝加尔湖,此时也是浪漫的。 早上八点,三三两两的游人在火车站等待这这个喷着浓浓的蒸汽的大家伙,俄罗斯的宽轨铁路有别于全世界所有的铁轨,在这个细节上都在显示着帝国霸权的威严。巨大的蒸汽机车只拉着2节车厢,老式的车厢里都是宽阔的皮椅子和木窗。阳光从车窗外洒进来暖洋洋的,惬意且神清气爽。车程从上午9点到下午六点。都需要自带饮食。沿途也没有地方可以买到水和食物。火车沿着湖岸在老旧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慢腾腾地行使着,不时停靠一些乡间小站,让我们下车在铁路边、湖边、林中、隧道附近随意走走、拍照。沐浴在温暖的阳光和凉爽的秋风之中! 契诃夫曾描写贝加尔湖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你能想到在这千米湖底,静静的躺着25万冰冷的尸体和数以百万计的黄金宝藏吗?<br>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的政权——红色苏维埃。不久,临时政府在后来的十月革命里又被推翻……各派势力包括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军国主义者、自由民主分子和温和社会主义者也联合起来对抗布尔什维克。最终他们寡不敌众。他们试图撤退到魔爪难以追及的西伯利亚深处,籍以保存文明与自由的希望。1919年8月,据统计总人数达125万人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其中军人只有不到50万,剩下大都是妇女和儿童在内的沙俄时代的知识分子、贵族和僧侣。他们带着重现帝国荣光和留存俄罗斯传统文明的希望。带着罗曼诺夫王朝留下的500吨金银财宝,用马车拉着粮食,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流亡。这是一次横贯8000公里的漫长迁徙。当疲惫不堪的人们走到贝加尔湖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1月,粮食和燃料已经耗尽,马匹也逐次倒下。横亘在他们眼前的,是已经冰封的的贝尔加湖。这支迁徙远征军只剩下了25万人。此时西伯利亚大雪纷飞,气温在零下20度左右。<br> 湖面像镜子一样透明,在夕阳的映衬下发出幽蓝的光,显得格外美丽动人。湖面宽80公里,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距离。先头部队估计,冰的厚度达到了3米,应该没有问题。即使有什么不测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毕竟后有追兵。逃亡的人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冰面。蓝幽幽的光好像在为他们指路,顺着那光一路往前。往前走就是自由和文明的希望,后退就只能跪着祈求苏联法西斯的怜悯……极寒的西伯利亚平原,突袭的寒流像坏脾气的孩子一样肆虐,大雪裹着一股冷空气袭来,周围的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70度。失去意识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广阔的湖面上,逃亡的人们好像被施了某种魔法,连同周围的空气一起被凝固了。还剩下一些意识的,试图挪动脚步,但脚黏在冰面上,拔断了也拔不起来。空气中只剩下暴风雪肆虐的声音,听不见一点人们的哀嚎。也许是声音被冻住了,也许一切发生得太快,他们甚至来不及呼救,就被活活冻成了雕塑。<br>  几个月后,春天终于来到了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上传来了冰川消融裂缝的声音,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随着冰雪消融,25万具尸体被湖水吞没,随着巨额的财富一起永远地沉入了1000多米的水底<br> “南山南,北海北。北海有墓碑……”这一刻仿佛这滴地球的眼泪都是在为他们流淌。<div>  </div><div> 在贝加尔湖和安加拉河的交汇处,有一粒宝石镶嵌在那里,它就是贝加尔湖边的小镇――利斯特维扬卡。这绕口的名字让我久久不能记住。来贝加尔湖一定要来利斯特维扬卡,人们称它是贝加尔湖的大门。利斯特维扬卡不大,镇上只有2000多人口。紧靠湖边的大道称做“高尔基大街”,五个和湖岸垂直的山谷,每个山谷就是小镇的一条街。是小镇居民居住的地方,很多都是原汁原味的小木屋。临街面湖就是一个小集市,规模就像我们国内的一个小型的农贸市场一样。集市沿街的都是餐馆、酒吧之类的。朝里的就是一溜溜的小摊位。渔民们在这里叫卖的一些农副产品,其中以各种渔获和各种鱼子酱居多……老毛子把鱼子酱堆在烤馕块上食用,这种食物外观上有点像西班牙的TAPAS,咸的发齁得鱼子酱真的是无福消受!不过烟熏烤鱼是用贝加尔湖捕捞得深水鱼制成。由于常年生活在淡盐和低温湖水里。鱼儿生长速度缓慢,肉质紧致鲜美真是不可不尝!还有就是著名的俄罗斯大串,无非就是铁签子穿起牛羊鸡肉之类的串,简单的腌制后放盐巴炙烤,一串才20人民币。两串可以吃饱一个成年男性。可想而知战斗民族的分量有多足!<br> 与集市一路之隔的就是贝加尔湖,伸手可及。浅浅的河岸上全是大大小小黑色的砾石……很多木制的简易码头伸进湖面。大部分游客都会选择在这里乘船出海。据说冬天还可以享受狗拉雪橇在湖面奔驰……在这座小型村落中,随处可见贝加尔湖淳朴的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走在小镇镇上,总能遇见那种西伯利亚特有的大狗,有的凶猛、有的呆萌!秋日的暖阳为这座洋气的小镇笼罩了一层橘色的光。俄罗斯人天生都不畏惧寒冷,这个时候居然还是短袖和布拉吉,男孩女孩们追逐着大狗,阵阵欢笑声在耳畔回荡……顺着小镇木质阶梯步道向上可以走到山顶,山顶的观景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小镇全貌。我偷懒没有上去。找了一家湖边的餐厅,在二楼平台上享受俄罗斯的啤酒和贝加尔的阳光。<br></div> 俄罗斯人民信奉东正教。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支,天主教是基督教西传后的统称。基督教分裂之前,天主教才是唯一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但是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因为政治原因,天主教也因东西罗马而分裂成为东西两派,东正教由此而来并一直传袭了数百年的时间。较之天主教,东正教更显得比较传统和“顽固”。其次就是东正教比较“内向”,对于教义的理解和传播超级保守。说到底就是是自我封闭。这点倒是符合老毛子的个性和特征!概括地说那就是保守和封印。东正教算是是基督教中比较另类的一个流派,相比与天主教和新教,东正教更显得比较根正苗红,因为东正教对古老的交易和礼仪并没有做任何改变,而是尽可能的保存和沿袭了下来;这点你看看那些东正教的教士的服饰就可见一斑。华丽的袍子,刺绣的帽子,还有手持的一些精美的法器……<br>  市区里的喀山圣母大教堂是典型的俄式洋葱头建筑。教堂里面也是极尽奢华,金碧辉煌。跟我在欧洲看到的大部分基督教堂太不一样。东正教教堂给人感觉更加的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而基督教教堂给人庄严稳重,更加的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对于游客而言,吸引我们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精美的银器和小首饰。精美的十字架和挂坠,雕刻着勇士战胜恶龙的戒指,极具俄罗斯风情的绘画和壁挂,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天然蜜蜡……我们在逛圣母大教堂的时候,正好遇到一群教士在做祷告,教师们手持各种各样的法器,嘴里叽里咕噜的念叨着,围着一个小圈绕啊绕……煞是神秘而灵异!还有这个老大娘,俯下臃肿的身躯在努力的擦拭着光亮如镜的地板。真可以称得上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呢……<br> 与贝加尔湖的邂逅与分别始终让人猝不及防。流连在这片神秘的让无数诗人、歌者心驰神往土地上……给我们这段旅程划上一个完美的休止符的,必须是一顿正宗的俄餐。摇曳的烛光下,酸奶红菜汤、列巴加上清冽的伏特加,醉了吗?真的醉了……<br><br>“在我的怀里 在你的眼里 那里春风沉醉 那里绿草如茵<br>月光把爱恋 洒满了湖面<br>这一生一世 有多少你我 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br>多想某一天 往日又重现<br>我们流连忘返 在贝加尔湖畔<br>就在某一天 你忽然出现<br>你清澈又神秘 在贝加尔湖畔“<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