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穀共生于朝

笨鸟慢飞

<p class="ql-block">  上篇文章我们讲“伊尹放太甲”,太甲是商汤的嫡孙,继位后不务正业,为此伊尹把他放到桐宫,令其面壁思过了三年,太甲幡然悔悟,伊尹才把他接了回来。回来后太甲勤政爱民,诸侯都来归顺,百姓也得以安宁。伊尹对太甲很是赞赏,称他为太宗。</p><p class="ql-block"> 太甲之后的三位商朝君王,都继承了太甲早期的不务正业、贪图享乐,导致“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商朝出现衰落。</p><p class="ql-block"> 但是,商朝没有就此灭亡,反而很快又恢复了强盛,因为商朝终于迎来了一位明君:帝太戊。</p><p class="ql-block"> 帝太戊是帝太甲的孙子,继位后立伊陟为相。</p><p class="ql-block"> 伊陟何许人也?伊尹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帝太戊在位75年,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p><p class="ql-block"> 太戊登基初期,与他前面的几位君主一样:不务正业、贪图享乐。</p><p class="ql-block"> 祖父太甲为此被伊尹流放桐宫,悔过自新后,做出了一番成就。</p><p class="ql-block"> 可是伊陟没有父亲伊尹的实力,他不敢流放太戊,于是太戊继续他的声色犬马。</p><p class="ql-block"> 后来,发生了一件令太戊感到害怕的事,才改变了这一切。</p><p class="ql-block"> 这件可怕的事情是:“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一暮大拱”。亳都出现了妖祥,桑树和楮树共生在朝堂之上,一夜就长得有一搂粗。</p><p class="ql-block"> 这个“祥”,在现代汉语中专指吉祥,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候专指凶兆,《史记·殷本纪》中的这个“祥”就是专指凶兆。孔颖达对“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所作的疏是:“桑榖二木,共生於朝。朝非生木之处,是为不善之徵。”孔安国也认为,“桑榖共生于朝”是不祥之事,二木合生,不恭之罚。</p><p class="ql-block"> 古代人相信神力鬼怪之事,出现“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太戊很是恐惧。</p><p class="ql-block"> 太戊询问丞相伊陟。</p><p class="ql-block"> 伊陟借机劝诫他:“怪相战胜不了有德之人,大王的施政会不会有什么缺失呢?还请您进一步修养德行。”</p><p class="ql-block"> 因为太戊很是恐惧,所以能接受伊陟的劝诫,不再贪图享乐,而是勤于王政,修德治国。果然怪树就枯死消失,表示因为帝修德而妖祥遂去。</p><p class="ql-block"> 太戊修德厉行,伊陟、巫咸和臣扈等人也不遗余力地大肆宣扬(著书立说)太戊的德政,起到了很好的安抚民心、收服诸侯的作用,不久就使“殷道复兴,诸侯归之”,商朝再度兴盛,史称“太戊中兴”。</p><p class="ql-block"> 因此称太戊为中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