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

马铃叮当响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至今,乡村治理推进近三年半。根据北京某村财务公开数据,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在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乡村治理道路上是有效的。<br><br>表1:某村财务报告(公开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p class="ql-block">该村500多户,1700多人,2021年经济收入272.02135万元,2021年经济支出231.198249万元,收支相抵村集体2021年盈利40.823101万元,村集体经济2021期末余额为6498.292048万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以上数据能看到,该村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和收租,支出主要为福利费、环境治理费、电费、困难补助支出及其他支出等。需要补充的是,村集体经济2021期末余额为6498.292048万元有6000多万元是该村征地补偿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上,我们可以发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是该村集体经济的底层逻辑。集体经济经过上述三变重构后,村庄村民身份成为股东性质,股权的多样性就决定了治理的参与多样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乡村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便是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和机制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题来了,是不是加强干部的权力治理能解决?精英控制的村民自治会不会劣绅当道?精英代表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村集体经济利润最大化、乡村公共收益最大化中如何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句话,多元股权的安排如何确保股东(村民)行权和持续获益,建立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的有效乡村治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单讲,多元村民的的互动和参与,首先要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村民委员会履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在管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农民合作组织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些都是都能看懂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围绕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季度征地补偿费公开表、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季度财务支出逐笔公开表,每季度村务财务公开重点模板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决议情况、村集体支付工资的村务重点岗位人员待遇情况、招待费公开事项、差旅费公开事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开事项、民生改善情况公开事项(如精简人员、低保、低收入户)、每月城乡低保保障信息公开表、每月城乡特困保障信息公开表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供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多元村民的互动和参与自然自发,一个村里面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这个钱,想跑冒滴漏就很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了上层建筑,有了经济基础,乡村治理在熟人关系的乡土社会怎么治理更简单有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案是:村规民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纸文件看上去约束力不大,多元村民诉求天然多样性,那就把该村村规民约亮出来说道说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规民约须经全体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确认生效,最终解释权为该村村民代表大会。其实施细则分为八章,第一章“组织领导”约定成立村规民约领导小组、考评小组、监督委员会,第二章“加大宣传力度”约定宣传方案,第三章“村规民约解读”阐述该村绿色、文明、美丽、文化、平安等五大项的具体内容,第四章“流动人口管理”,第五章“房屋租赁”,第六章“宅基地使用”,第七章“收费标准”,第八章“村民福利待遇”,第九章“奖惩标准”,第十章“村规民约组织机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其中有趣紧要的内容摘录几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色村庄方面“保护林地和绿植,不得私砍乱伐;不得在林地内和河道保护区内开荒种地;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公共绿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丽村庄方面“不得乱扔垃圾,本村设专职保洁员16名,引导督促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建立村级环境卫生保洁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环境卫生有人抓、有人管,每天入户收集垃圾,实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安村庄方面“私家车有序停放,不得影响他人出行;不得越级上访,在生活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先寻求村委会帮助。不得恶意拨打 12345 热线,必须合理诉求,避免占用公共资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房屋租赁方面“村民出租房屋时要遵守《北京市出租房屋管理办法》,并向村“流管站”登记并签订《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书》。租户与房东必须签订租赁合同。违法建筑和其他依法不得出租的房屋不能出租,出租房屋要符合安全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宅基地使用方面“新建、翻建房屋应由镇土地管理部门核实房本宅基地面积进行测量,避免超占情况,审批合格后方可动工;新建房屋包括围墙圈占、滴水占地以及屋槽不得超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的使用范围,不得擅自扩大老基地面积;新建房屋不得侵害村集体土地,不得妨碍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不得侵占公共绿地、公共设施、邻里通道,不得侵害他人物权,要妥善处理好给水、排水、通风、采光、隐私等方面的相邻关系,并征得四邻同意;新建房屋不得超过两层,两层高度从正负零到檐口不得超过7.2米,不得私自建设地下室或半地下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一条内容在村规民约最后:“有违反本章第一条中任意一项的(第一条指该村绿色、文明、美丽、文化、平安等五大项的具体考核项),暂缓发各种村民福利待遇,自违反之日起直至下一个季度期间,违反者积极整改并经过检查合格后,补发村民福利待遇;总分达到90分以上的户,每户每年充生活用水水费时赠送50吨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眼尖的人已经发现“各种村民福利待遇”,这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村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源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表2:村民福利待遇</p> 新时代中国的乡土社会承载着原住村民,新时代的新农村却早已不是皇权不下县的历史过往。<br><br>生活在充满不确定性、瞬息万变的新时代,需要所有共同体的人一起为百年目标做好准备并为之努力。<br><br>没有可以依靠的成功案例,每个人都抱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执着于大脑中的正确答案。因此: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更需要我们思考。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为你也许连事实的百万分之一都了解不到。但一定的生态环境,将决定特定的生产方式,会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br><br>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br><br>一言以蔽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村民

集体经济

不得

乡村

治理

村规民约

村务

该村

组织

公开